语言学重点、难点导言——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世纪初,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语言学从此成为一门现代科学。
普通语言学,也称理论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其任务是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归纳语言的一般规律。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语言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际互动功能,会话过程中传达出来的不仅是说话人表达的字面意思,同时还有他的主观意图、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听话人进行迅速地接受、领会、反应,并在回答中显示出来。
语言具有社会性(本质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性质不同。
动物的属于生理现象,人类语言伴随着情感、心理活动,是有意识的。
2、功能不同。
动物适应自然,限于觅食、求偶等,人类用语言思维,通过语言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3、结构不同。
动物的结构简单,没有系统,没有再生能力,也缺少发展变化。
4、获得途径不同。
动物的“语言”能力与生俱来。
语言与社会的关系:第一,语言的产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必然产物。
第二,语言与社会同时存在、互相依赖。
语言依存于社会,民族消亡了这种语言也随之消失。
语言消亡或者弃置不用,也将导致该民族特征削弱。
第三,语言与社会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社会对语言产生巨大影响;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语言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发达的语言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
语言的思维功能,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语言的功能区主要存在于左半脑。
人类思维的类型:1、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指的是能直观思维对象(直接感知思维对象),并通过思维者自身的感受获得的思维,主要是心理活动,基本没有语言参与。
直观动作思维的高级阶段叫作技术思维。
2、表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唤起表象(过去事物的在头脑中的再现,对象本身并不在现场)。
表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叫作艺术思维。
3、抽象思维指的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思维活动,概念对应的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则由一组句子组成。
4、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具有综合性、多端性、变通性的特点,强调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正反两极进行思索,是人们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发展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美感、感情、传统文化意识等。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思维中的范畴和语言中的范畴不是一码事,前者可以是人类共通的,后者常常有民族性,不能将其等同。
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语言的内容是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形式是语音和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
2、思维对语言还有相互依赖关系,语言的重要性根据思维的不同阶段而不同。
语言是人类抽象思维不可缺少的工具:(1)抽象思维的起点是概念,概念必须用语言来固定,可以说语言是概念的载体,是抽象思维得以进行的基础。
(2)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概念之间的联系,亦即词语、句子之间的联系;(3)抽象思维的成果就是思想和理论,它们也必须用语言形式固定下来,才能发表、传递和继承。
思维先于语言产生,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是思维最主要的工具,但不是思维本身,也不能决定思维的内容和方式。
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思维能力各民族都一样,没有民族性;思维能力的普遍性与语言能力的普遍性相一致。
不同语言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与言语:语言是说话时所用的词语和规则,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说话或者写作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包括说话时所用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言语包括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
两者的区别:(1)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2)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3)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4)言语是动态的,语言是静态的。
语言与符号: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就是一种信号、记号或者标记。
符号都有形式和内容,前者是可以感知的、外在的、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比如线条、色彩、声音等等,叫做“能指”;内容即具体内容,叫“所指”。
符号的能指在于社会约定的内容,而不在于其自然属性。
语言符号音和义是社会约定关系,这叫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性质:物质性、约定性(任意性)、线条性、合一性约定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又叫约定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系统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强制性:语言符号在组合层面,即词与词组合成短语或者句子时,是受到语法规则、语义规则的制约的,而不是任意组合,人们就不能随意更改其音义关系。
任意性的存在并不说明我们可以随意改变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相反,任意性和强制不变性构成了语言符号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在语言系统中同时起着各自的作用。
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按照时间进行一个维度的线性组合,由词到短语到句子,再到完整一段话;不能在一个时间点上出现两个或更多的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上层:语素词句子;底层:音位音节音位→ 音节→语素→词→句子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必须组合在一起、出现在语流中才能表达意思,成为交际工具,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叫做组合关系。
组合的条件有,同一层级的语言单位才能组合,组合时要符合社会的约定俗成和语法习惯。
组合层面不仅需要考虑语法,还要兼顾语义。
聚合关系:语言单位组合之后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体也分为不同的层级或者类别。
替换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聚合体。
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之间的关系:1、组合关系侧重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成为一段完整的话;聚合关系所侧重的是如何替换现有的符号以创造出更多的句子。
2、组合关系是看得见的,横向的,能分析出具体数目的,有序的;聚合关系是看不见的,纵向的,无数的、无序的。
3、组合关系更为重要,语言单位必须组合后在语流中出现,在组合中人们寻找规律以确定它归入某个聚合体。
没有组合,无法判断其特点而分类。
4、组合关系又必须得到聚合关系的支持。
某两个单位有组合关系,一定是说它们所在的两大类语言单位、两大类聚合存在着无数个组合关系。
第三章——语音和音系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音位是最小的辨义语音单位。
语音社会性(本质属性)的表现:第一,任何语音都表示一定的意义,同思维相联系。
第二,语音具有民族性,是在各民族长期的生活中历史地形成的。
第三,同一民族语言的语音具有地方性差别和历史性差别。
音素之间的关系:(一)对立关系在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中,几个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音节或者单词),并且能够区别语音形式,进而区别意义。
这时它们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二)非对立关系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互相替换,不区别词和语素意义的一组音素。
通常出现在方言中。
(三)互补关系在一种语言或者方言中,几个不同音素正常情况下从来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这时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
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音位变体:(1)自由变体同一音位中的几个变体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出现,但并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些变体就是音位的自由变体。
(2)条件变体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是互补关系,这些变体就是条件变体。
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概括出来的语音类别,抽象的,存在于我们头脑中;音位变体则是这个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或具体代表,同属一个音位的变体无主次之分,只需要选择一个较为常用、简便易写的典型变体放在/ /中当作代表,其余的就是一般变体;在宽式音标中可用这个代表表示各个变体。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1)划分的角度不同。
音素只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角度划分,原则是能够区分词或语素。
(2)音素是人类一次发音就能分析出来的;音位往往涉及一类发音或一组发音,用替换的方法获得。
(3)音位是能够辨义的最小单位,都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音素组成的;音位其实是抽象的,总要表现为具体的一个或一组音素。
(4)音素可以说是超语言超方言的,不同语音系统中有很多音完全相同的,音素着眼于语音的自然属性,比如物理属性、生理属性;但音位研究强调其社会属性,一定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和具体的语言或方言,重在分析语音对语义的区别功能。
完全相同的几个音在不同社会中地位可能很不相同。
划分归并音位的原则:不同音位——(1)对立状态,几个不同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并且能够区别意义。
(2)互补分布+语音不近似同一音位——(1)互补分布+语音相似原则。
几个不同音素,从不在相同语音环境中出现,其语音特色公认非常相似。
(2)非对立状态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分析的,叫做音质音位。
音高、音重、音长也可以区分语音形式,进而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可形成音位。
它们就是非音质音位。
如妈麻马骂音系:一种语言全部音位构成的音位系统,即语音的体系,简称音系。
每个音位都处在与该语言其他音位相互对立和相互联系之中;每种语言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位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全部音位;每个音位的常见变体及分布情况;音位群;音位组合情况;韵律特征(句位音位学:音高、停顿、重音、押韵)。
音位聚合——1、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这些区别特征既可以发音(生理)角度分析,也可以从音响(物理)角度分析。
2、音位聚合群:音位因某个或某些区别特征相同或相近而聚合成群,形成一个个音位的类别,就是音位的聚合系统。
一个音位常常有多个区别特征,所以同一个音位往往同时处于多个聚合群。
分为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
区分单向还是双向聚合,有利于分析音位的系统性,也有利于说明语音的演变。
音位组合形式:单独一个音位构成音节,[o][u][i][m][n];两个音位构成音节,[ai][in],[an][in],[ti][k…u];三个以上音位组合构成音节,you,wang,hen,bai,bian。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由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第四章——语法语法单位: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2、词,可以独立成句的最小的语法单位3、词组,词的组合,在句子中的作用相当于词的本身又是由词组成的大于词的单位。
4、句子,最大的语法单位,也是语言用于交际时最小的使用单位。
语言的分类——(一)从形态结构角度1、孤立语:词根语,特点是缺乏词的形态变化,词与词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虚词的手段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