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版式设计》教案课程名称:版式设计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授课班级: 02级艺术设计(1)班授课学期:04-05第1学期授课学时: 48学时总学分: 2.5学分授课教师:邱红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课程编号:1. 学分:2.52.适用专业:艺术设计3.总学时数:484.实验课时:4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1、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2、教学目标和任务:版式设计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编排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要素及其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性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地传达给读者。
3、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本课程核心内容是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
1)视觉思维的训练—-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培养以视觉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编排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
3)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编排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在内在规律与系统方法叙述中,实现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融合。
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组织方式之一: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正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供比较与选择的空间。
组织方式之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
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编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1、过程性与生成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
2、思辨性与分析性:通过教学,尤其是课题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
3、认知性与开发性:通过教学,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
4、民族性与时代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民间、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
5、结合各级专业设计展览,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创作,踊跃参展,近年来有多幅作品获各类奖项,成果丰硕,在本省以及周边省份同类高校中特色显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叉等多元、多维、多样化课题设计方法,体现出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
2、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材料选择、作业制作、课程总结等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
3、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习,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综合性的文本制作等。
4、大力介绍、借鉴国外院校编排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内容、课题设计方面吸收其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
聘请外籍教师担任单元教学,同时派青年教师作为教学助理,学习外教的教学设计思路与作业辅导方法,吸取他们在思维、形式意识、手法、对生活及周围事物的观察、对学生个性因素发现与帮助等方面的方式方法。
5、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率达90%。
课件的制作过程使课程资源、内容等知识范畴的材料得以优化,使体裁、媒介、材料、技法等课题设计要素得以有机组合与巧妙编排,使教师的思路、教学程序与组织、教案编写与表达更为清晰。
二、课题和课时分配:学时:48 12学时周开课学期:4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编排设计概述教学要求:通过理论传授使学生对编排设计的基本概念有所认识,了解编排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表达语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
讲授内容:1、编排设计的基本概念2、编排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语言3、编排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4、编排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编排设计的基本概念所谓版式设计,即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按照一定的视觉表达内容的需要和审美的规律结合各种平面设计的具体特点,运用各种视觉要素和构成要素,将各种文字图形及其它视觉形象加以组合排列、进行表现的一种视觉传达设计方法。
第二节编排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语言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版式设计是为了满足信息传播的需要,对信息传播的载体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鲜明、生动、高效地实现信息传达的一种艺术设计,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经济实用功能。
第三节编排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版式设计是基础课程,是在对空间、形态、色彩、力场、动势等设计要素和构成要素认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要素的组合规律、对他们的表现可能性及其与表现内容的关系进行全面的学习研究,为以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如包装设计、招贴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CI)等课打下基础。
学生学习好版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掌握画面的视觉元素构成、组合、排列的方法,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并在将来的各种视觉传达设计中可以直接地加以运用。
第四节编排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编排设计的构成要素、感性的编排设计实践、理性的编排设计实践、编排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章编排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变迁讲授内容:1、编排设计在西方的发展2、编排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编排设计在西方的发展二十世纪以来,欧洲、美国、德国、日本的版式设计蓬勃发展。
自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运动时期版式设计的中心人物威廉姆·莫里斯为开端,从他所开始极力推崇展示版式设计之美的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设计原则,到表现人类内心情感的德国表现主义版式设计;从二十世纪初追求机械动力主义和速度感的意大利未来派版式设计风格到在俄罗斯兴起的具有革新意义并成为现代版式艺术起点的构成主义运动;从强调编辑、排版理性化的包豪斯理念到潜意识关注周围世界的超现实主义设计风格;从流行于法国艺术大师们独行其道的新艺术运动到将版式设计原有形式的解体,注入动感的物化新形态版式的创造;从动荡的六十年代欧美的设计加以最具创造性的语言关注现实生活的大事件、强化内容要素的波谱艺术到进入极限抽象意境的版式设计的流行,现代版式设计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大量信息,也可提供品味、欣赏、收藏,是具有独立文化艺术价值的实体存在。
第二节编排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版式设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界所赞叹。
自“五四”运动以来,日本、西欧的装饰和版式设计被引进国门,使中国在原有悠久的版式设计艺术的基础上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新的以商业和文化内容方面为主体的版式设计有了很快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它们从更广泛的角度体现出作者对中国丰厚的文化积淀的认识与运用。
日、韩等国与中国邻壤,他们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并结合本国文化而发扬光大。
第三章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教学要求:视觉要素和构成要素是编排设计的基本造型词汇,是组成任何平面设计的基础。
视觉要素包括形及其各种变化和组合,色彩与色调,肌理等构成要素则包含空间、动势与织体等组合画面的表现语汇。
讲授内容:1、文字的编排构成2、图形的编排构成第一节文字的编排构成在版式设计中,文字作为语言符号,能精确地传达出图片所不能担负的信息。
如:文章的名称、内容的逻辑性、叙述性、说明性等等。
文字作为视觉传达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具有形象的诉求力量。
如: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性格情感倾向;不同文字的编排组合,会给人不同阅读效果和视觉感受。
①、字体字体一般分手绘装饰字体和印刷字体。
②、文字设计的原则可读性、个性、美感、创造性③、文字的组合标题字、正文字第二节图形的编排构成在版式设计中照片相对于插图而言似乎更真实可信,所以设计师们倾向于采用照片。
照片的来源可以自己拍摄,雇用摄影师,从成千上万的图库中搜索需要的资料照片,利用photoshop之类电脑软件对图片进行修饰等。
摄影开辟了一种新的视觉形式,例如仰视和俯视,微观和宏观,往往有着不寻常的效果。
最后,摄影图片能够活泼版。
面,提高出版物的视觉效果。
今天,设计是图片和文字的综合体。
在以摄影图片为主的出版物中,图片比文字更为重要,应用网格设计能使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有秩序地统一起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①、版心版心在版面上的位置变化,它的上下左右的空白多少,都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②、图片的选择和剪裁由于照片拍摄格式不同或主题不突出,很少有照片能够按照原样被采用,因此需要对照片进行选择和裁剪。
③、图表的应用一些抽象的数字化的信息或某些科学技术性多层次关系的信息等,为了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使用表格、图形甚至国画的形式来进行数据资料等的比较和传达。
④、图片的组合图片经过仔细的选择和裁剪以后,按照它们的内容和表现力进行组合和排列,把横的和竖的、大的和小的图片有目的和有变化地顺序配置。
这里要注意版式设计基本原则的应用。
第四章编排设计的构成要素教学要求:视觉要素和构成要素是编排设计的基本造型词汇,是组成任何平面设计的基础。
视觉要素包括形及其各种变化和组合,色彩与色调,肌理等构成要素则包含空间、动势与织体等组合画面的表现语汇。
讲授内容:1. 点构成2. 线构成3. 面构成点、线、面是构成页面视觉空间的基本要素,一个字母、一个页码数、可以理解为一个点;一行文字、一行空白,均可理解为一条线;数行文字与一片空白,则可理解为面。
点、线、面构建成一个个千变万化的全新版面。
第一节点构成在版面中,任何一个单独而细小的形象可以称之为点,点的面积是相对比较而言的,比如在版面中一个文字、一个商标、一个按钮、一个LOGO等都可称为点。
另外点的形状并不一定指圆,也可以是其它的几何形体,点是相对线和面存在的视觉元素。
点排列的形状、方向、大小、位置、聚集、发散,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冲击。
第二节线构成线是决定版面现象的基本要素。
线的总体形状有垂直、水平、倾斜、几何曲线、自由线几种。
线的性格特征:斜线具有动荡和速度的感觉;平行线表现出规律、平稳;垂直线具有庄严、挺拔、力量、向上的感觉;曲线给人流畅、柔美的性格特征。
线可以串联各种视觉要素,可以分割画面和图像文字,可以使画面充满动感,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稳定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