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MANAGEMENT0 前言医院作为医疗器械的使用者,同时也是医用耗材植入的执行者,加强植入性高值耗材的管理意义重大[1-2]。
如何对植入性高值耗材进行全程追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而在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中引入条形码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条形码技术已经成为物流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物流管理中起着直接、高效的信息媒体作用,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现代化。
医用耗材的追溯管理必须率先实现医用耗材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条形码技术。
1 植入性高值耗材可追溯管理现状目前,大多数医院对植入性高值耗材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状态[3],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4]:(1)管理保障不足。
医院对植入性医疗器械可追溯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相关制度的缺失。
个别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尚未对追溯的重要性,特别是建立逆向追溯线索有充分认识,导致医疗机构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特征性标识(序列号或批号)登记不全[4],最终需要通过人工逐份查阅病历实现追溯。
而这种追溯模式一是工作量大,且费时费力,二是容易存在因漏记、错记而导致无法追溯的现象。
(2)技术支持不硬。
医院的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植入性高值耗材的可追溯性。
采用院内联网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医院,能够较快地实现追溯,特别是实现了使系统信息更准确、全面的条形码扫描[4];但是,由于医用耗材的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我国大部分医用耗材出厂时没有一个代表唯一性标识的条形码,甚至于相当多的医用耗材无条形码,仅有中文信息介绍。
因此,目前国内大部分实行条形码管理的医院都根据各自医院的管理特点,自编条形码并打印。
这样做的缺点是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人力和办公成本,与最初的信息化、无纸化理念相悖。
2 我院植入性高值耗材的追溯流程2.1 建立追溯管理系统中心数据库为了实现植入性高值耗材从耗材采购、入库、出库,最终用到患者身上的全流程监控[5],我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于2010年引进了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的客户植入性高值耗材可追溯管理系统的应用Application of the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on High-value Implantable Consumables[摘 要] 本文探讨了我院利用条形码技术,引进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实现了植入性高值耗材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健全了医疗器械管理的监管制度。
[关键词] 植入性高值耗材;可追溯管理;条形码技术;医院信息系统Abstract :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is taken in this paper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scienti fi c, standardized and secure use of high-value implant consumables in the hospital through deployment of the bar-code technology. As a consequence,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med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improved.Key words: high-value implantable consumables; traceability management; barcode technology;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中图分类号] R197.39 [文献标志码] C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3.10.023[文章编号] 1674-1633(2013)10-0069-02于银春,张洁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物资采购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5YU Yin-chun, ZHANG JieDepartment of Procurement,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Fuzhou Fujian 350025, China收稿日期:2013-04-18本文作者:于银春,副主任护师,目前主要从事医用耗材仓库管理。
作者邮箱:harder_003@端,规范了医用耗材标准条形码,医院对供应商在医疗器械追溯管理平台上提供的植入性高值耗材进行资质审核,建立了医院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中心数据库。
我院采用的是GS1条形码或美国HIBC条码,此条形码为全球统一标识,从源头上统一产品的编码。
2.2 耗材基础数据的录入2.2.1 生成医院内部的收费编码医用耗材仓库将医院引进的植入性高值耗材目录,在“物资管理系统”中按照我院目前的耗材三级分类法对医用耗材进行统一的编码,从而形成我院内部的物资代码。
医用耗材仓库根据我院医用耗材产品信息数据库的要求,对新引进的植入性高值耗材进行规范的字典维护,其字典维护主要包括名称字典和规格字典,见表1~2。
医用耗材仓库把规范后的名称字典和规格字典交由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导入“物资管理系统”的后台数据库,而后医用耗材仓库对物资目录进行价格维护,并通知医院经管科审核物资目录,生成相应的收费编码。
2.2.2 与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的关联对照数据平台的关联对照主要分为两部分:① 互联网上的数据填报,产生产品的基础数据库;② 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的医院客户端的数据关联。
产品的基础数据库关联,由生产企业将医疗器械注册证中相关的产品信息填报到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的数据平台形成产品的基础数据库,生成产品关联的唯一识别码(数据库平台中唯一的一个,不管之后的产品名称变动或者规格变动,只要是同一产品,代码将保持不变)。
并将该产品信息授权给医院体系内的供应商,使供应商拥有医院供货的相关数据。
医院客户端的数据关联,由供应商通过医院提供的收费编码、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厂家和计价单位,与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平台当中的产品数据进行关联,这样就保证了两者是产品信息与医院代码的关联。
然后由仓库将关联的数据导入到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的医院客户端,生成医院的中心数据库,使植入性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与医院的信息系统(HIS)中的收费系统及物资管理系统进行无缝对接。
整个流程图,见图1。
2.2.3 审核条形码并在医用耗材仓库备案2011年我院在“物资管理系统”中增加了高值耗材条形码验证模块,所有的植入性高值耗材经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关联对照后,需要带着产品的条形码到医用耗材仓库进行主条码和次条码的验证,通过刷码、解析、读取该产品的所有信息,以验证产品的合格性[6]。
条形码解析正确后,由医用耗材仓库审核保存,临床使用科室即可通过条形码收费。
图1 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的对照流程图2.3 植入性高值耗材的使用流程引进条形码技术后,我院在植入性高值耗材使用上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管理。
目前我院植入性高值耗材的使用流程框图,见图2。
图2 我院植入性高值耗材使用流程图3 结束语医疗器械追溯系统的有效使用,关键是数据对照与规范的数据录入。
我院植入性高值耗材实行医疗器械追溯系统管理后,实现了植入性高值耗材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健全了医疗器械管理的监管制度[7-8]。
植入性高值耗材的条形码列入病案管理,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可以随时通过条形码查询,了解到每个植入性高值耗材的使用痕迹。
做到每个植入性高值耗材都能向上追溯到生产企业和供货商,向下表1 名称字典编码名称正别名标识(正名填1,别名填0)标识(全部填1)输入码(拼音头-大写)表2 规格字典编码标识(全部填1)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单位属性(普通填0,高值填2)输入码(拼音头-大写)中标情况对应招标物资名称下转第66页越级使用的基础信息,同时还可依据“临床症状或理由”中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临床诊断进行整合显示的辅助内容,对越级用药审批作出正确判断。
4 总结我院于2012年6月实施了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至今已平稳运行了11个月,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了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了细菌耐药,并且利用HIS和本信息系统的有效整合,保证了临床抗菌药物合理越级的高效使用,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7-8]。
实施该系统前后抗菌药物相关数据的统计情况,见表1。
其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和门诊处方比有了明显下降,同时由于系统采用管控使得越级必须通过审批环节,规范了医师的开放行为,避免了过去大量不规范处方退方情况的发生。
表1 应用系统前后抗菌药物季度使用情况对比项目内容2012年一季度2013年一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2.2%57.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9.33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25.4%19.8%住院患者退方数5091张1041张住院患者退方金额2654313元1142796元该系统有2个创新:① 设计并实现了具备消息机制的系统平台,该平台将HIS与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无缝整合,该系统平台作为独立的中间件系统,符合标准HL7规范,为今后医院系统扩展避免信息孤岛奠定基础;② 其他特殊使用控制功能是在卫生部规定的抗菌药物控制管理规定之外设计并实现的,该功能使得医院职能部门可以根据医院具体应用实际情况细化抗菌药物控制管理。
系统不仅实现了可以按照分级和用量等基础完成抗菌药物控制,还实现了针对按照医院行政配置划分、病人类型、甚至具体医师的抗菌药物管控。
此外,本系统还实现了功能丰富的相关统计如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在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使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1] 曾化松,王艳琳.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5):341-34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S].2012.[4] 李允武,金芝贵,吴飞华,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动态监测分析系统的开发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1):4-8.[5] 孟黎辉,姜雪,郑佳.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22-1424. [6] 王丽英,南凯,韦兰柘,等.抗茵药物使用监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2):106-107.[7] 朱宏,孙树梅,谢新鹏,等.医院感染管理信息软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2):181-184.[8] 翟晓波,何志高,文传民.抗菌药使用剂量和频次智能化监控系统的研发及成效[J].中国药师,2009,12(6):723-725. 上接第70页追溯到使用医生和患者本人,实现全过程一对一的质量管理和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