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__普遍性问题__是哲学的开始,哲学思考源于__惊奇__,哲学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是生活的需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学。
2.哲学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
“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
——康德哲学是教育学之母。
“不通哲学,则不能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理,而定教育之理想者”。
——王国维3.哲学作用方式比较隐蔽,人日用而不知。
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比较隐蔽。
百姓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
哲学是把习以为常、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熟知中寻求真知,把简单的东西变复杂。
1.教育哲学是在教育学框架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的学问。
具体说就是从教育问题和教育学的体系、概念出发研究诸如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德育等问题。
立足某一种哲学立场和框架,以哲学的问题、思想、概念、体系探讨教育本质、本体、认识或知识、价值、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等问题。
2.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
代表人物周浩波。
他认为,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更新人们的理解方式,不断地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新的表达,教育哲学应该为整个教育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
3.奥赫之争奥康纳1957年出版《教育哲学导论》一书,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哲学分析化的趋势。
他的理论的特点在于严厉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以自然科学为模式,试图把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逐出教育理论领域,彻底更新教育理论。
日常语义分析的代表人物赫斯特与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这就是教育哲学界著名的“奥赫之争”。
4.批判教育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也是近年来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有金蒂斯、阿普尔及布迪厄等。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思考、解决问题与改造的方式,其思考、处理与改造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知识生产、学校的制度结构以及更广大的社区、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
从批判角度来看教育学,关注的是如何主动地建构教师与学生、制度与社会、课堂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知识、权威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5.诺丁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
她长期从事学校的实际教学、管理以及课程设计等工作。
作为教育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女性主义伦理学、道德教育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问题等。
近来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它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并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会关心”这一具有国际意义的教育思潮而备受关注,成为西方德育理论的强音。
关心教育理论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张以关心为核心来组织教育。
6.柏拉图认为,“学习即__回忆__”,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__自然__教育。
7.康德在_《_论教育学》__中从其道德哲学、历史哲学和人类学思想出发,对自然教育和实践教育分别进行论述。
8.1848年德国哲学家、教育家__罗森克兰兹___发表《教育学体系》一书,主要应用黑格尔哲学观研究教育。
1886年,该书被美国女教育家布莱克特译成英文,书名改为__《教育哲学》__,被人们视为最早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
9.1916年杜威出版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副标题为___《教育哲学导论》___,被誉为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百科全书。
10.怀特海的___《教育的目的》___是他有关教育的演讲论文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念。
11.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范梅南教授作为___现象学____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认为,教育学应该对孩子们的现实和生活世界保持一种现象学的敏感性。
12.__《中庸》___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哲学著作,其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__范寿康___先生的《教育哲学大纲》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哲学专著。
13.教育为什么需要哲学?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的和观念需要哲学总体的教育政策和管理活动需要哲学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哲学14.为什么说“一般哲学的不充分性反证了教育哲学存在的必要性”?一般哲学家对教育思考和论述的不充分、不系统、不具体一般哲学的演绎论证脱离教育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一般哲学的观点和立场分歧使之难以整合对教育的影响和意义现代学科制度制约了一般哲学对教育的研究一般哲学对教育其他学科的影响缺乏系统性、自觉性和反思批判性,不能取代教育哲学的研究15.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真实的具体问题的理论批判与反思。
郝文武教授认为,教育哲学是对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
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真实的具体问题的理论批判与反思。
对这两种教育哲学观的几点分析第一,这两种观点都深刻体现了现当代西方哲学的若干核心观点,如都主张教育哲学要面向现实生活实践,在主体的具体实践中追寻教育智慧,消解传统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和抽象性及过于严重的知识论倾向。
第二,这两种观点都把批判和反思当作教育哲学的核心特征,这是对教育哲学学科特点的深刻的自觉体认,也是在为教育哲学的存在作理性的辩护。
第三,郝教授的观点综合性和折衷性更强一些,所以比较圆融,同时面临着诸多逻辑上的难题;石教授的观点更为激进一些,逻辑一致性程度高,但更容易引发争论。
16.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因此,学习教育哲学就是学习教育哲学史。
理解哲学离不开理解哲学史,学习哲学也离不开学习哲学史。
哲学即哲学史,哲学史即哲学。
哲学永远在路上。
哲学史是哲学问题的演变史,而不是哲学知识的发展史。
科学的发展是线性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哲学的发展是围绕着智慧核心而运转的圆周运动。
哲学家对根本性问题思考的都很根本,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就是将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路都走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思想过的东西都思想一遍。
学习哲学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哲学家所面对的哲学问题和他们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学习哲学史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围绕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对话的过程。
17.康德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人类应该将其人性之全部自然禀赋,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从自身中发挥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恰恰是教育的介入。
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教育一方面是把某些东西教给人,另一方面还要使某些东西靠其自身发展出来”。
事实上,教育的过程是个外化和内化相辅相成的过程,教育不仅担负着传承文明的重任,同时也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教会思考,促进思想的融合、内化,直至最后升华,最终使人获得完美的人性。
18.西方教育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近百年来教育哲学领域各种主义盛行,展开激烈交锋并达到初步融合;教育哲学学科的专业性不断增强,学科在不断出现的危机中趋于成熟,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主导到多种主义争鸣(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改造主义、永恒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派教育哲学激烈争论,此起彼伏。
第二时期:分析教育哲学主导下的多种教育哲学流派并存(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分析教育哲学主导下的多种教育哲学流派并存,除此之外,这一阶段先后兴起的还有以雅斯贝尔斯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以皮亚杰、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教育哲学,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教育哲学等流派。
第三时期:无主导派别的多种教育哲学之争论与融合(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是从各种哲学角度深入到对实践、社会制度和生活层面的分析。
19.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强烈要求面向生活实践追寻教育智慧教育哲学是教育生活之学、教育实践之学、教育智慧之学。
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个人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但真正的学者应该具备实践情怀,摆脱抽象的概念的研究方式。
以教育实际问题为纽结,在更高层次上整合哲学理论资源问题是教育哲学的生命,没有真正的问题和问题意识就无法在更广和更深的层次上充分运用古今中外哲学思想资源。
急需提高反思和批判的理论水平教育哲学的核心特征就是反思和批判,反思和批判的水平不高是长期以来制约学科发展的严重障碍,学者反思和批判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教育哲学学科的生死存亡。
专业教育哲学、公共教育哲学和个人教育哲学并存长期以来专业教育哲学出现了很多问题,但不能取消只能改进,因为这是教育哲学的核心支撑;公共教育哲学和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兴盛在英美已经是现实,在我国也会逐渐掀起高潮。
教育哲学的研究领域不断细化,亚学科相继出现基础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哲学、教师哲学、教育改革哲学、教学哲学、德育哲学、课程哲学等研究领域正在形成;研究的问题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20.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哲学观,并谈谈你对每一种教育哲学观的看法?(一)探究的教育哲学(教育学的哲学)在教育学框架内,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高度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的学问。
具体说就是从教育问题和教育学的体系、概念出发研究诸如教育的本质、功能、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德育等问题。
三点分析:第一,此种教育哲学和教育原理区别不大,难以突出教育哲学自身的特点;第二,秉持哲学是文化之王、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观;第三,主张研究根本问题、一般问题,追寻普遍规律,容易忽视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
(二)演绎的教育哲学(哲学的教育学)立足某一种哲学立场和框架,以哲学的问题、思想、概念、体系探讨教育本质、本体、认识或知识、价值、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等问题。
三点分析:第一,此种教育哲学在思想、内容、框架、逻辑、语言等方面突出了哲学和教育哲学自身的特点;第二,都是立足一种哲学立场探讨教育问题,容易受到此种哲学观点的局限,不利于整合各种哲学资源;第三,对教育问题的探究深受哲学观点影响,不易形成真正反映教育自身逻辑的研究思路,影响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三)分析的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主张对教育理论中的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澄清其意义。
周浩波认为,教育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更新人们的理解方式,不断地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新的表达,教育哲学应该为整个教育设计合理的生活方式.(四)价值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价值的学问两点分析:第一,此种教育哲学观重点在为教育指示可供追求的理想,突出体现了教育哲学自身的哲学性特点;第二,在应然的层次上分析教育问题切合教育作为人类活动的价值性特点。
(五)综合教育哲学综合教育哲学研究有思辨、规范和分析三种方式:思辨教育哲学试图寻找与教育过程相关的人与世界的形而上学假说。
分析教育哲学致力澄清关键性的教育理论概念。
规范教育哲学论证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应该遵循的原则,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