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

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防止“缺乏父爱综合症”小宝的爸爸是公司的经理,生意红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

通常,爸爸早出晚归,父子见不到面。

平日里小宝很少能和爸爸一起吃饭、谈话,一同逛商店、游公园。

偶尔才能在电话里和爸爸说几句话。

渐渐地,小宝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常常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回家呀?是不是不喜欢我啦?爸爸不要我怎么办呢?……”妈妈也发觉小宝近一年来经常烦燥不安,爱哭鼻子,发脾气,常撕书本,摔玩具,食欲不振,不爱吃饭,不愿睡觉,做恶梦,说梦话,有时还从梦中惊醒。

特别是近一个月,小宝总说胸闷、心慌、头晕、四肢无力,有两次竟昏倒在地,被送到了医院。

医生做了各种检查,还是没有查出病来。

最后,在心理诊室才得到了确诊。

原来,小宝患的是一种叫做”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心理性疾病。

“缺乏父爱综合症”是一种分离性焦虑,是由于家庭成员彼此分离而产生的过分依恋,其主要表现是:●心情不快,担心、惶恐、疑虑多等。

●不安行为。

如哭闹、摔物、躁动、睡眠困难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如心悸、头晕,甚至昏厥。

这些症状严重地影响了小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研究表明:儿童分离性焦虑的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半岁至三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出现并有了相当固定的依恋行为,而且独立自理能力差,一与依恋对象分离,就焦虑不安。

▲与抚养者的亲密程度。

孩子对亲人的依恋性越强,分离焦虑表现就越严重。

▲儿童本身的特点。

孩子自身的健康条件、气质、性格以及有无分离经历等都可影响分离性焦虑的程度。

一般说来,小儿依恋的对象是其抚养人,如母亲、奶奶和姥姥等。

人们往往误认为孩子不依恋父亲,父亲则认为照料孩子是母亲的事,致使像小宝这样“缺乏父爱综合症”的患儿逐渐增多。

防止和纠正“缺乏父爱综合症”的主要方法是,做父亲的多奉献点父爱,多关心和接触孩子,倾听孩子的诉说,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学习,和孩子做游戏……,这样“缺乏父爱综合症”就会逐渐消退。

孩子讲大话,家长要检讨说谎,似乎是成长中的孩子们的通病。

其实,孩子说谎是家长教育不当的结果,因为孩子不能区分真实和想象的不同。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作为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

如果孩子告诉下班回来的妈妈:“我今天把镜子打碎了。

”妈妈一定会很生气,弄不好还会打他一顿。

但如果孩子换一种说法妈妈就不会生气。

从这里孩子学会了“说谎”,但此时的孩子并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只知道妈妈爸爸生气,自己就是做错了。

但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怕父母生气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撒谎得不到应有的矫正,慢慢就会固定下来,形成欺骗行为。

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力,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行。

父母不要“教”孩子说谎许多家长意识不到自己一些细小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例如,不喜欢接待来访人,就教孩子说,“如果某人来找我,就说我不在。

”如做了不愿让配偶知道的事,也对孩子说“别让你妈知道”。

还有的家长说到做不到,给孩子空许诺等。

由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一定威信,父母说的或是做的孩子认为都是对的,逐渐也就学会了说谎。

对这类行为的后果,家长一开始往往意识不到,等孩子出问题又十分气愤。

其实孩子问题的根源就在家长本身。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诚实,首先家长要在孩子面前保持诚实。

不要惩罚讲真话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例、孩子说了真话,父母却劈头盖脸地一通严厉批评,甚至体罚孩子。

如:有一个母亲请病假出去玩.结果孩子将真实情况告诉了来探访妈妈的同事,孩子母亲知道后、痛打了他一顿,还教他以后再有这事就告诉别人“我去医院了”。

这样一来,孩子将逐渐体会到说真话会受到惩罚,不说真话倒能平安无事,甚至还可以赢得父母的赞赏。

如果下次犯了错误时,孩子就会想尽办法隐瞒过去、以逃避惩罚。

所以,家长正确的做法应是:孩于承认错误后,首先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

帮助孩子区分想象和真实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6岁的孩子中只有大约18%的人能够区别真实和想象,而9岁的孩子中有90%能够理解故事是编的还是真实的,在11岁~12岁时开始从新的角度理解诚实的问题,也就是说,孩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理解“谎言”和“诚实”是怎么回事的。

因此,家长要在孩子3~4岁时开始帮助他们学会分辨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

例如,做游戏时,家长扮做大灰狼,孩子觉得害怕,这时可以跟他解释什么是“假装”的。

稍大年龄的孩子,则可以针对科幻电影、童话故事,戏剧中的人物和孩子讨论事实与虚构的区别。

孩子在不能分辨幻想和现实时,往往把希望发生的事说成是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事,向父母、同学夸耀自己的“英雄业绩”。

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卑感,自卑使他们常以优越感来补偿自己,以显示自己的“能干”。

对这样说谎话的孩子,家长要判断出他们说谎话的原因,及时纠正,不能听之任之。

及时奖励诚实的行为要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奖励比惩罚更重要。

当发现孩子闯祸以后,不要气急败坏地责问:“这是不是你干的?”此时,孩子很有可能因为怕挨打而说谎。

这样的问话方式实际上是诱导孩子说谎。

家长可以注视孩子的眼睛,等孩子自己说出真相,或者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孩子承认了错误或请求原谅,应先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再批评,并且相应地减轻对他的处罚。

任何行为都是在初始时最容易矫正。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第一次说谎时,就要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并要适时地惩罚。

一般孩子在第一次说谎时会感到极度不安,即使侥幸蒙混过去了,也会十分担心,如果家长不及时发现制止,孩子会习以为常,撒谎成“性”。

小宝宝爱说谎可能是患上“天使综合症”核心提示:有些小宝宝喜欢说谎,那么宝贝为什么要说谎呢?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该如何处理呢?* 妈妈烦恼:4岁儿子竟然开始“说慌”儿子快4岁了。

最近一段时间。

突然发现他会说谎了。

明明刚才看了电视,他却硬说没有;看着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问他却说不是他弄的。

宝贝为什么要说谎呢?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该如何处理呢?专家解读:2-6岁宝宝“说慌”冷处理最好对于2-6岁的宝贝来说,很多情况下他们并不明白自己是在说谎,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能力范围中,并不清楚“真的”与“假的”、“对的”与“错的”之间差别在哪里。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要能让自己舒服、高兴的事就是“对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气与责备的事就是“好的”。

他们这种说谎行为大都还是处在一种想象阶段。

这个阶段父母只要注意宝贝说谎的频率和内容即可,切不可打骂宝贝,要耐心与宝贝分享他所说的世界。

同时也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自然过渡。

* 解读低龄宝贝为什么会说谎?“天使综合症”如果宝贝意识到爸爸妈妈认为他不会做错事,他自己也会开始那么认为:“爸爸妈妈爱我是因为我很棒。

好宝贝是不会像那样把牛奶弄洒的。

什么牛奶?我没有看到什么牛奶洒了!”想象力活跃他的创造力正在充分发育,以至于有时候他可能以为自己相信的事情就是真实的。

为什么浴缸里不能有会说话的小鱼?或者床下有个公主呢?健忘一个精力充沛的两岁大宝贝怎么能记得到底是谁先玩天线宝贝的?他只知道自己现在就想要回来。

当你因为墙上的笔道而批评宝贝,而他说不是他干的时,这不是他在说谎,他只是忘了自己做过这件事——或者太强烈希望自己没有做过了,以至于坚信自己没有做。

害怕受到惩罚2-3岁的宝贝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

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就会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

父母期待过高有些父母对宝贝要求很高,如果宝贝表现得好就会很高兴,满足宝贝的一切要求,如果宝贝没有达到期望就会训斥宝贝,长此以往,宝贝为了取悦父母就会说谎。

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况,让宝贝撒谎成功,尝到了甜头,会强化宝贝的说谎行为。

负面影响幼儿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可能被宝贝模仿。

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贝的面说些小谎话,以后宝贝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说谎。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有时不经意说了的话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兑现,比如有些父母许诺星期天带宝贝到公园玩,但由于紧急的或特殊的情况未能实现,宝贝就会觉得大人是在说谎,自己以后也可说谎。

* 面对爱“说谎”宝宝你该怎么办?虽然没必要惩罚,但你也可以巧妙地用他这个年龄可以理解的方式教他自然地去说实话。

不要随意给宝贝“贴标签”宝贝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父母不要轻易将宝贝的说谎行为与宝贝的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宝贝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宝贝定性,给宝贝贴上“小骗子”、“谎话专家”、“吹牛大王”等标签。

这样做不但对宝贝改掉说谎的毛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对宝贝的说谎行为起到了强化的坏作用,可能会促使宝贝今后更加努力地说谎。

帮助宝贝区分现实和想像宝贝说谎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龄小、想像力、创造力丰富的宝贝更易进行想象型撒谎。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诉宝贝什么是发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让宝贝逐渐把现实和想像区分开来。

证实宝贝是否在说谎当父母怀疑自己的宝贝说谎时,应该首先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搞清楚宝贝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因为有的时候父母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没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可能会给宝贝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弄清宝贝说谎的原因当宝贝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宝贝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宝贝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

另外,有些宝贝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

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宝贝沟通互动,多了解宝贝的想法,让宝贝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鼓励宝贝说实话与其苦恼于宝贝的不当行为,不如感谢他把一切都告诉你,他很可能会感到诚实得到了认可。

如果你因此冲他大叫,他会觉得不该说实话。

用平常心来对待宝贝父母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宝贝与别人的宝贝进行比较,对宝贝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易导致宝贝撒谎,还易使宝贝丧失自信心。

父母要根据自己宝贝的实际情况、兴趣和特点施教。

只要宝贝每天都有进步,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父母就应该为之高兴和骄傲。

不要让宝贝压力太大当发现宝贝说谎后,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一味的打骂、训斥等简单的教育方法,只能将宝贝推向愿望的反面。

有不少宝贝是发现自己做了错事,又怕被父母责骂才说谎;如果父母再一味打骂,反而事得其反,要分析前因后果,发现及时,纠正及时,不至于把谎越说越大。

应循循善诱,向宝贝指出说谎的危害性,让宝贝在内疚中知错,在鼓励中改错。

此外父母还应该掌握一些儿童心理学,分清宝贝的话究竟是幼稚的想象,还是故意说谎,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对待也要加以区别。

适时给予鼓励可以告诉宝贝,即使他这一次犯错,但是妈妈很高兴他能有勇气承认,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宝贝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