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 第二章 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 第二章 原核生物


②磁小体(magnetosome): 成分为F3O4,外有一层磷脂、蛋白质或糖蛋白包裹, 具导向功能。
链状排列的磁性颗粒
分离的磁小体
趋磁水生螺菌 (Acuaspirillum magnetotacticum) 电镜照片 磁细菌在磁场中做波状迁移
③羧酶体(carboxysome)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 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是自养细菌固定二氧化碳的场所 。存在于硫 杆菌属(Thiobacillus)、贝日阿托氏菌属(Beggiatoa)、硝化细菌 和一些蓝细菌中。图示硫杆菌的羧酶体
(二) 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
特点: 1.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一般不含胆固醇等甾醇 (支原体 除外) ,这一点与真核生物明显不同。多烯类抗生素因 可破坏含甾醇的细胞质膜,故可抑制支原体和真核生 物,但对其他的原核生物则无抑制作用。 2. 很多革兰氏阳性细菌可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囊 状构造-间体(mesosome) ,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 的泡囊。间体与某些酶如青霉素酶的分泌有关,还可 能与DNA的复制、分配以及与细胞分裂有关。
糖被的主要成分:多糖、多肽或蛋白质,尤以多糖居多。
糖被的功能:①保护作用:其上大量极性基团可保护菌体免 受干旱损伤或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一些动物致病菌的荚 膜还可保护它们免受宿主白细胞的吞噬,例如肺炎克雷伯氏菌 ( 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荚膜既可使其粘附于人体呼吸道并 定植,又可防止白细胞的吞噬;②贮藏碳源和能源养料,以备 营养缺乏时重新利用;③作为透性屏障或(和)离子交换系统,可 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④表面附着作用,例如引起 龋齿的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会分泌一种己糖 基转移酶,使蔗糖转变成果聚糖,从而使细菌牢牢粘附于牙齿 表面,可腐蚀牙表珐琅质层并引起龋齿;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 作用;⑥堆积代谢废物。
磷壁酸的主要生理作用:
①因带负电荷,故可与环境中的Mg2+ 等阳离子结合,提高这些离子的浓度, 以保证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维持高活性 的需要;②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如 A族链球菌)而言,可借此(主要为膜磷壁 酸)与其宿主粘连;③赋予革兰氏阳性菌 以特异的表面抗原;④是某些噬菌体特 异性吸附受体。
(六) 糖被(glycocalyx)
糖被是某些细 菌在一定营养 条件下向胞外 分泌出厚度不 定的胶粘状物 质包被于细胞 壁的外表,此 称为糖被。
(a)
(c)
(c)
(d)
粘液层(a)SEM 和荚膜(b)荧光显微 镜照片,
粘液层(c)和荚膜(d)示意图
糖被类型: 包裹在单个细胞壁上 有固定层的糖被 荚膜(capsule) 微荚膜(microcapsule) 呈松散状态、未固定的的糖被 粘液层(slime layer) 包裹几个细胞或一群细胞 菌胶团 (zoogloca)
3、革兰氏染色
表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的比较
成 分 革兰氏染色反应 肽聚糖含量 肽聚糖结构 细胞壁厚度及层次 磷壁酸 脂多糖与类脂质 脂蛋白质 对溶菌酶 对青霉素和磺胺 与细胞膜的关系 革兰氏阳性细菌 菌体呈紫色 含量高,占细胞壁干重的 30~95%) 1-2层,紧密,20-80nm,单层 多数有,含量较高(<50) 一般无 一般无 敏感 敏感 不紧密 革兰氏阴性细菌 经脱色、复染后菌体呈红色 含量低,占细胞壁干重的5~ 20% 多层,疏松10nm左右(其中外壁 层约8nm) 无 含量较高(分布在外壁层) 含量较高(分布在外壁层) 不敏感 不敏感 紧密
羧酶体
④气泡(gas vacuoles): 泡囊状内含物,内中充满气 体,内有数排柱形小空泡, 外为蛋白质膜包裹。具有调 节细胞比重,使其漂浮在水 中,借以获取光能、氧和营 养物质。主要存在于多种蓝 细菌中。
(四) 核区(nuclear region)
核 区 又 称 原 核 ( prokaryon ) 或 拟 核 (nucleoid),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 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一)细菌的形态
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型
(a)单球菌
(b)双球菌 (c)四联球菌 (d)八叠球菌 (e)葡萄球菌 (f)链球菌 各种不同形状的球菌 各种不同形状的杆菌 (a)球杆菌 (b)单杆菌 (c)双杆菌 (d)链杆菌
各种不同形状的螺旋菌 (a) 螺菌 (b)螺旋体 (c)弧菌
细 菌 鞭 毛 (flagellum) 电 镜 照 片 ( 引 自 “ Foundations of Microbiology )
2、鞭毛的一般结构
G-细菌鞭毛的一般结构
G+细菌鞭毛结构特点: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鞭毛结构较为简单,如枯 草芽孢杆菌鞭毛的基体仅有S和M两个环,而鞭 毛丝和钩形鞘则与革兰氏阴性菌相同。
(六) 鞭毛(flagellum, 复flagella)
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状弯曲 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十 条,具有运动功能。鞭毛的长约15~20mm,直 径为0.01~0.02mm。
1、鞭毛在细胞表面的着生方式:
一端生:一根,一束 两端生:两端各生一根鞭毛,两端各生一束鞭毛 周生 侧生
球菌
杆菌
螺旋型菌
特殊形态的细菌
(二) 细菌大小
多数细菌细胞的直径约0.5mm, 长度约 0.5~5 mm。 但已报道最小的纳米细菌(nanobacteria) 直径甚至小于0.05 mm; 最大的球菌纳米比亚嗜硫珠菌 (Thiomargarita namibia),其直径大小可达 100-750μm!
I II III IV
第二氨基酸 C. poinsettiae(G+)
(2)磷壁酸(teichoic acid) 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 性多糖,是革兰氏阳性细菌所特有的成分之一。
甘油磷壁酸的结构模式(左)及其单体(右)
磷壁酸类型: 根据糖成分:甘油磷壁酸 核糖醇磷壁酸 根据与壁中结合分子类型及分布: 壁磷壁酸 脂磷壁酸
细胞壁类型: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构造
革兰氏阳性细菌
脂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
脂多糖 孔蛋白 磷脂
磷壁酸
肽聚糖 外膜
肽聚糖 周质空间 细胞膜 脂蛋白 细胞膜 膜蛋白 膜蛋白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结构
特点:细胞壁厚度大,20~80 nm;化学组分 简单, 一般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表 肽聚糖分子中的四种主要肽桥类型
类型 甲肽尾上连接点 第四氨基酸 第四氨基酸 第四氨基酸 第四氨基酸 肽桥 -CO.NH-直接相连 -(Gly)5 -(肽尾)1~2-D-Lys乙肽连接点 第三氨基酸 第三氨基酸 第三氨基酸 例 E. coli (G-) S. aureus (G+) M. luteus (G+)
2、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
特点: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在肽聚 糖层外还有一个外膜,成分较复杂, 整个壁厚度较G+菌薄,机械强度较G+ 菌弱。
(1)肽聚糖层: 特点(以大肠杆菌为例): •肽聚糖层薄(2~3nm) •四肽尾的第三个不是L-Lys,而是内消旋 二 氨基庚二酸(M-DAP) •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 联 系仅由前一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即D-丙 氨酸的羧基与后一肽尾第3个氨基酸即M -DAP的氨基直接连接。
聚-b-羟丁酸(poly-b-hydroxybutyrate, PHB): 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 源类贮藏物,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作为生物聚合 物具有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聚磷酸颗粒(polyphosphate granules,PP):因 可被美蓝或甲本胺蓝染色成红紫色又被称作异染粒 (metachromatic granules)。成分为正磷酸单体 酯键相连的线性聚合物,具有贮藏磷元素、能量和 降低细胞渗透压等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3、鞭毛运动的机制 “旋转论(rotation theory)”
4、鞭毛的功能 与细菌运动有关,是原核生物实现其趋向 性(taxis)的有效方式。
(七) 菌毛(fimbria) 和性毛(pili)
1、菌毛 (fimbria) ,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 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 物体表面的功能。比鞭毛简单,无基体等构造,直接着 生于细胞质膜上。直径一般3-10nm,每菌有250~ 300条。多存于G致病菌中,参与菌 体吸附于宿主粘膜 上皮细胞上。
4、细胞壁缺损
几类细胞壁缺损或无细胞壁的细菌类型: ①原生质体(protoplast):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 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包 裹着的细胞,常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②球状体或原生质球 (sphaeroplast) :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的 原生质体,常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
间体(mesosome)
Bacillus fastidiosus
(三)细胞质和内含物
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 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原核微生物 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这一点与真核生物明显不同。
细胞质组成: 水分,约80% 核糖体(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 各种化合物:如基质成分、中间代谢物、营养物和大 分子等 细胞内含物(inclusion body):如类囊体、羧酶体、 气泡或伴孢晶体等。(细胞质内形状较大的颗粒 状构造称为内含物,包括各种储藏物和羧酶体、 气泡等。)
细菌分布: 大气、水体、土壤、动植物体内 细菌种类和数量 : 种类繁杂, 数量巨大
细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1. 有害影响: 动植物致病菌,引起食物和物 品腐烂变质等。 2. 有益作用: 细菌发酵产品生产, 农业杀 虫菌剂、细菌肥料生产,细菌浸矿,微生态制 剂,污水处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