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也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还包括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其内容主要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主要流派主要观点逻辑实证主义以1923年成立的维也纳小组为代表,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逻辑为武器,以统一科学为使命,其口号是拼搏,拒斥形而上学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认为理论的真正检验不在于试图证实它,而在于否认它,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可否认性。
一种不能为任何事实所否认的理论是非科学的。
历史主义以库恩为代表,“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所具有的理论上,方法上共同的信念,这种共同的信念规定了它的共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科学研究就是在一定范式的制约之下,从事解题的活动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艺术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自然辩证法一书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论文和札记分成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一篇论文,若干札记,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同时论述了十九世纪以来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两篇论文《<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自然科学中的神秘世界》,一篇札记,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在研究中避免麻木性,少走弯路,排除威信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第三部分辩证法,一篇论文《辩证法》一篇札记《辩证法》,论述了辩证法的科学体系,说明辩证法是客观的,是由三大规律,五大范畴构成的;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一篇论文《物质运动形式》一篇札记《运动基本形式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解释了物质运动同时间,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科学分类是以对象运动形式为依据的;第五部分各门科学中的哲学问题或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四篇论文,五篇札记,论述了各门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中的作用》,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在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了桥梁,实现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有:元素论:探讨物质组成,主要有米利都学派的水是万物之源,爱菲所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原子论:探讨物质构成,主要有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伊壁鸠鲁原子论宇宙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主要有中国古代的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古代西方泰勒斯的平地论、阿那克西曼德的鼓状宇宙模型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时,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例如,中国古代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原,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为指导,解释世界的存在与演化。
万物在本原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运动变化与发展。
古代学者们按照世界的本原面目来反映,按照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对世界的本原与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辨证发的有机统一。
5、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中国的“八卦”学说最早出现在《周易》中,分乾、坤、震、坎、离、兑,分别对应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八种自然物作为构成万物的本质。
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这八种要素构成的,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又将这八种要素分成两个层次,乾、坤以为阴、阳,其余的六种是由阴阳交互生成的,由这八种要素相互作用,生成万物,即阴阳对立,但阴阳以不同比例结合以形成其他事物,矛盾存在其中。
通过阴阳的相互交互来解释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这是辨证法的思想。
中国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构成的。
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五行相生相克和无常胜,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排斥,相生对应着统一关系,相克对应着对立关系,这是辩伊壁鸠鲁原子论是对L-D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同点是:1)原子是构成事物的本原,在虚空中不断的运动,2)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场粒子,数量无限大3)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亡不同点:L-D原子论中认为1)原子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存在大小位置形状顺序的差异2)原子的漩涡运动是形成事物的原因,并把它归结为自然界的必然性,导致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伊壁鸠鲁原子论中:1)最先提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的概念2)原子除了存在大小位置顺序形状的数量特征的差异,还存在重量的差异,原子有质的区别3)提出了原子论中的偏斜学说,原子除了自身重量产生下降运动为还有偶然的偏斜运动,正是由于偶然的偏斜运动导致事物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偶然性在论证中的地位,是一种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1)本质特性,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辨证法的有机统一2)直观性,将事物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清楚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将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自身3)猜测性,用想象的幻想的联系去代替实际的联系,甚至用臆想去填补空白4)思辨性,在一定的前提下,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却难易付诸实践检验,甚至回避实践的检验。
8、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简述古代方法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古代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科学知识和技术成就,同时运用和完善研究方法,包括分类和比较、归纳和演绎,实验方法、数学方法和解析方法等。
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毕达哥拉斯: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将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归纳方法,认识了友爱数和完全数;创造了解析方法,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苏格拉底:演绎法,主要有助产法和佯谬法,所谓助产法是指不直接给出答案,通过引导由提问者自己给出答案,所谓佯谬法是指从一个前提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与事实相符或者与事实不符。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用演绎方法建立科学体系阿基米德:将实验方法引进数学领域其他方面的成就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与四因说四元素说:水火气土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最重要)力学方面的成就: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凡是长毛的四足动物都是胎生的凡是长鳞的四足动物都是卵生的凡是长喷水孔的鱼都是胎生的《天体运行论》从天文学角度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日心说内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携月球及其轨道运动,绕太阳一周为一年,365天6小时24分,同时绕轴自转,自转一周为24小时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地自转一周为29.5天各行星都有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做周期性运动,离太阳越远,周期越长,离太阳越近,周期越短恩格斯评价: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起的挑战书,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揭示了宗教神学的荒谬和虚伪,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向宗教神学发出了警告,要推翻宗教神学对自然科学的桎梏将颠覆了近两千年的日地关系重新正立过来,使天文学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从此进入大发展时期,同时也促进了其他学科摆脱宗教神学的禁锢,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10、简述笛卡尔是如何完善演绎方法的演绎方法的四个法则:1、清晰明白法则:推理的大前提必须正确2、分解法则:对于复杂问题的推理需要进行分解,直到满足推理的需求3、秩序法则:用秩序引导推理,对于难易确定时空顺序的事物,假定一个逻辑顺序4、完整性法则:推理的结果与事实对照,不能出现反例,只要出现一个反例,推理必须重新检验甚至放弃11、简析牛顿绝对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总是在自身流逝着,由于其本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总是均匀的不变的,绝对的真正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事物无关,总是相同的不变的,时间空绝对不变。
评价:牛顿时空观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但由于科学与哲学的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形而上学的错误,第一,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时空看成脱离事物的,超自然的,超物质的东西;第二,否定了时空的相对性,时空的表现形式随物质分布,物质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第三,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不清楚时空表现形式及其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由客观物质自身存在方式决定形而上学是指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评价:(1)贡献a、对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自然观是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拒斥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干扰和侵害b、为自然科学摆脱自然哲学的束缚、得以独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起到了推动作用c、对近代前期科学发展,探讨具体事物的运动规律并获得大量科学成果也起到了积极作用(2)缺陷a、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难以形成学科间相互结合,多层面探讨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在广泛联系的基础上探讨对象的动态特征b、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做辩护,阻碍了社会进步13、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对新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1)发现过程: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焦耳从电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霍尔姆赫兹从数学,化学,生理学,热力学,声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2)恩格斯的总结: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站在哲学的高度科学的总结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能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及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热,放射,光,或者其他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他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3)意义:a、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b、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静态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c、该定律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14、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1、K-L星云假说康德-拉普拉斯K-L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观点,论述了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出发,探讨天体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天体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具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辨证唯物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