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建筑火灾扑救
一、建筑物的分类
(一)按建筑物内是否有人员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分类
1、建筑物 凡是直接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或从事文化、体育、社会等其他活动 的房屋统称“建筑物”,如厂房、住宅、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
2.构筑物 凡是间接地为人们提供服务或为了工程技术需要而设置的设施称为“构筑物”,如隧道、 水塔、桥梁、堤坝等。
较厚一般为240或370的,占用房屋的使用面积,使房屋的有效使用面积变小。)
4.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是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如采用装配式大板、大模 板、滑模等工业化方法建造的建筑,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大跨度、大空间结构的建筑。
(特点:结构适应性强,抗震性好,耐久年限长。)
3.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主要因素。
热对流是建筑物内火灾蔓延的一种主要方式。它可以使火灾区域的高温燃烧产物与火灾区域外 的冷空气发生强烈流动,将高温燃烧产物流传到较远处,造成火势扩大。燃烧时烟气热而轻,易上 窜升腾,燃烧又需要空气,这时冷空气就会补充,形成对流,建筑物发生轰燃后,火灾可能从起火 房间烧毁门窗,门窗破坏,形成了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燃烧更加剧烈,升温更快,此时,房间内外 的压差更大,因而流入走廊、喷出窗外的烟火,喷流速度更快,数量更多烟火进入走廊后,在更大 范围内进行热对流,除在水平方向对流蔓延外,火灾在竖向管道井也是由热对流方式蔓延的。
补充: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 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 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 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
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其火灾初起阶段的特点是:火灾燃烧面积不大,火灾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 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而室内平均温度不高;火灾发展速度缓慢, 火势不够稳定,它的持续时间取决于着火源的类型、可燃物质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等, 其长短差别很大,一般在5min - 20min之间。
(一)火灾初起阶段
3.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是指竖向承重构件和水平承重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制作,施工时 采用浇注或现场吊装的方式。这种结构常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中。
4.特种结构 特种结构是指承重构件采用网架、悬索、拱或壳体等形式。如影剧院、体育馆、展览馆、 会堂等大跨度建筑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建造。
(五)按建筑高度分类
(三)火灾猛烈阶段
轰燃发生后,室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量加大,因而房间内温度升高很 快,并出现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可达1100℃左右。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 喷出,把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这个时期是火灾最盛期,其破坏力极强,门窗 玻璃破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均被烧着,建筑结构可能被毁坏,或导致建筑物局部或整 体倒塌破坏。
针对这个阶段的特点,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 却作用而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倒塌破坏,确保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火灾 在初起阶段容易控制和扑灭,如果发展到猛烈阶段,不仅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 行扑救,而且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建筑火灾蔓延的方式和途径
2.热辐射 热辐射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 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通过热辐射传播 的热量与火焰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 方式。
在火场上,起火建筑物能将距离较近的相邻建筑物烤着燃烧,这就是热辐射的作用。热辐射是 相邻建筑之间火灾蔓延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起火房间内部燃烧蔓延的主要方式之一。建筑防火中 的防火间距,主要是考虑预防热辐射引起相邻建筑着火而设置的间隔距离。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由承重构件(基础、墙体、柱、梁、楼板、屋架等)组成的体系。
1.木结构建筑 木结构建筑是指承重构件全部用木材建造的建筑。
2.砖木结构建筑 砖木结构建筑是指用砖(石)做承重墙,用木材做楼板、屋架的建筑。
这类建筑物的层数一般较低,通常在3层以下。庙宇、农村屋舍多为此种结构。
3.砖混结构建筑 砖混结构建筑是指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层、钢(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建 造的建筑。(抗震性能差,一般只能建造7层以下的房屋,房间开间不能太大,空间布置不灵活。并且承重墙比
(二)火灾成长发展阶段
在建筑火灾初起阶段后期,火灾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不断升高,热对流和 热辐射显著增强。当发生火灾的房间温度达到一定值时,聚积在房间内的可燃物分解产 生的可燃气体突然起火,整个房间都充满了火焰,房间内所有可燃物表面全部都卷入火 灾之中,燃烧很猛烈,温度升高很快。
(二)火灾成长发展阶段
(四)火灾衰减阶段
经过猛烈燃烧之后,室内可燃物大都被烧尽,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渐下降,燃 烧向着自行熄灭的方向发展。一般把室内平均温度降到温度最高值的80%时,作为猛烈 燃烧阶段与衰减阶段的分界。该阶段虽然有燃烧停止,但在较长时间火场的余热还能维 持一段时间的高温,大约在200℃- 300℃。衰减阶段温度下降速度是比较慢的,当可燃物 基本烧光之后,火势即趋于熄灭。
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间状态叫做轰燃。发生轰燃 的临界条件,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到达地面的热通量达到一定值为条件,认 为要使室内发生轰燃,地面可燃物接受到的热通量应不小于20kW/㎡;另一种是用顶棚下 的烟气温度接近600℃为临界条件。
热通量是一个矢量, 也称热流密度,具有方 向性,其大小等于沿着 这方向单位时间单位面 积流过的热量。
(二)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
研究火灾蔓延途径是设置防火分隔的依据。综合建筑火灾实际的发展过程,可以看 出火从起火房间向外蔓延的途径。
1.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烟火从起火房间的门窜出后,首先进入室内走廊,如果与起火房间依次相邻房间内的 门没关闭,就会进入这些房间,将室内物品烤燃。如果这些房间的门没开启,则烟火要待 房间的门被烧穿以后才能进人,即使在走道和楼梯间没有任何可燃物的情况下,高温热对 流仍可从一个房间经过走道传到另一房问。造成火灾沿水平方向蔓延扩大的主要途径和原 因包括:
3.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是在地下通过开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石或土层包围,只 有内部空间,无外部空间。
(六)高层民用建筑按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 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
(七)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分类
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五 种类别,具体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C.B50016)的有关规定。
从初起阶段的特点可见,火灾初起燃烧面积小,用少量的灭火剂就可以把火扑灭, 这个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故应争取及早发现,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为 此,在建筑物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器是很有 必要的。初起阶段也是人员疏散的有利时机,发生火灾时人员若在这一阶段不能疏散出 房间,就很危险了。初起阶段时间持续越长,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火灾和灭火,并有利 于人员安全撤离。
一、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建筑火灾发展呈一定的规律,最初是发生在建筑物内的某个房间或局部区域,然后由 此蔓延到相邻房间区域,以至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通常,根据室内火灾 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将火灾发展分成初起、成长发展、猛烈、衰减四个阶段。
(一)火灾初起阶段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最初阶段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这时火灾燃 烧状况好像在敞开空间进行一样。
1.高层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2层及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指建筑高度超过24m的2层 及2层以上的厂房、库房。( )
2.单层、多层建筑 单层、多建筑是指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高 度大于24m的单层厂房和库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火灾成长发展阶段
试验表明,在普通房间内,如果燃烧速率达不到40g/s是不会发生轰燃的。如果物品 的燃烧速率足够高,一件物品也能发生轰燃。火场实践表明,当室内天棚及门窗充满高 热浓烟,或烟从窗口上部喷出,并呈翻滚现象,这是室内有可能发生轰燃的预警信号; 如果烟只是停留在天棚顶部,一般无轰燃危险,但当烟向下降并出现滚动现象时,也是 轰燃即将发生的一种预警信号。 总之,轰燃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其具有突发性。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 从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即火灾发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增大了周边建筑物着火的 可能性,若在轰燃之前,火场被困人员仍未从室内逃出,就会有生命危险。
(三)火灾猛烈阶段
这阶段的延续时间与起火原因无关,而主要决定于室内可燃物的性质和数量、通风 条件等。为了减少火灾损失,针对最盛期阶段温度高、时间长的特点,在建筑防火中应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建筑物内设置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防火分隔物,把火灾控制在一 定的范围之内,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适当地选用耐火时间较长的建筑结构,使其在猛 烈的火焰作用下,保持应有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不倒塌破坏,为火 灾时人员疏散、消防队员扑救火灾,以及火灾后建筑物修复、继续使用创造条件。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方式
建筑火灾蔓延是通过热的传播进行的。在起火房间内,火由起火点开始,主要是靠直 接燃烧和热的辐射进行扩大蔓延的。在起火的建筑物内,火由起火房间转移到其他房间 的过程,主要是靠可燃构件的直接燃烧、热的传导、热的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实现的。
1.热传导 定义: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个系统的现象叫热传 导。热传导是热传递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它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不流动的液 体或气体层中层层传递,在流动情况下往往与对流同时发生。 在起火房间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蔓延扩大的火灾,有两个比较明显 的特点:一是热量必须经导热性能好的建筑构件或建筑设备,如金属构件、金属设备或 薄壁隔墙等的传导,使火灾蔓延到相邻上下层房间;二是蔓延的距离较近,一般只能是 相邻的建筑空间。可见通过传导蔓延扩大的火灾,其规模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