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东海渔歌第一课时《赶海的小姑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学目标:1.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2.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3.了解F调、降号、还原记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4.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
5.男女生分别演唱。
6.找学生到台前演唱。
三、学习F调、降号、还原记号。
四、创编活动1.分组进行创编2.分组到台前进行表演3.教师、学生分别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目标:1.能够跟音乐有感情哼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让学生有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学习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重难点:1.学习附点四分音符。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学内容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
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二、新课教学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7.学习附点四分音符。
二、练一练1.随录音哼唱歌曲。
2.师生合作,演唱二声部的旋律。
三、编创与活动1.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
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3.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4.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课堂总结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第三课时《小螺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歌曲《小螺号》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学习和正确运用反复记号,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具准备:钢琴、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复习《赶海的小姑娘》二、引入新课1.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
(传递信息)2.放映大海、沙滩、螺号等幻灯片。
(接下来请同学们来看幻灯片,看了这些美丽的图画后,你们知道了这节音乐课和什么有关系了吧?)3.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
播放动漫《小螺号》师:先欣赏歌曲《小螺号》,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生:(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地哼唱。
5.讲解反复记号,并练习演唱。
6.难点练唱。
7.逐句教唱(侧重难点)8.学生跟琴声练唱9.歌曲处理:情感要求: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10.分男、女生分别演唱。
两大组,交换唱奏)12.分小组唱。
13.各组推荐两名学生唱。
三、课堂小结: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第四课时《丰收欢乐而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分辨笛子和二胡。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歌曲都和大海有关,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跟海有关的歌曲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二、欣赏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
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2.教师介绍乐曲。
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
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1)欣赏引子引子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2)欣赏A段A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3)欣赏B段哼唱B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三、教师总结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一课时《草原放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教材分析《草原放牧》选自《草原小姐妹》,是根据蒙古族儿童龙梅、玉荣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单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由作曲家吴祖强、王勤樵和刘德海创作。
乐曲结构独特,采用民族传统音乐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
教材选用了第一乐章。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草原赞歌》,表达对草原的赞美。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3.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重点难点1.能听辨出乐曲的主题是根据〈草原赞歌〉的旋律改编的,能准确分辨乐曲两个部分。
2.认识琵琶,并能在音乐中分辨琵琶和双簧管的音色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老师讲述“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引出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乐曲。
二、新授课1.哼唱歌曲〈草原赞歌〉在欣赏乐曲之前,先学唱歌曲草原赞歌。
这是美术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题歌。
引导学生分辨歌曲调式和前两个乐句的旋律特点:调式是羽调式,结尾音是LA。
前两个乐句运用了同尾换头的创作手法,除了第一小节不同外,其他部分的旋律都是相同的。
在教师的伴奏下再次演唱。
2.欣赏引子和第一部分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听辨出由圆号奏出的引子。
乐队简短的引子之后,由琵琶奏出节奏轻松活跃、欢步明朗的主题。
引导学生分辨主青黄不接〈草原赞歌〉的关系。
这个主题就是以草原赞歌的旋律为素材改编的,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一听到这段旋律就可以使推成联想到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
指导学生为主题编配节奏伴奏。
3.欣赏第二部分播放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辨它和第一部分的节奏、情绪上的不同,并说一说它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
这段音乐的速度慢了下来。
琵琶用轮指的方法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节奏舒展;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交相辉映,使人的心情非常平静。
找学生哼唱第二主题。
请学生分辨双簧管的音色4.完整欣赏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老鼠和大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重点、难点:1.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2.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
教具准备:录音机,头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二、新课讲授1.听歌曲《老鼠和大象》。
2.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学生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现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3.请学生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
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1.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学生先表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学生朗读和表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学生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比处理歌曲的演唱。
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部分,是多么舒展开阔。
然后在学生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表演,结束本课第三课时《哪吒再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哪吒再生》教学目标:1.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2.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
3.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的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
教学难点:1.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
2.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动画片中的音乐。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三、新授1.“欢迎大家进入动画城节目。
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图片)?”2.提问: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讲述的是其中的哪段故事?3.请一位同学叙述《哪吒再生》的故事情节。
4.乐曲欣赏《哪吒再生》(1)初听乐曲《哪吒再生》。
提问:“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段故事的?”引导学生自由回答。
5.分段细听:(1)金光洞里(2)哪吒苏醒(3)师徒相见(4)出发报仇在教学时边听、边议、边讲,以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