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生命现象1.1.1 生物的基本特征一、夯实基础1.“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2.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电脑病毒C.鹅卵石D.珊瑚虫3.生物能保持物种性状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物具有()A.遗传的特性B.变异的特性C.进化的特性D.自然选择的特性4.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能力提升5.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动,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过程在几秒钟就完成,这种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能够完成反射活动B.生物具有应激性C.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D.生物能够生长和发育6.下列生命活动中,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作出反应的是()A.同一株碧桃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B.斑马发现敌害迅速逃跑C.蘑菇从小长大D.雏鸡破壳而出7.“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所描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活需要营养B.遗传和变异C.生长和繁殖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8.下列哪一项俗语描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大树底下好乘凉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D.朵朵葵花向太阳三、课外拓展9.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四、中考链接10.(武汉)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1.(兰州)2016年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大胜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下列哪项能作为判断智能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标准()A.是否耗能B.能否运动C.能否说话D.能否生殖12.(贺州)请你分别说出下列谚语、诗文蕴含哪些生物学知识.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C解析:“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无机盐等废物的特征.2.D解析:A、B、C机器人、电脑病毒和鹅卵石均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3.A4.C解析: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
二、能力提升5.B解析: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表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如植物的叶具有向光性,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都属于应激性。
6.B解析:斑马发现敌害迅速逃跑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符合题意。
7.C8.D三、课外拓展9.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四、中考链接10.D11.D12.②生物能进行生长;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认识生命现象1.1.2 生物的生活环境一、夯实基础1.大熊猫的栖息地是()A.南极冰原B.高山竹林C.淡水湖泊D.松林果园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圈的范围约在海平面以下11000m和海平面以上10000m之间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生物圈是由全部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组成的D.生物圈是由形形色色的生物和维持生命的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条件组成的4.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A.岩石圈的上部B.整个水圈C.大气圈的下部D.生物圈二、能力提升5.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A.阳光B.水分C.空气D.有机物6.我国第一位飞人杨利伟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请问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携带的?()A.水B.食物C.氧气D.灯7.下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空中飞行的动物不能生活在陆地上B.空中飞行的都是鸟类C.每一种动物总是生活在固定的环境中D.人类应保护动物的栖息地8.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展地球观测、空间地球系统科学、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脱离生物圈这个圈层后,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你认为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A.氧气、矿泉水、各种食品B.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C.宠物猫、电脑、光盘D.驱蚊器、盆花、照相机三、课外拓展9.2015年9月1日,夏邑县中峰乡小李庄一女子突然失踪,家人苦寻半月无果,9月16日邻村一农民收玉米时在一口废井中发现了仍然活着的女子.在井中已经被困了15天,期间靠吃玉米和喝雨水维持生命被消防队员成功救出.据拓此回答:(1)井下为该女子生存提供了必须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女子被救除了良好的心理随能力,还得益于井下有适宜的___________和充足供呼吸的___________.四、中考链接10.(长沙)我国的科技飞速发展,使人类活动能上天入地,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内的是()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表面D.岩石圈的底部11.(邵阳区)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D.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12.(济源)材料分析:材料l:松树、柳树需要较强的光照,冷杉需要较弱的光照.材料2:灯光诱杀昆虫.材料3:鸡能在短期内忍受-40℃的低温约3 h.材料4:水稻生产1g干物质,要消耗400 g~700 g水.阅读以上材料,可以知道生物生存需要什么条件?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B解析:大熊猫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主要以竹叶和幼嫩的竹笋为食,常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2.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D正确,符合题意。
3.C4.D二、能力提升5.D解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仙人掌体内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因此不需要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6.D7.D8.A三、课外拓展9.(1)营养物质;水分;(2)温度;氧气.四、中考链接10.D11.C12.生物生存需要光、适宜的温度和水等条件.认识生命现象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一、夯实基础1.用针炙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该实验能否证明针炙对感冒有治疗效果,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能,样本数量足够多B.能,实验观察指标具体明确C.不能,未设置对照组D.不能,症状缓解者数量太少2.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A.实验法B.观察法C.经验总结法D.调查法3.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科学家常用的方法是()A.比较B.推测C.建立模型D.抽样检测4.我市某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用眼卫生的科学指导,导致在校学生近视率大幅上升.为有效保护学生的眼睛,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近视的原因,你认为应选用()A.观察法B.测量法C.调查法D.实验法二、能力提升5.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包头市市民红绿色盲发病率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A.可以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B.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C.可以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汇总D.可以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6.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7.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A.最大值B.最小值C.平均值D.任意值8.探究的一般过程是开始于()A.作出假设B.发现问题、提出问题C.制定和实施计划D.表达和交流三、课外拓展9.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来自哪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实验解答了这一问题.右图是巴斯德的实验示意图.A瓶、B 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1)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2)巴斯德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3)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_____.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4)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5)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__瓶.乙图中将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__进入瓶内.四、中考链接10.(新疆)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所有的变量都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C.所有的变量都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11.(平凉)小王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扦插条生根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几组对照实验,其中最为合理的一项是()A.低温、室温B.高温、室温C.高温、低温D.高温、室温、低温12.(盐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再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1)实验前,必须先将___________(选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2)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3)经过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组的树叶会出现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4)如果将灭菌处理后的甲、乙两组都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C解析:探究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而本实验中用针炙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由于未设置对照组,所以不能证明针炙对感冒有治疗效果.2.C解析: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