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2)通过练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从“留、删、调、换、补”五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克服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学会从“留、删、调、换、补”五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教学难点:学会从“留、删、调、换、补、选”六个步骤翻译文言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喜欢你”有多少种表达方式吗?生:英文:I LOVE YOU 广东话:钟意你韩语:撒浪嘿哟粤语:黑弗内......(语言空间不同)师:老师还知道一种表达法,同学们想知道吗?生:想师: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语言时间不同)这是古人表达他们的爱情时所用的语言,既然是古人说得话,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就叫文言文。
同学们,你们知道“文言文”是什么意思吗?生:不知道师:我们先把“文言文”这三个字拆开,分开来解释一下,“文”用甲骨文表示文,字形像众多线条交错形成的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思的图画性符号。
因此“文”同“纹”本义是刻纹、图案传达,后衍生出“修饰”的意思。
“言”用甲骨文表示言,字形在舌舌的舌尖位置加一短横符号,表示舌头发出的动作。
本义是鼓舌说话。
后来出现“写、表述、记载”等意思。
“文言”修饰过的语言,即书面语言,第二个“文”就是指我们今天所说的文章。
所以“文言文”连起来解释就是古人的语言、表述经过修饰后形成的文章,也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来讲的,在古代并没有文言文这一说法。
什么是白话文呢?“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也就是文言文翻译。
下面有一段对话,是课本上的内容,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扮演一下其中的人物,分别是谢太傅、兄子胡儿、兄女,他们是用文言文来对话,但我们要用白话文来演绎,(同学们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可以想像一下当时人物的心情、语气、动作该是怎样的,在扮演的时候尽量去模仿)再请一位同学来用白话文读旁白,现在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的角色。
(确定角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角色扮演)甲(旁白):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的侄儿侄女讲解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兴地说:“(乙)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谢郎说:“(丙)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丁)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起舞。
”(甲):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师:同学们都扮演的不错,其实刚才同学们在扮演角色时的对话,就是对这篇短文进行了翻译,有没有同学能根据刚才的翻译,告诉我们翻译文言文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生:......师:翻译文言文我们是有标准的,就是文言文翻译的三字标准:信、达、雅“信”,就是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例如: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谏弭王弥谤》师:有人是这样翻译的(误译: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诽谤周厉王。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翻译对吗?生:不对师:这样翻译是不对的。
这里“谤”并不是“诽谤”的意思,而是“议论”。
同学们想一下,尽管一个皇帝性情暴虐,但有没有人敢去诽谤他呢?生:(没有)师:人民对他不满,大概就只能在下面发一下牢骚,议论一下罢了。
所以这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
)师:这就是翻译的第一个标准,做到字字落实,力求准确。
我们来看第二个标准“达”“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
例如: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师:“以”是凭借、“闻”闻名,“于”是在,连起来就是“凭借着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同学们感觉通顺吗?生:不通顺师:那要怎么表达呢?请同学们一起回答一下。
生:凭借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师:这样就对了,文言文翻译时不仅要做到字字落实,还需要把句子表达通顺。
这就是文言文翻译的第二个标准——“达”。
我们再看第三个标准“雅”“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师:同学们关于这个句子有三种翻译:译文一,“沙鸥飞散开来又停歇拢来,鳞片闪光的大鱼游来游去。
”;译文二,“沙鸥在湖面上飞翔或聚止,鱼儿在水里自由游荡”;译文三,“自在的沙鸥飞翔群集,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你们觉得哪个翻译最好呢?生:......师:如果让老师来选,我会选第三种,因为第三个翻译采用了对偶的形式,不仅读起来很顺口,而且语言也十分讲究文采,这个翻译更加优雅。
师:这就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标准——雅。
师:在初中阶段,我们可能达不到“雅”的高度,那也没关系,我们先做到前面两点,也就是做到翻译时能把每个字翻译出来,把语句表达通顺。
师:文言文翻译也有它的基本原则——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要紧扣原文,按照原文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把每个字都翻译出来,做到“字字落实”。
也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信”。
师:例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我们来看一下每个字是什么意思,师:“视”是视察,“事”是事情,“三”就是数词三,“年”就是一个时间单位,“视事三年”即视察事情三年,“上”即向上、向朝廷,“书”,书信,乞是乞求,骸是骨肉,也借指身体;骨即骨头,乞骸骨就是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所以连起来翻译就是: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这就是直译法。
师:还有一种翻译方法——“意译”,是指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以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师:上面这个例子中,“视事”我们可以理解为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是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回乡的一种谦辞,可以理解为“高老还乡”,所以我们把这句话的大体意思翻译出来就是“到职工作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这种意译的方法要求我们在把每个词的意思都理解了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要求较高,因此在文言文翻译时一般以“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句句通顺,意译为辅。
”学习了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基本原则,那我们要怎么翻译文言文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现在老师就要把文言文翻译的这部武功秘籍传授给你们。
师:我们先来翻译几个句子,注意我们刚才说文言文翻译的三字标准是信、达、雅,首先我们做到“信”和“达”,也就是字字落实,力求通顺,那请同学们注意看能不能把每个字都翻译出来。
小试牛刀一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师引导,学生逐字翻译:“庆”是什么意思?庆祝;“历”又是什么意思呢?经历。
“四”是一个数词,“年”是一个时间单位,“春”是春天。
连起来这么翻译呢?庆祝经历四年春天?我们再往后看,“藤”是是什么意思?藤蔓;“子”是孩子;“京”京城;连起来怎么翻译?生:不知道师:这样一个字一个字翻译,完全没有办法理解,对不对?生:对师:其实在这个句子中有些字词是不用翻译的,同学们来看一下“庆历四年”其实它是一个年代,告诉我们时间是多久,“藤子京”是一个人的名字,“巴陵郡”是一个地名,这些我们是没有办法把它拆开来理解的。
所以我们就可以不用翻译。
“谪守”是关于古代官职任免的词语,拆开来翻译,“谪”是贬谪,“守”是太守,一个官职,也就是被贬到某个地方做太守。
所以这个句子该怎么来翻译呢?请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谪做巴陵郡太守。
师: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发现年代、人名、地名是可以保留下来不用翻译的。
我们再看下一个例子2、“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师引导,学生逐字翻译:“晋”,晋朝;“太元”,太元年;“武陵”,武陵郡;“以”,凭借;“捕鱼”,打鱼;“为”,作为;“业”,职业。
连起来翻译就是师生:晋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师:这里“晋”就是晋朝,是一个国号,国号就是国家的朝代名称,如秦朝、唐朝、宋朝等。
,“太元”是指东晋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这是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在位时自己建立的名号,例如,贞观、天宝、嘉佑、乾隆等等。
我们发现国号和年号没有办法翻译出来,多义国号和年号我们就保留不译。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发现其实文言文中的某些部分是可以不用翻译的。
我们可以一起来总结一下,保留不用翻译的词有哪些。
有四名: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例如“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出来就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把抚尺罢了,这里的桌、椅、扇、抚尺就是物名,我们可以保留翻译。
);四号:年号、国号、庙号(庙号则是皇帝死后,在太庙追尊的名号,例如,各代开国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第二代皇帝成为某宗等。
)、谥号(也是由后人议立的,它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或者名望的人死后,朝廷或亲友依照他生前的事迹给予的称号,如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候,是依照他生前的忠义、文韬武略的品格,后人给他追加的。
陶渊明的谥号靖节就是由南宋的诗人颜延之依他生前淡泊名利的品质给他定的。
)例如:唐朝唐太宗年间的国号唐,年号贞观,庙号唐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度量衡,度量衡是三种计量方式。
度,是计量长度的器具,长度单位,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量,是计算容积的器皿,专用名称有升、斗、(斛、豆、区、釜、钟以及溢、掬)等;衡,是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重量单位名称自大到小依次为石、钧、斤、两、钱、(分、厘、毫、丝、忽。
)师:这里我们就得到了文言文翻译这部武功秘籍第一招——“留”:留四名:人名官名地名物名。
留四号:四号:年号国号庙号谥号;留度量衡。
同学们在翻译时可以先把这些词语圈出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后面的内容。
提示:要注意人名第一次出现时是姓和名一起出现,而再次出现时往往只说名字,不说姓。
师:我们来看下面的两个句子,请同学来翻译,注意要字字落实。
小试牛刀二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一位同学译:师【明确】: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污秽,在清水中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句子中我们是不是把每个字都翻译了呢?生:“之”没有翻译。
师:对、这里“之”是一个附加成分,它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实在的意义,因此可以不用翻译。
“之”在这里的用法就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以不用翻译”。
这个用法在文言文中经常遇到,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同学们可以记一下笔记。
我们再看第二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