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MST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使用说明书
MST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使用说明书
MST 系列 SM 共 17 页 第 6 页
节的设计要根据特定现场的自然地理结构由用户进行设计而确定,
基础图只供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参考之用。
4.3.2 在安装前,应校核各地脚螺栓位置尺寸和有关设备尺寸,实
物和图纸完全符合后方可进行安装。
4.3.3 各底板应符合要求的标高,允许用自制的垫块及调整垫片进
行调整,但垫块必须与底板的底面保持充分的接触,以保证灌浆后
侧面长度的 1/4,深度不得超过 100 mm,否则应进行刮研处理。清
洁鞍形座表面和轴承衬,涂上润滑剂,将轴承衬落入鞍形座,轴承
衬工作面必须进行刮研,接触角为 70º~90º,接触斑点在 25x25 平
方毫米面积上不少于 4 点。
4.4.8 轴瓦安装后应对轴瓦进行压力试验,其值不应低于高压油泵
的额定工作压力,试验连续时间不少于 30min,如发现渗漏现象应彻
高于进料端。
4.3.9 对基础进行二次浇注之前,混凝土强度达到 75%以上才允许拧
紧地脚螺栓。并将轴承座、垫铁及基础上的油污、油漆、铁锈和尘
土等清理干净,特别注意将轴承座下部填满水泥砂浆,浇注时必须
捣实,不得存在间隙。
4.3.10 安装固定的底板最终水平度在任何方向上每米都不应大于
0.1mm。
4.3.11 二次灌层干固、紧固地脚螺栓后,上述距离、标高、水平度
MST 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
安装使用说明书
江阴市中立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江阴市霞客镇峭岐中山路 1 号
邮编:214408
电话:0510-86575999
传真:0510-86573828
2007-8
MST 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安装使用说明书
MST 系列 SM 共 17 页 第 1 页
目录
1.磨机的用途 2.磨机的技术参数 3.磨机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4.磨机的安装 5.磨机的试车与验收 6.磨机的操作 7.磨机的维修及润滑 8.起重装置
4.1.7 安装技术要求除按本说明书外应参照«机械设备安装施工规
范»及各部技术要求。
4.2 安装顺序
4.2.1 基础螺栓及底板
4.2.2 主轴承部
4.2.3 回转部(包括筒体、进出料部分、其中筒体上的人孔盖后装)
4.2.4 传动部、大小齿轮、联轴器及慢速传动装置
4.2.5 电动机及联轴器
4.2.6 给料部分
和 回 油 孔 , 防 止 润 滑 油 的 外 溢 和 泻 漏 , 被 称 为 “ 三 重 密 封 ”。
轴承内部装有铂热测温电阻,且与主电机联锁,停机温度可自
行设定,或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3.2.3 筒体部
MST 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使用说明书
MST 系列 SM 共 17 页 第 4 页
筒体内壁衬有 2~6mm 的丁基橡胶板,防止浆液对筒体的腐蚀,
脏物等进行认真的检查和清除,并保证润滑油的清洁。
4.1.3 注意安装齿轮时的齿轮振摆与啮合要求,以保证传动质量。
4.1.4 所有配合表面、摩擦表面等均应认真清洗后方可安装。配合
表面要注入稀油,磨擦表面要涂以润滑脂。
4.1.5 安装后要注意接通电源时的控制与操作规程,不可随意开动
磨机。
4.1.6 空负荷和满负荷试车要保证连续,并尽量延长时间。
安装在基础上,将底板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4.4.3 垫片可用 25X100 的钢板制作,长度以每个垫块上不大于底板
的宽度为准,主轴承底板应不少于 8 块,其余底板酌减。
4.4.4 调整片可用不同厚度的薄钢板制作,以每个垫块上不多于 2
块为准。
4.4.5 两轴承底板的中心距离一般应符合设计图纸或设备文件的规
MST 系列 SM 共 17 页 第 3 页
地进入筒体内部,被运动着的磨矿介质粉碎和研磨,并通过溢流和
连续给料的力量将产品排出,同时经过不锈钢圆筒筛的初步筛分,
以进行下一段工序处理。
3.2 磨机的主要结构特点
磨机主要由主电机、减速器、传动部、主轴承部、筒体部、进
出料部、基础部、高低压润滑站等组成。另外还有慢速传动装置、
种安装形式供用户选择。在订货时必须明确提出。
MST 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使用说明书
MST 系列 SM 共 17 页 第 5 页
4.磨机的安装
4.1 安装注意事项
4.1.1 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特别要注意在安
装衬板时,防止筒体偏重而旋转。
4.1.2 注意防止研瓦和烧瓦。在装配前应将主轴承与轴颈的伤痕和
定。同时应测量筒体与端盖组装后的实际尺寸,并进行适当调整。
4.4.6 两主轴承底板的相对标高一般用液体连通器或经纬仪进行测
量,其允差为 0.5mm,并应保证进料端高于出料端,轴承底板的标
高和水平度应同时测量,边测量边找水平。
4.4.7 将轴承座放在轴承底板上,使两者中心线重合,轴承座与轴
承底板应均匀接触,局部间隙不得大于 0.1 mm,连续长度不得超过
灰石的粉磨。
2. 机器的技术参数见表 1
表1
规格
有效容积(m³) 实 际 转 速
功率
产量
(rpm)
(kw)
(t/h)
1535
5.2
27.6
75
2
1842
9.1
23.98
110
3
2150
15.1
23.2
200
5
2254
18
21.8
280
7
2458
23.27
21.2
380
10
2558
25.37
20.8
400
都应保持不变。
MST 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使用说明书
MST 系列 SM 共 17 页 第 7 页
4.4 主轴承的安装
4.4.1 主轴承的安装必须在基础强度达到 75%以上,并经检查合格证
后方可进行安装。
4.4.2 轴承底板安装前应将其清洗干净,在轴承底板的上表面划出
纵横中心线,作为安装找正的基准线,然后将地脚螺栓与底板一同
12
2760
30.4
20.8
500
14
27653Biblioteka .9420.8560
16
2965
38.33
19.34
630
18
2970
41.28
19.34
710
20
3264
46.45
18.7
800
23
3270
50.81
18.7
1000
25
注:表中产量根据入料粒度≤20mm,溢流 wt%=30%,325 目 90%通过,可磨度系数为 11kw·h/t。
孔用螺栓堵死,用润滑油立即填充主轴承壳体与轴径接触处的密封
环的沟槽,同时试验注油是否畅通。
4.5 筒体的安装
4.5.1 在安装筒体部之前有必要对端盖进行检查,修复其上的表面
损 伤 ,如 锈 蚀 、划 痕 等 。同 时 清 除 结 合 面 上 的 毛 刺 、飞 边 及 防 锈 漆 ,
如果清理后不能马上进行组装,还应在加工面上涂一层防锈油脂,
目的是使第二次浇灌更加坚固。
4.3.6 铺设地脚螺栓前,应将地脚螺栓上的锈垢、油污清除干净,
但 螺 纹 部 分 仍 涂 上 油 脂 防 止 生 锈 ,检 查 螺 栓 与 螺 母 的 配 合 是 否 良 好 。
4.3.7 两轴承底板轴向距离偏差不大于 0.5mm。
4.3.8 两轴承底板相对标高不得相差 0.5mm 以上,并保证出料端不
地方将回转部落在起重装置的顶架上,然后缓慢地落入轴承。或者
先 将 轴 承 衬 用 带 捆 紧 ,靠 在 中 空 轴 预 定 位 置 上 一 起 落 到 轴 承 底 座 上 ,
底消除。
4.4.9 在安装上盖之前,应将主轴承的冷却水管接通并进行水压试
验,试验压力为 0.4~0.6Mpa,试验时间为 30min,应无渗漏现象。
4.4.10 轴承座安装完毕后应检查轴承座内部冷却水软管与轴径处
MST 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使用说明书
MST 系列 SM 共 17 页 第 8 页
是否相碰,最后清理轴承底座内部的异物,将轴承座外壳上无用的
首先通过出料端盖内的反螺旋管,然后进入圆筒筛,进行筛分和卸
料 。为 防 止 漏 浆 ,进 出 料 端 还 采 用 了 组 合 式 密 封 。圆 筒 筛 为 剖 分 式 ,
便于检修和更换。
3.2.5 基础部
基础部中给出了各部地脚螺栓的相互位置和基面标高,地脚螺
栓及相关的埋设件。
3.2.6 慢速传动装置
装在主电动机端、减速器端和小齿轮传动轴端。
3.2.7 起重装置
该装置由千斤顶、方箱和托架组成。在停机检修时,可将起重
装置放置在筒体下面,将筒体顶起以便检查和维修。该装置有电动
和手动两种,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3.2.8 其他
磨 机 都 具 有 “ 左 旋 ”、“ 右 旋 ” 两 种 方 向 和 “ 内 置 ”、“ 外 置 ” 两
该装置通过电机、减速器可使主机获得 0.15~0.2 rpm 的转速,
供盘车、维修及松动负荷时用。当停机超过四个小时以上,筒体内
的物料有可能结块,起动主电机前先用慢速驱动装置盘车,可以达
到松动物料的目的。慢速驱动装置中的牙嵌离合器具有单向性,以
保护维修人员的安全。该装置还有多种安装形式供用户选择,可安
被牢固地固定。
4.3.4 二次层顶面应低于底板顶面,但最多不得低于底板的二分之
一厚度。
4.3.5 为了保证二次浇灌时和原基础结合紧密,必须将进行二次灌
浆的基础表面铲成麻面。铲剔麻面的方法是由钢扁铲在地基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