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标准仓单

非标准仓单

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的内在机理来源:作者:【仓单质押操作流程】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的内在机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是融通仓项下的金融创新产品。

仓单质押融资可分为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和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其主要区别在于仓单的出具方不同。

标准仓单是指商品交易所出具的,在指定交割仓库完成入库商品验收、确认合格后签发给货主的,可在交易所流通的实物提货凭证,是一份承载商品交易所信誉担保的物权凭证。

由于标准仓单的标准化程度高,商品交易所对其制单、物品品质、单据流通、仓储管理、信用评级、资产定价、风险预警等全程严格监管,使得标准仓单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因此,银行乐于接受标准仓单的质押融资业务。

非标准仓单是由非商品交易所出具的,仓单的流动性同出具方企业的信誉直接相关,其变现能力不确定性高,因此融资能力差。

多数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拒绝此类业务。

当前仅有光大银行等少数银行涉足此类业务。

非标准仓单的质押融资行为具有以下内涵:第一,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需求大。

主要表现如下:其一,商品交易所交易商品品种严格受限,标准化仓单仅涵盖大豆、铜、铝等少数品种产品,多数产品无法做成标准仓单的形式,因而无法通过仓单质押方式来融资。

其二,非标准仓单持有者的融资需求强于标准仓单持有者。

因为标准仓单持有者可参与期货交易融资,非标准仓单持有者缺乏类似融资渠道[1]。

第二,非标准仓单涉及两项主要风险。

一是货物风险。

为防控风险,必须对非标准仓单质押项下货物的品质提出严格要求。

该质押货物必须是品名规格明确、质量价格稳定、不易损耗、不易贬值、易于长期存储的货物。

任何如易腐烂的果蔬食品、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等质量、品质、价格不稳定的货物不可质押。

二是信用风险。

为防范出质人设置仓储陷阱,恶意质押套现的行为,质权人必须严格审查出质人的资质、信誉,并设置严格风险控制程序,提高出质人违约的交易成本。

为防范意外风险,质权人可以要求出质人及相关人在办理质押手续时提供质押标的的保险证明,借助保险公司的力量对货物的价值做第三方审核与监督[2]。

第三,非标准仓单质押涉及关键三方当事人:出质人、质权人、物流中心。

出质人为货物所有人,质权人为资本所有人,物流中心为第三方货物委托保管监护人。

2、非标准仓单质押操作业务流程:①借款企业向银行申请非标准仓单质押授信。

②银行、仓储企业、借款企业(出质人)签订三方协议,约定借款企业将仓单质押给银行,仓储公司代为监管货物。

③仓储公司向银行出具质押书面确认文件,并在文件中声明在质押期间的仓单不接受挂失、注销和补办,仓单移交给银行。

④银行签收经确认质押的书面文件后,向借款人发放贷款或承兑商业汇票。

⑤如借款企业无法按时还款,银行将通过仓储公司处置仓单或委托拍卖公司拍卖变现;借款企业履行还款义务后,银行为出质人办理仓单的解除手续,退还仓单。

②非标准仓单是由物资储运公司自行制作,银行必须核实。

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使用《商品调拨单》(即提单)作为质押物,《商品调拨单》(即提单)由厂商签发,表明其为唯一的提货凭证。

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的流程设计来源:作者:【仓单质押操作流程】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的流程设计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活动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需要全局考量,精细安排,方能将交易风险控制在博弈各方心理容忍度的底线之上。

鉴于标准仓单的风险控制技巧的成熟性,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采取类标准仓单质押融资的流程设计,主要目标是做成类标准仓单的模型[3]。

第一步,由出质人评价非标准仓单的标准化可行性。

具体包括以下分步骤:一是确定该仓单资产是否适合做成权利质押。

具体要考虑以下因素[2]:(1)资产能产生稳定的、可预测的现金流收入。

(2)资产抵押物变现能力足够高。

(3)资产持有人的历史信用记录良好,即违约率低。

(4)资产的相关价格、信用评估数据易于获得。

(5)资产本身品质稳定,在质押期内品质波动在风险可容忍限度内。

具备以上要素的货物方可开展仓单质押业务。

二是由出质人计量仓单的现金流折现价值。

第二步,引入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主要作用是,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持有货物,避免货物被出质人滥用,起“风险隔离墙”的作用。

对物流中心的要求如下:(1)独立性。

要求物流中心是一家在所有权、控制权上都独立于出质人、质权人的机构。

(2)无违约动机。

要求物流中心有一定规模、实力,从而削弱其监守自盗的动机。

(3)监管。

质押人可以在物流中心设置独立董事,以确保当出质人违约时,质权人以货物质权来弥补质押款的损失。

物流中心持有质押货物是非标准仓单质押的核心。

物流中心的具体权利设置的工作重心就是最大限度降低出质人违约风险条件下,质权人的利益保障问题。

第三步,货物的真实出售。

货物的所有权从原始权益人(卖方)转移到出质人(买方),货物的物质实体从原始权益人转移到物流中心。

真实出售行为完成后,方可实现货物资产同出质人违约风险的真实隔离。

出质人违约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出质人主观违约,则质权人行使质押权来弥补损失。

二是出质人因不可抗力违约,如破产,则质押人可以确保出质人的其他债权人没有权利对已质押货物的追索权。

第四步,征信。

质权人为控制风险,有权要求出质人提供资料,有权调查出质人同信用水平相关的各项资料,从中获取出质人的信用状态信息。

出质人的信用水平评价有两大作用:一是确定质押合同能否成立的标志,二是作为确定质押货物的质押率的指标之一。

第五步,评级定价。

质押契约是风险契约。

在质权人视角下,其风险来自三方面。

一是质押货物的内生风险,其风险来自货物品质的不确定性;二是出质人风险,该风险水平可由征信评估获取;三是物流中心违约风险,该风险的控制可在物流中心遴选环节实现。

综合上述三项内容给出质押货物的评级数值,并将该评级值同质押率挂钩。

即评级值与质押率正相关。

第六步,质押款拨转。

评级定价后,出质人将货物交付物流中心,获取物流中心开具的仓单,该仓单具有标准仓单的一般特征,可称为类标准仓单。

出质人将类标准仓单转交质权人,质权人同物流中心做信息确认后,持有仓单,并将质押款拨付出质人。

第七步,货品监管与风险分散。

质权人有权在必要时候派遣人员查验质押货物,有权在威胁质押契约的可能情形出现时要求物流中心、出质人做出保全行为。

质权人还可引入保险公司来分散质押契约风险。

第八步,质押款转回。

当合同到期时,出质人可将质押款项并利息转回质权人。

质权人收回款项,返还仓单,并同物流中心通信以确认该信息。

出质人身份解除,重新享有仓单内涵全部权利。

[研究成果]--《粮食非标准仓单质押贷款担保的尝试》仓单是指仓储公司签发给存储人或货物所有权人的记载仓储货物所有权的唯一合法的物权凭证,仓单持有人随时可以凭仓单直接向仓储方提取仓储货物。

仓单质押融资担保业务是指申请人将其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物存放在指定仓储公司,并以仓储方出具的仓单进行质押,作为反担保措施,担保公司依据质押仓单向申请人提供的用于经营与仓单货物同类商品的专项贸易的短期融资担保业务。

仓单质押融资担保业务又有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担保业务和非标准仓单质押融资担保业务。

其主要区别就在于仓单的出具方式不同。

标准仓单是特指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制定的,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在完成入库商品验收、确认合格后签发给货主并在交易所注册,可在交易所流通的实物提货凭证。

是由期货交易所的信誉作保证的物权凭证。

标准仓单是期货市场的产物,其标准化程度高,并由期货交易所对标准仓单的生成、流通、管理、市值评估、风险预警和对应商品的存储(对指定交割仓库的资格认定、日常管理)等进行严格的监管。

而且,期货交易所对标准仓单项下的商品品质有较高的要求,以及严格的质检系统,使得标准仓单具有很好的变现能力。

因此,相对于普通仓单质押贷款而言,标准仓单质押贷款更具安全性。

因此,标准仓单一般为银行所直接接收,无需担保公司提供担保。

非标准仓单是未经过商品交易所注册确认的仓单。

其表现形式一般为仓储单位出具的入库单证。

由于非标准仓单质押无商品交易所的信誉作为保证,因此风险性更高,银行一般不愿意接受。

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大连作为东北三省的港口城市,担负着东北腹地与全国货物中转的重要职责。

因此,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粮食通过大连输送到国内国外。

而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平台,也为大连成为全国粮食交易的中心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根据这一特点,我公司展开粮食非标准仓单质押贷款担保业务品种的尝试。

一、粮食非标准仓单质押业务品种的主要特点:1、较强的时间性。

由于受到粮食收购季节的影响,粮食流通型商贸类企业的用款高峰期集中在每年的9月份至次年的3、4月份,在此期间,粮食类商贸企业项目较多,企业大多需要资金到产地收购粮食。

正常情况下,这类型企业在每年的3月份以后就进入销售阶段,企业在前段时间投入的资金将陆续回笼。

因此,该类型项目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性。

2、资金需求的大额度性。

粮食流通企业在粮食收购季节对于资金的需求是很大的。

粮食贸易类型的企业,本身的利润水平较低,企业大多依靠快速的流通性和运作上的规模化获得最大的利润。

因此,这类型项目,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往往是越多越好。

申请担保的金额往往都过千万元。

3、粮食类流通企业管理上的不规范性和资金使用上的不确定性。

由于粮食流通类企业可以以本身出具收购发票冲抵增值税,也有很多企业的贸易行为出于税务方面的考虑完全不入账,因此,对于担保公司掌握企业主要的经营状况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主要依靠财务手段以外的主观调查了解的情况作为审核的主要方面。

另外,由于粮食流通类企业收购的主要方式为现金交易,因此,不利于担保公司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这也客观上增加了担保项目的风险。

4、较高的风险性。

粮食类流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流通类企业固定资产少,流通性强;而制造类企业,生产经营一般比较稳定,有一定的固定资产,但周转速度较慢。

两者相比较,粮食流通类企业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型企业出现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也要高于制造业企业。

同时,针对该类型企业管理不规范的实际情况,在整体审核上降低了对企业的标准,也导致担保项目出现代偿的可能性较高。

5、反担保措施的单一性。

粮食类流通企业项目,反担保措施十分单一,就是仓单质押。

因此,对于质押物品的要求相对较高。

粮食类商品流通性较强,但是在监管上比较困难。

而如果一旦质押粮食出现问题,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

6、对于质押粮食监管上的高要求性。

由于在审核中降低了对于企业本身情况的标准,加之反担保措施的单一性,都对质押物品的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

如果质押物品在担保期间出现减少或者灭失,或者质押物品在品质上出现变化,都将严重影响担保公司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客观上就要求对质押粮食的监管上要有新思维、新办法,切实控制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