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坚持学生为主体

坚持学生为主体

坚持学生为主体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偏关县第二中学刘俊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按照这一基本理念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我进行了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七节第二框“财产留给谁”的课堂教学。

那是一个星期二第四节课的下课前,我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了第一框,知道了“财产属于谁”。

下一节我们讲学习第二框,弄清财产留给谁,现在给大家布置一道与其相关的课外思考讨论题。

学生们静静地听着,我接着说:“有一对年轻夫妇,外出旅游途中遭遇车祸,丈夫当场死亡,妻子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死亡。

夫妻俩都没有父母,没有子女。

丈夫只有一个弟弟,妻子只有一个妹妹。

那么夫妻俩的财产会留给谁?”一阵沉默后,随着下课铃声和学生们纷纷杂杂的议论声,我走出教室。

星期四下午第一节,我在这个班上课,推开教室门听到一片争论声。

待静下来后,我向全班同学竖起了大拇指。

我知道他们课前进行了预习,现在正共同讨论。

我说:请同学们派代表说出各自的观点。

一阵推让后站起三名同学,争先恐后地说出三种看法:⑴财产留给丈夫的弟弟。

⑵财产留给妻子的妹妹。

⑶财产由二人均分。

马上,各自
的响应者又争执起来,相持不下。

我作了暂停的手势,全班同学“唰”一下眼睛全盯住了我,渴望听到我的裁决。

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是不是太过于习惯老师的权威了,只有老师的裁决才是正确的。

我马上想到,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么高,兴趣这么浓,气氛这么活跃,那就让他们去合作,去讨论,去探究,不是更好吗?
于是,我没有马上给出他们答案,而是在投影布上放出了课本中的活动内容和归纳出的问题。

案例:中学生张东,全家共六口人,属于其父所有的个人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

因张东父亲病情恶化,故张东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在谈论财产继承问题。

请同学们探讨下列问题:
⑴张东之父尚未辞丗,其财产能继承吗?
⑵张东家的共有财产能继承吗?
⑶张东的父亲病丗后,张东及母亲﹑爷爷﹑奶奶﹑姑姑谁可以继承张东父亲的遗产?
⑷法定继承人是否都能实现继承权?
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发言。

我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发言的学生都很活跃,问题答得基本准确,出现一些小错误,马上就有其他同学予以纠正。

我很高兴,这就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对
发言的代表及全班同学予以表扬,然后提高声音问大家:“课前布置的那道思考题的答案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遗产由妻子的妹妹去继承。

”我点点头,正准备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题目里的问题,坐在第四排的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话。

他很有礼貌地说:“老师,对不起。

我想到一个问题,虽然不在课本里边,但很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我惊喜地看着他,心想:有潜力的学生确实大有人在,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我高声地鼓励他:“很好﹗请说出你的问题,我们共同参与讨论。

”他也很高兴地说:“刚才同学们都说遗产由妻子的妹妹去继承,我也同意,这是合法的,但合理吗?如果丈夫的弟弟和妻子的妹妹共同去继承,这是合理的但又不合法。

社会生活中是否有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现象呢?
听了他的话,我很信息,能大胆地质疑和探讨,正是我们要培养的能力。

我马上表扬了他,接着说:“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现象确实存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将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解决这些矛盾,学习本框的第二个题目,有助于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接着,我在投影布上放出了继承权的两种实现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讨论题:哪种方式更好?为什么?
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大家都举手,抢着要回答。

我便让同学们共同来答,只听大家又一次异口同声地说:“遗嘱继承更好,因为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平时一些上课不太认真的同学,今天
也表现得积极主动,这是多么好的现象啊!
下课铃声快响了,最后一个问题,在课外由学生自己就能解决,我把它变成了作业:
⑴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该怎么办?
⑵在你的身边发生过侵犯继承权的事例吗?
下课了,我高兴地走出教室。

评价与反思:
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参与教学,展现自我,发挥潜能的机会。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我没有教多少,学生已经学会了知识”的效果。

⑵课堂内适时给予学生成功方面的评价,让学生伴随着成功的愉悦体验,会发展学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增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所以,在课堂内对于学生的正确精彩的回答和行为,我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⑶有待解决的问题
(1)在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逐渐形成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自信,总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得到解决。

(2)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只是形式上的参与,缺乏思考,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