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摘要: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学”是活动的主体,“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都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的水平,等等。

在众多因素当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在各种观念中又以学生观、老师观和师生观为主,它从根本上影响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教育质量,决定教育发展的前途。

应该说,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

我国教育传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儒家经典更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强调了师道尊严。

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讨学习,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变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观念本身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发生变化。

本文就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行了探讨。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备课中。

一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行严密的备课,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

2.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方面起主导作用。

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目标不当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

教师每开展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和盘托出教学目标,凸显活动的目的性”。

3.精彩的导入取决于教师的匠心独具。

导入是一堂课的关键,如果老师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先声夺人,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整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在课堂调控和组织方面起主导作用。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针对班级中学生的总体水平和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并深入课堂。

5.在精讲教学环节起主导作用。

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必须有教师的画龙点睛、一锤定音。

6.教师在调动学生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融入血液的鼓励性评价”对与学生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建立起一座通往师生彼此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认识你,了解你,从
而选择你,信任你,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7.教师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充分关注差异,关键时刻给予特殊的帮助”,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二、让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经验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师既无法代替学生读书,又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又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

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学生动起来,由学会发展到会学。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同样,问题是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是不一样的,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
自学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我认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就是让学生从“要我学”达到“我要学”的学习境界,这并不容易。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于依赖教师,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而教师作为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开辟新路。

特别是在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体系下,课堂教学改革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水平。

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密切联系的。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进行衡量。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