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期末重点

细胞生物学期末重点

名词解释:
1、原位杂交技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用于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性与定位的研究。

2、流式细胞术:1可定量地测定某一细胞中的DNA、RNA或某一特异的标记蛋白的含量,2以及细胞群体中上述成分含量不同的细胞的数量,3它还可将某一特异染色的细胞从数以万
计的细胞群体中分离出来,4以及将DNA含量不同的中期染色体分离出来,5甚至可用于细胞的分选。

3、脂筏模型:在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富集区域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脂筏”一样载着执行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

4、主动转运: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ATP直接提供能量、间接提供能量、光驱动泵三种基本类型。

5、蛋白酶体:是细胞内降解蛋白质的大分子复合体,由约50种蛋白质亚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106~2.4×106,富含ATP依赖的蛋白酶活性,其功能像细胞内蛋白质破碎机。

6、细胞通讯: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7、核纤层:核纤层紧贴内层核膜下,是一层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络结构,它与胞质中间丝、核基质有密切联系。

主要由3种核纤层蛋白构成,它们分别是laminA、laminB 、laminC。

8、早期染色体凝缩:将HaLa细胞同步化在细胞周期中的不同时相,然后将M期细胞与其他间期细胞在仙台病毒介导下融合,并继续培养一定时间,与M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会发生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缩,称之为早期染色体凝缩。

9、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10、Hayflick界限:细胞停止分裂是由细胞自身因素决定的,与环境条件无关。

正常细胞具有有限分裂次数,而癌细胞能够在体外无限增殖。

11、细胞连接: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包括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简答题
1、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工作原理:
Na—K 泵由α、β两亚基组成。

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胞,完成整个循环。

【从整个转运过程可以看出,α亚基的磷酸化发生在Na+结合后,而去磷酸化则发生在K+结合后。

Na+依赖性的磷酸化和K+依赖性的去磷酸化引起Na+-K+泵构象发生有序变化,每秒发生1000次左右。

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可以逆着电化学梯度泵出3个Na+和泵入两个K+。


生物学意义:
1)维持细胞膜电位
2)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

(如果没有Na+-K+泵将钠泵出细胞外,那么水分子将由于渗透压的缘故顺着自身浓度梯度通过水孔蛋白大量进入细胞引起细胞吸水膨胀)
3)吸收营养(钠电化学梯度趋动葡萄糖等有机物在协同转运载体帮助下以同向协同转运的方式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2、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之间有何关系。

电子传递的本质是一个氧化过程(H+→2e-+H+)在这个过程中,是质子驱动力驱动ADP磷酸化形成ATP。

即A TP合成时的磷酸化过程以电子传递中的氧化过程为基础。

3、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他们的生命活动受到细胞核以及它们自身基因组的双重调控:
自主性:1、这两种细胞器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DNA,编码一小部分必需的RNA和蛋白质。

2、这些蛋白质通过线粒体和叶绿体专用的酶和核糖体系统进行翻译。

非自主性:更多的蛋白质来自于核基因组的编码,于细胞质中合成后被运往线粒体和叶绿体
的功能位点。

4、溶酶体有哪些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是:细胞内消化。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2)防御功能:杀死并降解被细胞吞噬的病毒和细菌
3)为细胞提供营养:降解内吞的血清脂蛋白,获得胆固醇等营养成分。

在饥饿状态下,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溶酶体可分解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自噬作用)以保证机体所需的能量。

4)在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常常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

5)无尾两栖类发育过程中蝌蚪尾巴的退化,哺乳动物断奶后乳腺的退行性变化等都涉及某些特定细胞程序性死亡,死亡后的细胞被周围吞噬细胞溶酶体消化清除。

6)在受精过程中的顶体反应,精子的顶体相当于特化的溶酶体,起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溶解卵细胞的外被及滤泡细胞,产生孔道,使精子进入卵细胞。

5、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准备,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是一个由物质准备到细胞分裂高度受控、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

有四个时相:G1、S、G2、M期。

G1期:合成细胞生长所需的蛋白质、糖类、脂质,但不合成细胞核DNA;染色质去凝集。

S期:DNA复制、组蛋白合成,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中性粒复制。

G2期:此时DNA含量已经增加一半,合成蛋白质和RNA
M期:核分裂;胞质分裂
6、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各起何作用?
细胞中存在着一系列检查DNA复制进程的监控机制。

DNA复制还未完成或者DNA复制出现问题,细胞周期便不能向下一个阶段转换。

两种:S期内部检验点、DNA复制检验点
S期内部检验点:在S期内发生DNA损伤如DNA双链发生断裂时,S期内部检验点被激活,从而抑制复制起始点的启动,使DNA复制速度减慢,S期延长,同时激活DNA修复和复制叉的恢复等机制。

DNA复制检验点:是指由于停滞的复制叉导致的S期的延长。

主要由A TR/CHK1激活来介导,其介导的cdc25A降解进而抑制cyclinE/A-CDK2的通路,从而减缓整体DNA复制的效率。

论述题
1、试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转运途径。

(大题)
合成:蛋白质首先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当多肽链延伸至8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时,N端的内质网信号序列暴露出核糖体并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导致肽链延伸暂时停止,防止新生肽链N端损伤和成熟前折叠,直至信号识别颗粒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结合,这种结合的相互作用被GTP与SRP和SRP受体的结合所强化。

核糖体/新生肽与内质网膜的移位子结合,信号识别颗粒脱离了信号序列和核糖体,返回细胞质基质中反复使用,肽链又开始延伸。

以环化构象存在的信号肽与移位子组分结合并使孔道,信号肽穿入内质网膜并引导肽链以袢环的形式进入内质网腔中,这是一个耗能过程。

与此同时,腔面上的信号肽酶切除信号肽并快速使之降解,肽链继续延伸,直至完成整个多肽链的合成,蛋白质进入腔内并折叠,核糖体释放,移位子关闭。

加工:
P141转运途径:
1、后翻译转运途径
2、共翻译转运途径
1、跨膜转运
2、膜泡运输
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
4、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

2、cAMP-PKA信号对肝和肌细胞糖原代谢的调节。

大题
正常人体维持血糖水平的稳态,需要神经系统、激素及组织器官的协同调节。

肝和肌肉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组织。

脑组织活动对葡萄糖是高度依赖的,因而在应答胞外信号的反应中,cAMP水平会发生快速变化,几乎在20s内cAMP水平会从5×10-8 mol/L上升到10-6 mol/L 水平。

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应答多种激素信号对血糖浓度进行调节。

以肝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为例,cAMP-PKA信号对细胞内糖原代谢起关键调控作用,这是一种短期的快速应答反应。

当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时,cAMP依赖的PKA被活化,活化的PKA首先磷酸化糖原磷酸化酶激酶(GPK),使其激活,继而使糖原磷酸化酶(GP)被磷酸化而激活,活化的GP刺激糖原的降解,生成葡糖-1-磷酸;另一方面,活化的PKA使糖原合酶(GS)磷酸化,抑制其糖原的合成,此外,活化的PKA还可以使磷蛋白磷酸酶抑制蛋白(IP)磷酸化而被激活,活化的IP 与磷蛋白磷酸酶(PP)结合并使其磷酸化而失活。

(图p171);
当细胞内cAMP水平降低时,cAMP 依赖的PKA活性下降,致使磷蛋白磷酸酶抑制蛋白(IP)磷酸化过程逆转,导致磷蛋白磷酸酶(PP)被活化。

活化PP使糖原代谢中GPK和GP去磷酸化,从而降低其活性,导致糖原降解的抑制,活化PP还促使GS去磷酸化,结果GS活性增高,从而促进糖原的合成。

(cAMP:一种环状核苷酸,简写为cAMP,是由三磷酸腺苷(ATP)脱掉两个磷酸缩合而成的。

PKA:又称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cycli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生化特性最清楚的蛋白激酶。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