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之议论文讲解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之议论文讲解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二)——议论文系列山东2007年高考试题: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⑴自拟题目。

⑵自定立意。

⑶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贝壳·划痕·记忆时间如海,记忆如沙滩,海水将一枚枚贝壳送到沙滩上,又收回到她那浩渺的胸怀。

时间如风,记忆如巨岩,风将巨岩刻划得千疮百孔,又用多情的手把那些痕迹抚平。

然而,总有几枚贝壳,在亘古的海滩上鸣响着历史的悲风,总有几笔划痕在诉说着记忆的不朽。

惶恐滩头,零丁洋里,涛声依旧,叹息不再。

然而,时间只侵蚀了一个人的物质存在,却无法风化那煌煌诗句中的记忆,谁能忘记文天祥的辛苦遭逢,干戈寥落?谁又能忘记那个闷热的雨夜,矮小的地牢中挥笔走龙蛇的高大身躯?“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他正是借天地正气哺育自己,“睨柱吞嬴,回懿走旗”,用一颗丹心书写青史,翻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页。

每一个人都会从记忆深处被这个踏过七百六十年的生命所震撼,时间或许会淡褪了文字,磨损了书卷,却无法抹去那一片回忆。

翻开《史记》,看秦王一统天下,项王自刎乌江,廉颇负荆请罪,屈子怀石投江……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从眼前浮现,那些故事也仿佛是昨天刚刚发生,正如《世说新语》所言:“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犹凛凛有生气。

”这便是一部伟大史书的不朽。

时间只能销毁一本又一本《史记》的版本,却永远风化不了那宏伟的气魄,机敏的谈吐,磊落的人格。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这本书能传之后世,绽放其应有的光辉,而今,他的梦想已然实现。

时间风化掉了那些卑俗的记忆,却让一位史官的不朽愈发凸显。

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埃,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

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埃,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

奔走二十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华,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构建出一段黑白分明的历史记忆,而在海的对面,眉毛都已发白的日本律师尾山宏也用他的努力为我们开启那段记忆。

在滚滚时间之河中,王选和尾山宏共同为我们守护那段记忆,时间永不能将其风化。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人能阻止时间的脚步,然而,时间不会风化一切。

漫步岁月,采撷几枚朴拙的贝壳,抚摸那巨岩上的斑斑伤痕,便是在回味那没有被时间风化的记忆。

[评析]本文题目即略现文采,而“总有几枚贝壳,在亘古的海滩上鸣响着历史的悲风,总有几笔划痕在诉说着记忆的不朽。

”一句,既揭示时间与记忆的关系,又生动形象,在开篇很快就点出了题目的几个词语的内在联系,而且很明显靠住了题意,避免了因过于含蓄而导致的立意模糊,这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文章文笔优美,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华丽但很充实。

考生在列举了古代经典之后,把目光投注于对现实事例的关注上,又列举了王选和尾山宏。

并且在事例之后,小作者简短洁说,加以分析。

如此,材料不可谓不充分,内容不能说不充实,说服力不可谓不强。

除此之外,比喻和引用等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也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

山东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顺其自然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是的,春姑娘的脚步必定会踏青小草的衣裳,夏日的急雨必定会惊起满塘蛙鸣虫吟,秋风的抚摸必定会点染收获的金黄,冬天的飘雪必然会营造一个银装素裹的神话。

一切都在述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凡事顺其自然,便功到自然成。

顺其自然,是一种干劲,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

顺其自然,才能树立踏实的作风。

优秀士兵向南林,高考落第,便投笔从戎,立志考军校;得知失去军校报考资格,便脚踏实地,立志做个好兵;遇到不懂的,便虚心请教,看什么就学什么。

久而久之,他成为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连自己也未曾料到。

这就是顺其自然的力量,它使跋涉者不抱怨、不气馁,只要脚下有路,便坚定地一路豪歌向天涯,踏实做事,勤恳做人,路在脚下成功便不再遥不可及。

顺其自然,让理想贴近生活,让实力更加强大,让信念更加坚定。

顺其自然,才会拥有良好的心态。

诗仙李白,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何其显达!然而不甘为“御用文人”的他听从了自己的心,离开长安,云游四海,于是心胸开阔,佳篇辈传。

李白的顺其自然,就是顺应了自己的真性情,不阿权贵,回归本我。

这分“自然”扫拂了官场的尔谀我诈,皇城的凄冷薄情,京城的纸醉金迷,还李白一江清川,一颗宁静的心,一份恬淡的安逸。

正因有了如此旷达的心态,地上少了位庸人,天上多了位谪仙。

顺其自然,让心田开满花朵,让奋斗不再艰辛,让心海风平浪静。

顺其自然,才能抵制纷繁的诱惑。

当著名企业家埃克·托雷斯刚刚升职为部门主管时,许多熟人拿着礼品请求他的“照顾”,他却说:“我是个顺其自然的人,你若优秀,我自会让你发光。

”他用这句话打发了许多以钱谋私的人,赢得了清廉的美誉和上级的青睐。

一个凡事顺其自然的人,不会因窗外的花花世界而让心门大开,不会因前方的灯红酒绿而眩晕双目,更不会因友人的鼓动而迷失方向。

因为,那都不是心中的自然,顺其自然,让双目澄澈,让意志坚定,让诱惑让路。

相反,不顺其自然,急于求成,就会遭到惩罚,多少次自然灾害都归根于人类的贪婪,多少失败者站在成功的门外数落自己的急躁,多少人只知向前赶却忽视了本应属于自己的良机……违背自然,终究是错误的选择,春天的花儿在冬日绽放,便会早早凋谢。

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

”听,先贤在教导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为成功铺就坚实的路基,唯有自然之道,才能成功地驾驭自己的心灵。

冰融春自来,春来草自青。

朋友,请牢记:凡事顺其自然,便功到自然成![点评]这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

审题准确,立意高远,非常切合题意,而且论述有层次,逻辑思路清晰。

考生以俗语为引子,用春、夏、秋、冬四个类比式的排比紧随其后添彩造势,然后顺理成章将自己的论点和盘托出。

如此开篇,颇为经典。

提出论点之后,作者将此一分为三,三足鼎立。

三个分论点,各为领起句统领各自的段落,每个议论段落的构成,又是三三制:论点、事例、分析。

均为例证段落写作的经典范例。

而且选材分别为军界、文学界和经济界,也足见考生视野的宽广。

三个主体段落的主旨句能够逐层深入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还能做到正反论述,可见考生的思路非常清晰。

这三个段落为正面说理,之后考生不忘反面铺陈,着墨不多,恰好做到了详略得当。

最后一点,引用老子先贤的话语,可算理论论证,使得文思清晰之余,又摇曳生姿。

文末发出号召,回应开头,再点题旨。

山东2009年高考卷作文题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

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见证一粒沙里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手掌上,让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历史的车轮在它那亘古不变的轨道上已印下了无数深深的痕迹,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传奇。

然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不管沧海是否化作桑田,朗朗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古往今来,成为了历史最好的见证。

诗云: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是啊,这轮永恒的月每次挂在那遥远的天际之时,你是否能聆听到她用特有的方式把千年的故事向你娓娓道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仙那潇洒飘逸的身影又浮现在脑海之中,真想能亲口问你一句,青莲居士,你那里的月是否悟透了你内心的真谛,为什么你的乡愁穿越千年仍萦绕在今人的心头。

是那轮月吧,它那柔情似水的光照过漫漫生世而依旧明亮,依旧那样令人心驰神往,把你心中淡淡的思乡之情注入我们的心房,每当作客他乡,每逢羁旅漂泊,夜深人静之时,让月光洒在脸上,在本来平静的心湖上泛起一波微澜,见证了对家的怀想,也见证了乡愁这千百年来从不褪色的主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子愀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指,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东坡爱月,因为月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是一位可以忠实地分享他一切遭遇的密友,倾听他的心语。

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每每都有月与之相伴,把盏畅饮,促膝而谈,一分超然,一点洒脱,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世间的悲欢离合一一与之倾诉,直至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

那轮白玉盘,见证了一代豪放派鼻祖的人生经历,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丽句华章。

昨天的那轮明月,今天依然挂在深邃的夜空之中,但她的微光下已没有了铁蹄争战,远去了鼓角争鸣,取而代之的是和平与安宁,二零零八,这轮曾经见证了历史的月再次为后人们见证了在这一年中的轰轰烈烈,潮翻潮涌。

漫天的雪花,刺骨的严寒;世界屋脊的动荡;天府之国的颠簸;“鸟巢”绚丽的烟花,蔓延全球的金融海啸……这一切,都被夜空中的明月所铭记,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强盛,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繁荣,见证了腾飞的东方巨龙那矫健的身姿。

见证历史的月,让我们感悟到了人类文明的神秘;游走在她的光辉之中,志存高远,张扬我们的青春与个性,书写人生的壮丽辉煌,也让她为我们见证:我们曾经走过……[阅卷人语] 本文选取了明月来见证历史,见证现实,更见证了历史到现实的变迁,见证了中国今天的强盛,立意角度可谓独到新颖。

文章例举了和明月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两个伟大诗人李白、苏轼,举例选材非常典型,而且把两人有关月亮的诗句作为段落主旨句,文采飞扬而又结构严谨。

有不少考生写月,但尽如人意者少,之所以把这篇文章推出来供大家参考原因有三:其一,“贯穿”,由古及今,叙写有详有略,结构清晰。

其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感悟和思考,积极昂扬、格调很高。

尤其是结尾部分富有意蕴。

“见证”这一命题的写作难度,不在叙事,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和思考。

这往往是考生笔拙的地方。

其三:对教材内容能够活学活用,而不是生吞活剥。

当然,考生如果从见证历史到见证社会现实之间过渡衔接处理得更为自然,结构就会更加严谨。

【2012年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

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