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口语和书面语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口语 的加工形式,比较严谨规范。 书面语和口语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 即其基本的语言成分——基本的词汇和语 法结构是一致的。如果书面语和口语的发 展不相一致,那么它或迟或早要适应口语 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造字法的发展 (1)象形——表意 (2)假借——表音 (3)形声——意音
三 、文字的改革
文字的改革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1 、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 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如汉字的简化。 2 、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 了。 如土耳其文字由阿拉伯字母转变为拉丁字 母。 3 、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 日本、朝鲜、越南由表意文字变为表音文 字。
三、文字的类型 根据文字符号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将 文字体系分为意音文字和表音文字两类:
1.意音文字 2.表音文字
(一)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的字符既有表意符号,又有表音
符号。一个字一般代表一个词或一个语素。
有些字只是代表一个音节,几个字合起来
代表一个词或语素。如“垃圾、狼狈、冰
淇淋、新西兰”。
(二)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字符
一般称为字母,一个字母一般代表一个语
音单位:音素(音位)或音节。所以表音
文字一般又分音素(音位)文字和音节文
字两类。
1、音节文字
音节文字一个字符表示一个音节。除了已 经消亡的古代音节文字以外,日语的假名 和朝鲜语的谚文都属于音节文字。
2、音素文字
1 、文字的演变历程
a 原始文字 独立形成的文字脱胎于记事 的图画。这种处于原始状态的文字还带着 脱胎而来的记事图画的母斑,没有和语词 完全挂钩。用原始文字书写的句子,语言 里必不可少的成分可能被省略,字的排列 顺序也不确定,和语言里词的次序不完全 一致。
b 独立的文字体系 作为独立的文字体系 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的单个图形, 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②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 不变; ③把这些图形作线性的排列,顺序不同, 意思也不同。 世界上最古老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有:汉字、 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美索不 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这些文字都是词语文 字、意音文字。
根据文字与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意音文 字可以分为表词文字和语素文字两类。
1.表词文字 表词文字的一个字符一般表示一个词。一 些古老的文字体系如古汉字、古苏美尔文 字、早期古埃及文字等都属于表词文字。 2.语素文字
语素文字的一个字符一般表示一个语素。 语素文字是由表词文字发展而来的。
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纳西族的东巴经文。 1表示拿蛋,2表示解开,这里有白的意思, 3表示风,4表示蛋,5表示湖,6表示蛋破 发光,7表示山崖。 据纳西经师解释,这段原始文字的全部意 思是:把这蛋抛在湖里头,左边吹白风, 右边吹黑风,风荡漾着湖水,湖水荡漾着 蛋,蛋撞到山崖上,便生出一个光华灿烂 的东西来。
第三节
口语和书面语
一 、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不同的客观存在形式。 口语是人们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听觉符 号系统,它的表现形式是语音,表现内容是语义。 书面语是人们进行书面交际时使用的语言形式, 是一种视觉符号系统,它的表现形式是文字,它 的表现内容是口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先有口语,后来才有书面语的 (它是在文字产生以后才有的)。
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1、文字依附于语言
(1)文字是用来代表语言的符号。文字是 在语言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语言是文字书 写的对象或内容,而文字是书写语言的工 具或形式。
(2)文字与语言的结构特点、基本词汇和 发音特点紧密相连并适应着,语言的结构 特点决定着一种语言文字的状况。
2、文字和语言是两种现象 (1)从起源上讲,语言是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 文字则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才 开始创立的,文字同语言相比,语言是根本的, 是第一性的;文字是语言派生的,是第二性的。 (2)在历史发展上,虽然文字同语言一样,都是 作为交际工具为人类社会服务,都是没有阶级性 的。但是,人们不能创造语言和改革语言,而文 字却是可以创造和改革的,它具有人为的性质。 (3)从存在形式上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材料, 文字是通过形体表达声音和意义。
音素文字一个字母一般表示一个音素(音 位),也称作音位文字。如英语。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因此每一种文字都必
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
音特点。
文字不等于语言,同一种语言可以采用不
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同一种文
字。
四 、汉字和汉语 文字以自己的“形”通过“音”来表达“义”, 这在表音文字里确乎如此,但是在我国,由于方 块汉字的构造特点,却存在好些复杂的情况。 方块汉字不同于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一个字的拼 写可以反映出语言中一个符号的语音面貌,人们 基本上能按照字母的拼法读出音来;方块汉字则 往往能见“形”而知“义”,好像字形本身就能 跟意思直接挂钩,不需要通过语音的环节。有人 说“文字用它自己的形体来表达人的思维活动和 认识活动,而不是语言的复制品”。但是这只是 受汉字形体的束缚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实际上, 汉字同样和语言里的词相联系,它必须能读,通 过读音确定自己所表示的是语言里的哪个词,这 样才谈得到字义的问题源于 距今约六千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这也 得到了考古学的证实。 史前人在当时的条件下,经过长期探索, 曾经找出并长期使用“实物记事”和“图 画记事”两种办法。
实物记事的方法有结绳、结珠和讯木等。结绳使 用得较普遍。《易经》“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 易之以书契”。
思考:汉字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有走拼音 化的道路?能不能走拼音化的道路?
汉字基本上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时期,据专家分 析,是夏商之际(公元前17世纪初)。这时正是 阶级社会形成并有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从最早 的汉字文献——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看来,汉字已 是相当成熟的意音文字,有大量的假借字和少量 的形声字。此后,汉字的形声字逐渐增多,到东 汉《说文解字》时代,形声字已占80%。此后,汉 字的形、意、音虽然有很大变化,有些字符已不 能明确表意表音,但现代汉字仍然保持着以形声 字为主的格局,仍属意音文字。
汉字音符出现较早,但没有像苏美尔文字 或古埃及文字那样,发展出专门的音节符 号或音素符号。从甲骨文时代到现代,汉 字发展了3000多年,始终没有向纯表音文 字自然过渡的趋势。汉字发展的这些特点, 与汉字反映的文化内容和语言特点密切相 关。
1、汉语缺少形态变化,不需用专门的音节 符号来表示形态变化; 2、汉语的词或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 不像其他语言有大量的多音节词适合用拼 音方式表示。而且同音词的大量存在,也 助长了形声字的发展。
记事的图画是文字的前身,可以表达比较复杂的 内容,有更明确的表意性质,使用起来也比较方 便,但它还不是文字。这种图画把事情作为一个 整体来描绘,图画已经不是供人欣赏,而是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是否看得懂,取决于看 画的人和画画的人生活经历上的联系或者是其他 条件,跟他们是不是说同一种语言没有关系。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 、文字的作用
(一)什么是文字?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 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二)文字的三要素 形、音、义是文字的三要素。 如:坝 “坝”是形,[pa51]是音,“拦水的构筑物” 是义。 book “book”是形,[buk]是音,“成本的著作”是 义。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 、文字的起源 为了有一套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人类付出了艰 巨的劳动。在上古的时候,人们给文字的创造涂 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编织了种种传说,显示出了 各个民族的先民对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在古文化的 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有着深切的感受 和不可言说的欣喜,对文字的憧憬,使他们把文 字的产生归功于全能的神。而实际上,文字是广 大的人民自己经过漫长的时代和艰苦的历程创造 出来的。是在原始的图画记事的基础上由人们共 同创造出来的。
二 、文字的发展 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 察:①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②造字 的方法。 原始文字不能全面完整的记录语言,发展 到约为奴隶社会初期,才产生了能够较好 的记录语言的独立的成熟的文字系统。这 种独立的成熟的文字系统起源于图画,经 过整理,分散的不成系统的图形或符号完 全同语言的词一致起来,并能够代表语言 来记事,成为了成熟的文字系统。
3、汉人趋同思维倾向,也是汉语表音要素 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如联绵字语素 化,外来词的意译和首音节语素化等。
4、汉族广阔的地域和严重的方言分歧,使 得很多方言在语音上无法沟通,只能用 “超方言”的表意字沟通,这极大地阻碍 了汉字向表音化方向发展。
5、汉字有悠久的历史,汉族有悠久的文化, 而汉字在反映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有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加上汉人有着崇尚传统的文 化意识,不愿意改变汉字传统,更不愿意 因汉字的拼音化而中断与悠久文化传统的 联系。
这是北美奥杰布华人为了保护渔业权于 1849年递呈给美国总统的一份请愿书:上 面画了七个动物(七个部落的图腾)这些 动物的眼睛和心都有线互相连接,线的一 头指向前方,而另一头连着后边的小湖, 表达的意思是,他们一条心,一个意志, 希望美国总统还给它们在苏必略湖附近的 渔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