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伟大的转折
【教材分析】
课表要求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
伟大的历史转折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第1课内容,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承“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但历史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强,需在本学期加以巩固和提高,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通过利用视频、图片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以史为鉴,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契机使某些同学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
搜集史料,整理史料,分析史料。
探讨问题,理解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同时,在国家的统一大业、统战、外交、教育、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伟大的民族得以复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问题探究法
3、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用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故事》,课件展示歌词
/v_show/id_XMTkwNzAyNTU2.html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啊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Music---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啊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End----
让学生体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繁荣富强的新气象。
教师:这首歌的名字是?老人指的是?
学生:《春天的故事》,邓小平
老师:对,邓小平,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介绍邓小平的事迹,让学生透过伟人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努力学习,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wiki/%E9%82%93%E5%B0%8F%E5%B9%B3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位老人的敬仰之情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下面我们做一个民意测验,听老师说一句话:老师所说的话全部都是正确的,凡是老师让我们去做的事情,我们一定去做。
同学们说老师说的对吗?为什么?学生:不对,我们要客观的去评价一些事情,老师说的正确的我们去照做,不对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等等。
老师:很好,有自己的见解。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
“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
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
提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是什么呢?(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讲授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华主席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承上启下提问:全国人民是如何破除“左倾”思想的束缚的?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视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v_show/id_XNTExODg0NzIw.html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教师总结归纳知识点,课件展示:
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v_show/id_XMTI1OTQ5OTI=.html?f=3033926
学生自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
学生:1978年。
教师组织学生细读39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
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小组合作)?
学生回答: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设时期。
3. 第三次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前后联系历史史实,通过纵向联系历史知识,加强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组织学生看教材中“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的这部分内容。
观看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及图片。
/v_show/id_XMzEwOTI3OTYw.html
教师提问: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学生回答: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教师提问: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
学生回答: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回顾
小组讨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在黑板上展示,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总结展示:【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分为两个层次(课件展示):
A类题(此类题为必须完成)
B类题(此类题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题)
【总结】春天花会开,在一九七九年的春天,改革的春风吹进祖国,改变了祖国贫穷落后的面目,使我国逐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今日,新中国去得举世瞩目
的成绩,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北斗星座,高铁联网,4G 实验运行,核电快堆。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