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病因窝洞的分类
龋齿的病因 窝洞的分类
龋病病因
一.概述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 硬组织发生慢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致龋有四联因素( 宿主)( 时间 )( 细 菌) (食物 ) 龋病的临床特征是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 发生变化。
1.细菌菌斑
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 致龋特性:
①利用蔗糖的产酸能力 ②耐酸能力
机体的状态
慢性病者抵抗力低→易患龋!
4 时 间
釉质表面→釉牙本质界:2y的分类方法较多,临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Black分类 以龋损发生的部位为基础, 将窝洞分为5类,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分类法。 I类洞 II类洞 III类洞 IV类洞 V类洞
I类洞
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 备成的窝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面洞、 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和 颊面洞、上磨牙腭面2/3的腭面洞和腭面洞。
③对牙表面的附着能力
牙菌斑
一种稠密的、不定形的、非钙化的细菌团块,是 致龋菌赖以生存和发挥致龋作用的生态环境。一 般的清洁措施不易去除
2 食 物
食物的成分 物理性能 产酸性
糖、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等。
硬度、精细程度、粘附性等。
宿主、时间
牙齿的结构、形态和排列
唾液的流速、流量、成分
二类洞
为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的窝洞。包 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邻面洞、邻面洞、邻颊 面洞、邻舌面洞和邻邻洞。
III类洞
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 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面洞、邻舌面洞 和邻唇面洞。
IV类洞
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切洞
V类洞
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l/3处的 龋损所备成的窝洞。包括前牙和后 牙颊舌面的颈1/3处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