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中文版)》复习笔记
第六章摘要和读书报告
I.摘要
1.定义
摘要是指摘录一篇文章的要点而独立出来的短文。
摘要需简明扼要,用词精确,忠实于原文意思。
2.用途
(1)写摘要有利于提高读书效率和加强理解能力。
(2)写摘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能训练学生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地表达所摘原文的中心意思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3)写摘要不仅对工作有益,而且也是必备的本领。
3.写作程序
(1)阅读
a.仔细阅读,抓住文章大意
b.拟定题目,概括中心思想
c.勤做笔记,分清要点主次
(2)写作
a.定出字数,长度不要超出原文的三分之一。
b.用自己的语言,不要简单堆砌或重新编排原文词语。
c.按照原文的顺序写,不要随便打乱原文内容的顺序。
d.内容要完整,表达要清晰,不要有重大的遗漏。
e.学会删除细节;削减范文;简化描述;避免重复;缩长为短;以泛代实;以简代繁;以“间接”代“直接”。
(3)修改
a.对照原文,检查是否遗漏重要内容。
b.检查字数是否超出限制。
c.检查标点、拼写、语法和习语是否准确、简单明了。
(4)小说摘要
小说或剧本的摘要就是故事梗概,其长度可能只为原文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且通常使用现在时态。
II.读书报告
1.作用
写读书报告能够帮助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分析和欣赏作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项很好的写作练习。
2.主要部分
(1)作者生平和时代简介
(2)故事梗概
(3)评论
要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来写他的生平以及促使作者创作本作品的事件、与作品内容有关的历史及社会背景。
3.撰写读书报告
(1)故事梗概应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客观忠实。
(2)评论是读书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对作品的评论与评价,应放在读书报告的第三部分。
在这一部分,可以提出对作品内容、作品风格、作者的表现手法等的个人看法,评论优缺点,讨论其对现在及将来的影响等。
(3)小说或剧本的故事梗概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非小说类作品的梗概需使用原著的时态。
第七章正式和非正式文体
Ⅰ.文体的涵义
文体可以指一个作家习惯的或特有的使用语言的方式,也可指某一时期语言的最普遍的特点,还可指某一类文章的语言特色。
Ⅱ.正式和非正式文体
正式和非正式文体的差别:
1.语法方面的差别
(1)非正式文体中常使用缩约词(don’t,I’ve等);正式文体中则把词的字母写全(do not,I have等)。
(2)非正式文体中常使用泛指的不定代词you;正式文体中则用one。
(3)非正式文体中,who可以代替whom在疑问句中作宾语,宾格代词可以充当被省略的动词的主语。
如:
Wang can speak French more fluently than me.(非正式)
Wang can speak French more fluently than I.(正式)
(4)非正式文体中,介词可放在定语从句、wh-疑问句或感叹句的句末。
如:
Which hotel is he staying at?
(5)非正式文体中,宾语从句前的that常省去,尤其在表示“说”和“想”的动词后面。
如:
She said(that)she would come.
(6)非正式文体中,they可以指代everyone,everybody,someone,somebody,anyone,anybody,no one,nobody。
如:
Anyone can take a brochure if they want it.(非正式)
Anyone can take a brochure if he or she wants it.(正式)
(7)非正式文体中,虚拟语气的句子主语如果是I,he,she或it等词,可用was代替were。
如:
I wish he was here with us.
(8)非正式文体中常用省略疑问句和缩略分句。
如:
Want a drink?
(9)分词短语和无动词分句、独立主格结构一般用于正式文体。
(10)一系列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插入语以及放在主语前作定语或状语的短语可使句子显得正式。
(11)长句、并列复合句、带有平行结构的句子、对偶句、圆周句常用于正式文体。
2.词汇方面的差别
(1)日常用语(非正式)大多来自盎格鲁-撒克逊语;正式的或学术性的词汇则大多来自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尤其是多音节词)。
(2)短语动词偏口语化(非正式),常用于谈话体中。
有些短语动词可能不止一个意思,既有及物又有不及物的用法。
如:
短语动词(非正式)go on;carry on
动词单词(正式)continue vi.
(3)一些缩写词,如photo,ad,bike,gym等,常用在非正式的日常谈话中,在
正式文体中并不多见。
(4)俚语因比较随便,有时流行了几年就消失了,或变为了口语词汇,因此在正式文体中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