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教学目标:通过36个学时的教学,努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中的基本技术体系,了解微生物检测技术在研究工作中的用途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在微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微生物检验检测业务的需要,也能适应学生今后在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性检测业务。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我国粮食生产、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和微生物的关系。
重点介绍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和供需关系,使学生理解微生物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无难点
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第一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特征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的多样性、微生物分布的普遍性和检测特定的微生物的难点
无难点
了解技术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第二章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社会
第一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植物检疫
第二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食品安全
第三节微生物检验技术和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资源开发以及研究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无难点
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微生物检验技术作用范围
第三章微生物检测技术概述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第三节其它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针对本课程以各项技术为中心展开,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本章首先给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概述,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观和一些关键技术的信息。
难点在于理解VBNC的检测
理解各种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和方法
第四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第一节气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二节液体的采样和处理
第三节固体的采样和处理
从实际出发,本课程设置了采样技术,对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进行细致的介绍。
难点在于理解各种采样设备和工具(缺乏实物)
使学生注意到采样行为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带来的误差,并培养学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减少采样造成的误差的意识。
第五章微生物检测技术
第一节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以国标为蓝本,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学生实验中有一定的基础,应无难点
使学生了解微生物检测的国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国标。
第二节VBNC的检测技术
以最新的研究或最经典的研究例子为蓝本,介绍VBNC检测的各种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使学生了解VBNC的检测的方法及其特征,在必要的时候能选择使用。
第六章微生物分离和培养技术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
介绍可培养以及难培养的微生物的分离方法,着重介绍菌根菌的分离
难点在于对于微生物的分离效果的理解
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分离方法
第二节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
1 病原物的培养
2 非病原物的培养
介绍可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着重介绍病原菌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对于如何传达培养病原微生物时的临场感
希望学生能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离有足够的注意和戒备,做好自我保护,防止病原物扩散。
第七章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
第一节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第二节不同食品药品的微生物检验检测
上述两节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讲解在各种类型样品的检测方法。
难点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
希望学生能了解食品微生物检测和培养的方法,根据检测对象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八章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
第一节药品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第二节不同类型药品的微生物检验检测
上述两节实际上也是不可分割的,主要讲解各类药品的观察、分离、培养和检验检测的方法。
着重介绍分离和检测各类微生物的实用技术。
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庞大的信息量,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判断标准
希望学生能基本了解各类药品的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对象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九章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观察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上述两节实际上也是密切相关的,主要讲解病原微生物的观察、分离、培养和检验检测的方法,介绍分离和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成熟技术。
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庞大的信息量,在于理解检测的理论原理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特别是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判断标准
希望学生能基本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和检测方法,根据检测对象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十章GMP认证检验检测技术
第一节GMP认证的意义
第二节GMP认证检验检测技术
GMP认证在食品和医药生产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GMP认证中涉及到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内容,因此在本课程中也进行GMP认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的介绍。
应该没有特别难的地方,主要是掌握实际应用特点。
希望学生能基本了解GMP认证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根据检测对象能正确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十一章重要卫生微生物的检验和检测
第一节Vibrio chorelae的检测
第二节Shigella spp.的检测
第三节Salmonella spp.的检测
按照国标,介绍检测能引起人类流传性疾病的三种病原细菌的检测,这些方法在社会上很多都能用到。
根据国标的要求操作,没有特别难的地方。
要求学生严格掌握这三种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检测方法。
第十二章免疫学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
介绍可以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各种ELISA技术、免疫金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
难点在于有些技术老师自己还没有实践经验,讲解效果难免打折扣。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努力提高讲课效果。
要求学生了解有这些技术就可以了。
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或自行寻找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
第十三章高通量、快速、敏感的新型检验技术
介绍可以用于微生物检验检测的各种PCR技术、Metagenome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快速、敏感、可自动化的高通量技术。
难点在于有些技术老师自己还没有实践经验,讲解效果难免打折扣。
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努力提高讲课效果。
要求学生了解有这些技术就可以了。
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或自行寻找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深造。
结尾讨论
就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作用、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用技术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在社会中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从以下方式中选择:
1.小实验、实验报告
2.平时小测验
3.课堂提问
4.期末考试
每年度从上述4项中至少选择2项。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暂无。
主要参考书:
(1)《病原细菌检验技术》,韩文愈,吉林科技出版社,1992
(2)《植物检疫手册》,刘元明,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0
(3)《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4)《食品安全检测与现在生物技术》,陈福生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环境科学与生物芯片》,高志贤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
(6)《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出版社,2004
七、说明
大纲修订人:任昂
大纲审定人: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