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者的相互作用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
药物因素主要有药物剂型、剂量、给药途径以及合并用药时药物的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性、心理、生理及病理等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会引起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产生差异,导致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不同,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差异或是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相同,但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从而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差异。
影响药物作用机体方面因素介绍:
1.年龄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或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及自身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反应比成年人更敏感。
老年人血浆蛋白量较低,体内水分较少,脂肪较多,故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小,而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大。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消除率下降。
另外老年人对许多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
这些因素都会使同样剂量下老年人反应强烈或发生毒性反应。
2.病理情况
同时存在其他疾病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尤其肝肾功能不足时,药物在肝脏的生物转化及肾排泄功能发生障碍,消除速率变慢,易发生毒性反应,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或减少给药量可解决。
3.其他
如性别、遗传异常、心理因素等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4.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可因人、因时以及用药时间的长短等而异。
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恢复原效应,称耐受性。
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耐药性,又叫抗药性。
短期内反复应用数次后药效降低甚至消失称快速耐受性。
长期连续使用某种药物,停药后发生主观不适或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称依赖性。
前者是精神依赖,又称习惯性。
后者是物质依赖,停药会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紊乱,对机体产生危害,又称成瘾性。
无病情需要而大量长期应用药物称药物滥用。
麻醉药品的滥用不仅对用药者危害大,对社会危害也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