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P O C T概述4.1.1P O C T的概念、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POCT是指在病人旁边分析病人标本的分析技术,或者说只要测试不在主实验室做,并且它是一个可移动的系统,就可以称为POCT。
“POCT”的组成包括:地点、时间(point)、保健、照料(care)、检验、试验(testing),point-of-care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标记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这一反应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
该类技术主要有斑点免疫渗滤法(D I G F A)和免疫层析法(I C A)。
(4)免疫荧光技术通过检测板条上激光激发的荧光,定量检测以pg/ml为单位的检测板条上单个或多个标志物。
检测系统通常由荧光读数仪和检测板组成。
检测板多用层析法,分析物在移动的过程中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检测区域、质控区域的荧光信号值的不同与分析物的不同浓度成一定的比例,获得定标曲线,可检测未知样本中分析物的浓度。
(5)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底物特异性电极,电导传感器等特定的生物检测器进行分析检测。
该类技术是酶化学、免疫化学、电化学与计算机干片中的涂层按其功能分4层:分布层(有时又分成扩散层和遮蔽或净化剂层)、试剂层、指示剂层、支持层。
分布层是一层高密度孔聚合物。
分布层的作用不仅可以阻留细胞、结晶和其他小颗粒,还可以让大分子(如蛋白质)滞留。
分布层中朝下的一面加入反光物质如Ti02和BaS04来掩盖病人标本中的有色物质,使反射光度计不受其影响。
同时这些反光化合物也给干片底层的指示剂层提供反射背景。
试剂层试剂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实现化学反应所需的环境,提供化学反应所需干试剂,把标本中的待测成分转变成可定量物质,同时去除干扰。
指示剂层其目的是生成一种可以定量且与待测物含量直接成比例的产物。
指示剂层中的色原含量用反射光度计读取。
支持层起物理固定作用,同时允许测量光通过,并对通过光不产生任何干扰作用。
(3)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干片及配套试剂的处理过程和储存、仪器光路的变化等均会引起结果的偏差。
仪器通常要求6个月一次定标,每日一次质控。
仪器使用的质控品为VITROS 原装配套质控品及专用稀释液。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还应注意仪器的维护,主要是光路的清洁和校正以及干片储藏盒内的干燥剂和保湿剂的及时更换等。
4.2.3 免疫金标记技术相关POCT仪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定性指标的测定,此类方法所测项目大多为定性或半定量的结果,不需要特殊的仪器。
金标定量检测仪器,属于复合型免疫层析技术,以金胶粒或着色乳胶粒等有色粒子作标记物,层析条通过多种材料复合而成。
金标定量检测仪器硬件部分一般由电脑、输入输出接口、模数转换器、扫描控制电路、光电转换电路、背景补偿电路、显示器等组成。
为了保存测试结果,配有微型打印机。
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及胶体金材料都很贵,不可能象化学试剂那样,做成大面积显色,同时背景有水、血、胶体金等,且在渗透过程中不均匀等原因,因此必须设计特殊的光学系统(如反射型光纤传感器),才能解决金标定量测试的问题。
反射型光纤传感器由入射光纤和接收光纤组成。
测试时,检测卡固定,电脑控制机械扫描系统,使光纤传感器从背景(硝酸纤维素膜区)向测试线扫描。
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条结构见图19-4.1,免疫层析试验原理见图19-4.2。
光源发出的光经发送光纤射向被测体的表面,反射光由接收光纤收集,并传送到光探测器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另外该仪器还设计了一系列软件,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如根据水的渗透规律,编制特殊的软件,补偿渗透不均匀引起的干扰信号;根据不同的测试条、不同的批号,编制软件严格控制测试时间;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及相关的数学知识,将光密度值与浓度的关系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并输入电脑,每次测定时,电脑即可自动将光密度值转换成浓度值并显示。
图19-4.1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条结构对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还包括一些日常工作。
由于该仪器应用的是光学原理,测量环境的光照变化、测量笔尖密封性的变化及其他物理条件(温度、水等液体)变化均会对结果产生干扰。
正确的定标是确保仪器重复精确读数的必要步骤。
对不同测量条件和笔尖各种变化可能引起各种误差的调整,可以通过定标(散射光调整和空白调零程序)来完成。
试剂盒内含阳性定值范围的质控物,用于试剂稳定性及试验的质量控制。
4.2.4 免疫荧光测定技术相关POCT仪器检测原理和结构检测系统由一个荧光读数仪和检测板组成。
检测板采用层析技术,分析物在移动的过程中形成免疫复合物。
通过检测区域、质控区域的荧光信号值的不同与分析物的不同浓度成一定的比例,获得定标曲线,从曲线上可计算出未知样本中分析物的浓度。
如检测HbA1c使用的是免疫竞争法。
当检测缓冲液与加入了溶血缓冲液后的全血混匀时,荧光标记的抗HbA1c抗体与血样中的HbA1c结合,然后当该样本混合液加入到检测板的加样孔后,样本中的HbA1c和固定在检测板上的糖化血红蛋白则会与检测抗体(荧光标记抗体)竞争性地结合,反应平衡后,样本中的HbA1c越多,固定在检测板上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荧光标记抗体结合的机会就越少,最后读出检测板所示荧光强度。
荧光信号强弱与HbA1c的量成反比。
仪器内部有两个光学系统。
荧光检测系统检测HbA1c浓度;另一个光学系统检测总血红蛋白浓度。
仪器将这两个参数转换为比值(%)显示在屏幕上,就是HbA1c的相对浓度(占总Hb的比率)。
测定HbA1c的检测板含有一个固化了HbA1c的检测线和一个固化了抗生物素蛋白的质控线(见图19-5)。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以镧系元素铕(Eu)獒合物作荧光标记物,利用这类荧光物质有长荧光寿命的特点,延长荧光测量时间,待短寿明的自然本底荧光完全衰退后再进行测定,所得信号完全为长寿命的镧系獒合物的荧光,从而有效地消除了非特异性本底荧光的干扰。
另外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增强液,使荧光信号增强,有利于荧光测量。
4.2.5 葡萄糖酶电极传感器相关的POCT仪器检测原理及注意事项电化学酶传感器法微量血快速血糖测试仪,采用生物传感器原理将生物敏感元件酶同物理或化学换能器相结合,对所测定对象作出精确定量反应,并借助现代电子技术将所测得信号以直观数字形式输出的一类新型分析装置,即采用酶法葡萄糖分析技术、并结合丝网印刷和微电子技术制作的电极,以及智能化仪器的读出装置,组合成微型化的血糖分析仪。
根据所用酶的不同,此类仪器可以分为采用葡萄糖脱氢酶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技术的两大类。
酶电极的组成(葡萄糖氧化酶电极为例)包括印刷电极、电极底片、葡萄糖氧化酶及固定保护层。
电极的测试原理为:在印刷电极的两端施加一定的恒定电压,当被测血样滴在电极的测试区后,电极上的固定的葡萄糖氧化酶与血中的葡萄糖发生酶反应,经过一定的滞后期(约20秒后),酶电极的响应电流与被测血样中的葡萄糖浓度呈线性关系。
血糖仪就是根据这一关系来计算并显示血标本中的葡萄糖浓度值的。
罗氏优越血糖仪所用的ADVANTAGE Ⅱ可吸血试纸条利用了葡萄糖脱氢酶法的原理和钯电极的技术,并设置了密码牌,自动校准血糖仪和试纸。
试纸条结构包括聚酯薄膜顶膜、底膜,标本采集区,试剂区、钯电极等。
测试时,先插入试纸,滴血在血糖仪以外的试纸端上,滴血后自动起反应计时,不必抹去血滴,再次插入试纸,反应产生的电流转换为血糖浓度数字而显示在屏幕上。
由于采用葡萄糖脱氢酶法,反应过程中不需氧直接参与反应,消除了血氧分压产生的偏差。
采用采用葡萄氧化酶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也有不少,ONE TOUCH 强生稳豪血糖仪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其试纸工作原理为:使用一种被称为计时安培电流法的电化学技术来测定病人血样中的葡萄糖浓度。
当血样到达试纸的顶端时,毛细管作用把血样吸入到试纸的反应区。
在反应区内,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血液中的葡萄糖进行反应,从而使电子从葡萄糖流向化学中间体。
施加在试纸上的电压促使电子从化学中间体流向电极。
血糖仪通过电极来测量电子的流量(电流),并将其转换成一个电信号,最后将该电信号换算成相应的血糖浓度。
注意事项:血糖仪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问题。
血糖仪使用的是样品是末梢全血,中心实验室使用的是血浆或血清,故应注意结果的换算及调整。
干扰物质的存在也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为保证结果的准确,应进行及时校准和常规质控。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快速血糖仪测量血糖只适合日常监测,而不能作为准确诊断糖尿病的工具。
4.2.6 荧光传感器相关的POCT仪器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仪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电源开关、电池、显示屏、内置打印机、键盘、测量室(室内多为一些LEDs和光源等)、条形码阅读器、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存储系统、一次性测试片(测试片上多带有样本感应器或限流阀以及样本注入口等),为保证结果准确,仪器还配备定标气体及大气压测量装置等。
OPTI CCA 血气分析仪的检测技术包括光学荧光法和光学吸收反射法,运用了固态一次性的荧光传感器测试卡。
荧光传感器测试卡结构示意图pO2传感器电极工作原理示意图以pO2的检测为例。
OPTI CCA测试片里面的pO2传感器电极具有两个功能。
第一,测量氧气的压力,第二,可用来对总血红蛋白(tHb)和氧的饱和度(SO2)进行分析。
因此一个样品可在同一个传感器上测量三个参数。
pO2光极测量原理是基于荧光突衰,荧光与pO2的量化关系可以用Stern-Volmer方程来表示为:I0/I=1+kP,其中I0为激发光的强度,I为荧光散发强度,可见“I”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