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文学 40年代小说
财主底儿女们
写的是苏州首富蒋捷三一家的分 崩离析。财主的儿女们在大时代 浪潮冲击下的苦难心灵历程。 小说主要人物: 苏州首富蒋捷三及三个儿子: 蒋蔚祖 蒋少祖 蒋纯祖
《财主底儿女们》
小说的背景:从“一 ·二八”到“七七”事变。
小说的主旨:表现“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
点的现代中国历史的动态”。
蒋纯祖的形象:从追求理想到碰壁再到狼狈而逃,最
后病逝。蒋纯祖的生命之路一部分是现实的,社会性的,又 有一部分是纯个人式的、心理的,他仿佛穿行在人世间古往 今来能遭遇到的崇高和卑下、抗争和败退、正义和邪恶、理 性和疯狂、生存和死亡之中,感受了一切,领悟了一切,最 后被作者在大时代中送上死路。这个人物从社会层面上可以 看作是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仍未能与人民结合,没 有找到光明出路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同时表达了作者与极度 动乱的世界上对生命的不可重复的深刻体验。
二、文学风格
远离文学主流,以纯粹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 文学理念进行创作,形成独特的讽刺文学风 格。
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洞察了人生的虚 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芸芸 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三、《围城》
1、情节:以方鸿渐的三 次旅行结构情节,围 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 两个地方展现了其留 学、恋爱、求职、婚 姻等人生过程。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三记”(《淘金记》 《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山野》《石青嫂子》
吴组缃《山洪》等。
Hale Waihona Puke 3、文化分析小说对民族历史与现实进行文化探询与反省。 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沈从文《长河》 巴金《憩园》《寒夜》,老舍《四世同堂》,
师陀《果园城记》,萧红《呼兰河传》等。
——
你
不
讨
厌
赵 辛
, 可
楣
是 全
无
用
处
。
(六)《围城》的三重意蕴
现实批判层面。通过方鸿渐的人生历程, 广泛地触及了三四十年代社会面众生,尖 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种种人生病态和社 会弊端。
文化反省层面。诸如高等学府中的勾心 斗角,反动政府的思想文化控制,“新 式”文人(新儒林)的种种心态等等。
(五)方鸿渐的性格特征
1、正直善良,聪明幽默,但意志薄弱,优柔寡 断,既缺乏明确坚定的人生信念,又不懂得人 情世态的炎凉。极易受环境支配,被他人牵制, 常常陷入尴尬境地。
满足他人虚荣心买假文凭 被鲍小姐引诱然后抛弃 被苏文纨纠缠然后报复 被孙柔嘉诓骗然后驾驭
2、性格和顺。思想大于行动, 嘴上机敏而内心怯弱无能。 时常卖弄小聪明,滑稽玩世。
3、1936年后,通俗文学为新文学接纳并 获得高度评价。文学的雅俗竞争渐演成 雅俗合作。
通俗小说集大成者——张恨水
原名张心远,“恨水”是笔名, 取自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 东”之句。
杰出的章回小说大师 。拥有 庞大的读者群。“国内唯一的 妇孺皆知的老作家”(老舍)
1895-1967
1918年任《皖江日报》总编。1924年接编 《世界晚报》副刊《夜光》。第一部有影响 长篇《春明外史》在该副刊连载。
2. 新文学产生后通俗小说被忽视以至被批判。 3. 通俗文学被迫调整并在民间生长着。通俗
小说开始构建攻守堤防。星社。
现代通俗小说发展阶段
1、1912年徐枕亚旧派言情小说《玉梨魂》,骈 文小说风靡一时,开创旧体言情时代。
鸳蝴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 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2、新文学诞生后,通俗小说与新文学并驾齐驱, 现代通俗小说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言情、武 侠等各类小说。
哲理思考层面。小说隐含着西方现代主 义的人生感受和宇宙意识,失望感与孤 独感。有看破红尘的味道,也有人生虚 无的感觉。
第四节 现代通俗小说与张恨水
一、如何理解“现代通俗小说”
“通俗”的含义是指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 容易叫群众理解和接受。“通俗文学”指适 合普通读者的水平和需要的、大多数读者能 够理解和接受的文学。
从文学观念看,现代通俗小说的政治功利性 弱,商业目的性强;
从趣味上说,现代通俗小说更倾向于消遣、 娱乐、游戏;
从创作方法上看,现代通俗小说有明显的古 典小说特征,规模化、程式化的倾向比较突 出。
二、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轨迹
1. 在小说领域,新文学产生以前,通俗小说 曾是“正宗”。创作队伍和作品都很壮观。
第三节 钱钟书与《围城》
一、钱钟书及其创作
字默存。江苏无锡人。是 一位独特的学贯中西、博 古通今的学者型作家。
“现代中国第一博学鸿儒”
文学作品三部: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长篇小说《围城》
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篇》等。
《人·兽·鬼》包括 《上帝的梦》《猫》 《灵感》和《纪念》。显示出作者讽刺 文化人和进行心理描写的才能。
40年代小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40年代小说概述 路翎与《财主底儿女们》 钱钟书与《围城》 现代通俗小说与张恨水
第一节 40年代小说概述
1、抗战题材小说
直接反映抗战现实,富有战地实感。 丘东平《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第七连》 姚雪垠《差半车麦秸》。
2、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小说
张天翼《速写三篇》(《谭九先生的工作》 《华威先生》《“新生”》)
4、《八十一梦》
以梦的形式来构建小说 ,以犀利的锋 芒批判社会的黑暗。
国务总理之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 由恋爱、结婚到反目、离散的故事。再 现豪门的盛衰过程。
借鉴《红楼梦》的艺术手法,运用多种 手段塑造人物性格。被誉为“民国红楼 梦”
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很受读者的 欢迎。
冷清秋
美丽清高才学出众,追求人格 尊严和自我价值。
有聪明善良、恪守礼仪的淑女 特征,又有清高自负、知书达 里的才女气质。
虽略有虚荣心,但很快觉悟。
3、《啼笑因缘》
视线转向城市下层社 会,对社会生活多方 面描绘。
成功地塑造樊家树、 沈凤喜、何丽娜、关 秀姑等形象,尤其是 樊家树。
情节生动,引人入胜。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 的故事,离奇曲折,变幻莫测。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市井风味。 多角度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语言通俗生动,具有可读性。个性化。
一生创作逾百部中长篇通俗小说,代表作 《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
1、《春明外史》
成名作。写20年代军阀统治下首都北京 的社会生活。
报人杨杏园和青楼女子梨云、才女李冬 青的故事。由此展开了当时社会上下层 各种纷繁的生活。
2、《金粉世家》
112回,100万字。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 的通俗巨制。
4、人生探索小说
表现知识者对人生与生存意义的求索追寻。 钱钟书《围城》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 苏青《结婚十年》等
第二节 路翎与《财主底儿女们》
天才的小说家——路翎
1943年(20岁)发表《饥饿的 郭素娥》而引起文坛关注。 1945年长篇《财主底儿女们》 1955年因胡风问题受牵连被捕, 随后精神失常;后被投秦城监 狱达二十余年。80年代复出。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 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 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 基本根性。
——钱钟书《围城·序》
象征人生的困境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 想冲进去,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 的欲望大都如此。”
——杨绛题电视剧《围城》
(四)《围城》解读
1、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 揭露讽刺世态和社会弊端:新儒林的病 态灵魂;学者、名流、教授、名媛、淑 女的爱情纠葛;人事倾轧及道德堕落。
2、人物: 方鸿渐 鲍小姐 唐晓芙 赵辛楣
苏文纨 孙柔嘉
(三)“围城”二字的涵义和主题
“围城”二字表面上看,取自法国的一句古语, 其含义是:爱情、婚姻或一种人生,“好象是一座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 想逃出来”。小说似乎也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等人 “冲进”“逃出”的人生经历。其实整部小说所反 映的远比这些要深广的多,作者将这种心理倾向扩 展到人生万事等诸方面,小说中的许多人物进进出 出于事业、爱情、家庭等“围城”,结果几乎是屡 屡败北,象征着当时人生“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 可去的去处”的困厄,反映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 子的生活和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也包含深 刻的人生哲理。
2、新“儒林外史”小说
小说表现了社会病态,知识分子阶层的 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虚伪龌龊的丑恶 灵魂。李梅亭,韩学愈,高松年,苏文 纨,范懿。
3、象征性小说
方鸿渐的旅途是一个精神追寻的历程,是逐渐 失败以至于全部人生价值彻底丧失的过程。更 是精神上的彻底萎缩和人生信念的空无。
方鸿渐“进城→出城→进城→出城……”从一 座“围城”进入另一座“围城”,进进出出盲 目地行为,且终究都是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