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练习)【附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练习)【附答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19世纪后半期,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的共同原因是( )①经济的繁荣②医学技术的进步③大量移民的涌入④环境的污染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医学进步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提高了出生存活率。

故①②是19世纪后半期,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的共同原因。

故A符合题意;大量移民涌入是美国人口增加的原因,环境的污染不利于工业化国家人口数量激增,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或④的选项BCD,故选A。

2.(2019•太原二模)在一节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通过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总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如下特点,其中正确的是()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②美国和德国的成果突出③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④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从轻工业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轻工业和重工业基本是同时开始进行的,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D。

3.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德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②④符合题意,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欢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B.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C.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D.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工业革命也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工业革命使妇女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的说法错误,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选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5.两次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明了一个道理()A.机器比人工效率高得多B.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机器可完全代替一切人力【答案】C【解析】两次工业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使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从根本上说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故选:C。

6.以下对工业化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B.工业化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C.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变化D.工业化使人口迅速增长【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使人口迅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所以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7.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A.煤炭、石油B.电能、核能C.煤炭、核能D.电能、石油【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电能和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核能是第三个科技革命出现的新能源。

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8.“曾经一度是多么引人的小路两旁,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劫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

被生命抛弃了的这些地方也是寂静一片。

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死亡。

”该内容出自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材料讲述的是()A.环境破坏问题越发突出B.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C.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D.自然灾害的严重【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的“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劫后的、焦黄的、枯萎的植物。

被生命抛弃了的这些地方也是寂静一片。

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死亡。

”可知这是环境破坏导致的后果,故A符合题意;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自然灾害的严重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促进社会发展D.推动城市化发展【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需要有素质、有能力、有技术的劳动者,而想要劳动力的素质有所提高,就必须全面普及教育,故B符合题意,ACD不是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0.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里的“新”的具体表现有( )①垄断组织出现②“蒸汽时代来临③世界市场形成④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里的“新”具体表现为:垄断组织出现、世界市场形成、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浪潮。

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蒸汽时代”来临是在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后,与题干时间“19世纪后期”不符,排除含②的选项ACD,故选B。

11.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表示德国“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推动德国调整外交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是()A.德国完成统一B.第二次工业革命C.南北战争的爆发D.三国协约的建立【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率先采用最新科技成果,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迫切要求获得政治、经济上的利益,重新瓜分世界,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矛盾激化,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由此可以看出,德国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故正确答案为B。

ACD不是推动德国调整外交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重要历史因素,均与题意不符,故选B。

12.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 )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资产阶级之手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适应其发展的垄断组织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D.形成跨国组织的国际垄断集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技术的极大提高,生产竞争的激烈,使生产规模扩大,也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因而产生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产生体现了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选项B 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13.20世纪以来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共同问题,上图漫画反映的是( )A.贫富差距拉大B.核战争的威胁C.国际恐怖主义猖獗D.地球生态环境恶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挑战。

上图漫画反映的是地球上工厂正冒着滚滚浓烟,地球则戴着口罩,表情痛苦,说明了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提醒人们要注重保护环境。

14.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 ) A.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B.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C.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D.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的对抗与冲突【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853年”及描述“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由于英国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

故正确答案为C。

英国作家狄更斯是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客观反映社会现实,故A说法错误;1853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所以此时应该是工业文明时期,故B错误;材料没有强调科技发明对环境的污染,体现的是工业革命的污染,故D说法有误。

ABD说法均不正确,故选C。

15.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C.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D.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可见工业革命时期人口显著增长,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

人口数量增长不一定表示工人生活质量提高,故B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C不符合题意。

依据题干“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人口在19世纪20年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可见工业革命时期人口显著增长,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从1870年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B.俄国、德国C.德国、法国D.英国、意大利【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故A符合题意;俄国、德国、意大利未在1870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1867年,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站国民总收入的40%,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39%。

这反映工业革命( )A.造成贫富差距扩大B.创造巨大生产力C.改变工农业的经济比重D.促进资产阶级的产生【解析】根据题干“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站国民总收入的40%,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39%”,结合所学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的社会财富,而工人们的生活却日益贫困,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故A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也改变来工农业的经济比重,但在题干中未体现,故B和C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产生,故D说法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