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探索——从内江沿江景观风貌规划谈起内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贺斌[摘要]本文以“内江市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规划设计为例,从营造富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式城市为基本出发点,就滨水城市在沿江景观风貌规划设计中应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怎样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文资源等塑造鲜明的滨江景观形象进行了探索,阐明了基本思路与作法。
并就规划实施与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滨江;生态;景观;规划A STUDY OF THE PLANNING OF THE LANDSCAPE ALONG THE RIVER IN A CITY BY A RIVER---TAKING THE PLANNING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NEIJIANG AS AN EXAMPLEHE BIN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ng a gardenlike city,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planning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Neijiang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planning of riverside landscape in a city by a river. The author illustrates his basic ideas about how to combine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a riverside city and how to fully use the existing natural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the humanities resources...etc. to mold a fresh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image along the river in the process ofthe planning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a city by a river.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his suggestions on the actualiz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riverside landscape in a city by a river. KEYWORDS: riverside;ecosystem;landscape ;planning一、概述在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支流的沱江河畔、座落着一座闻名遐尔,山水相依的城市——内江。
这块“川省精华之地”上的城市,素有“甜城”、“文化之乡”、“书画之乡”之美誉。
地处“川东门户”和“成渝中点”以及川南城镇连绵群起点的内江市交通方便,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和国道321横贯东西,内宜、隆泸铁路、内宜高速公路,以及即将上马的内遂高速公路和省道206联系南北。
(图1)内江最初因地处成渝驿道要冲和沱江舟楫之利而形成发展,其城垣初系土墙围筑,临河靠山。
现城市建设沿沱江两岸形成江南、江北“一城两片加外围组团”的布局结构形态。
(图2)内江城市地处沱江沿河两岸,沿线汇集大、小青流河等支流,河道蜿蜓曲折,在内江主城区段全长约十八公里,两岸山峦起伏,平坝相间,呈现城现群山,城望大江,塔影叠翠的秀丽景色,山林植被茂盛,寺庙古塔、石刻造像点缀其间,形成沿江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以科学的发展观,作好沱江沿岸景观风貌规划,对构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式”城市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了更好地经营城市,创造广阔的经营空间和增值空间,综合利用好沿江景观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滨水地区风貌规划的理念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生态和开放空间优先为指导,尊重自然,强化背景,完善界面,塑造区域景观,把自然山水环境引入城市,建立生态绿色通道网络、满足生物群落的自我维持、更新和调节,适应物种多样性生境。
作好对沱江水体和沿岸山体植被绿化的保护,维持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因地制宜,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利用山体及沱江等自然资源,合理引导城市功能空间与自然生态系统地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3、以人为本,创造舒适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空间和活动场所是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
滨水地区的环境景观营造,必须考虑沿江两岸市民及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创造良好的可达性和可驻留性,重现人与自然的互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4、延续文脉,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充分保护和挖掘利用地方的历史文化蕴涵,使沿江环境景观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民族文化韵味。
5、综合整治,协调发展沿江环境景观不仅涉及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还涉及交通、防洪、治污及土地开发等社会、经济问题。
必须采取统筹考虑、综合整治的手法,兼顾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整体效益,尽可能公平地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代际人群间的发展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三、现状存在的问题沱江内江主城区段沿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图3)1、城市污水处理率低,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沱江,沿岸建筑弃土和垃圾倾倒较为严重,水空间污染十分严重。
2、土地利用不合理,一些工厂、仓储、加油站占据滨江黄金地段,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3、防洪堤建设形象生硬,单一强调防洪功能,缺乏亲水性。
4、“山、水、城”三者关系缺乏协调,沿江建筑连续界面天际轮廓线平淡,部分建筑遮挡山体。
5、历史文化遗存缺乏有效的保护、挖掘和充分利用,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6、沿江绿化广场空间明显不足,绿地偏少,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太少。
7、沿江未形成连续通畅的步行交通系统。
四、规划总体目标充分运用城市学、城市景观学、城市设计有关理论,通过协调滨水地带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以及自然环境空间的关系,将沱江内江城区段建设成为多功能的、公共的、开敞的城市滨水生态景观带,为形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郁、城市形象独特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润色添彩,达到“显山、露水、秀城”的目的。
五、规划总体构架沱江是内江的母亲河,也是城市最为重要的发展轴,是城市得天独厚的综合生态廊道。
根据沱江内江主城区段蜿蜒曲折的特点,充分考虑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心理,同时保证空间景观的延续,综合规划沱江岸线,解决好人文景观、人工景观和自然风光的融洽和谐,整治美化沱江两岸,建设风光迤逦的沱江景观旅游河段,形成串联城市两岸景观的主导轴线。
(图4)总体构架模式可概括为“一江”、“两园”、“三山”、“六桥”、“八景”和“十八个景观段”(图5),形成有始有终,高潮迭起,过渡自然的景观序列。
各分段设计内容和景观特色根据区位、用地、景观要求等因素而设臵,局部相对开阔的用地和景观敏感区域则设计成具有丰富活动内容和环境特色的景观节点。
使沱江成为内江市的景观轴线和具有城市凝聚力的纽带。
六、沿江景观风貌的建设与营造(一)沿江景观风貌元素的构成1、自然景观众多的山体和丰富的水系是主城区段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沱江内江主城区段山体有塔山、大冲山、高寺山、挂榜山等,水体主要是沱江及其支流大、小清流河,沿江两岸还有许多名木古树。
2、人工景观内江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著名的有张大千纪念馆、喻培伦纪念馆和川中第一禅林圣水寺、西林寺、鹭澜洞、大佛寺、挂榜山摩崖造像、汉代崖墓群、东林寺、三元塔、高寺塔等。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环境的改善,现代建筑、广场、小品等为城市新添了许多现代人工景观(图6),如大洲广场、桐梓坝大桥、西林大桥、福都大厦等,这些建筑的造型、色彩、灯光与周边的绿化、雕塑、小品、广场等合理搭配,形成了具有强烈现代形象的城市景观。
3、人文景观内江为川中文化昌盛地区之一,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故乡,具有众多的名人轶事、历史掌故、民俗风情等,素有“文化之乡”和“书画之乡”的美誉。
内江素有“甜城”之称,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以内江白糖为代表,包括果脯、冰糖等,其它如茶馆、风味小吃和土特产品,为内江城市增添了人文景观。
沱江古为与重庆、泸州、宜宾等地的交通要道,舟橹繁忙、纤夫、川江号子、码头、渡船、人行浮桥等俱是内江重要的人文景观资源,东渡口、铁门坎、东兴老街等目前仍是市民日常生活场所,也是城市人文景观的重要因素,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就曾在铁门坎大榕树下的四合院拍摄。
(二)景观建设1、主要景观元素构成“一江”:即沱江。
目前存在水源冬季枯竭、水位低、污染重、河岸绿化较差、一些地段河床淤积等问题。
应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河岸绿地达到岸绿、水清、路畅的效果。
在两岸下游集中处理排放污水,清理整治河道,建设亲水性生态河堤,在下游建设梯级蓄水坝,提升水位,并在重要景点设游船码头,满足市民亲水要求。
“两园”:即邓家坝生态居住园、乐贤生态旅游度假观光园。
前者要加速沿江绿化、荒山绿化,增加绿地面积。
在建设用地内安排休假疗养度假用地和一类居住。
后者要控制开发强度,增加退耕还林面积,加强绿化建设,休闲景点建筑以低密度多层和低层为主,并整治优化现有工业。
“三山”:即高寺山(图7),拆除和搬迁不相关建筑,保护维修古塔,继续按规划建设高峰寺、入寺车道和临江梯道,恢复旅游码头,大力植树,绿化山体,临江面山不再安排任何建筑,保持自然山体面貌;塔山,保护维修三元古塔,完善公园设施,增加园内植被,改善树种结构,建设和改造临江入园道路;大冲山,搬迁水泥厂和各类仓库,退耕还林,大力绿化山体,保护和开发汉代崖墓群历史文化遗迹,在山顶修建观景塔,与高寺塔、三元塔形成三塔辉映的景观。
“六桥”:即改造、新建沱江六座大桥。
根据风格各异的桥形,采用各具特色的桥饰和灯光照明,在沱江上形成六道靓丽的风景线和景观节点。
(图8)“八景”:在现状基础上确定新坝滨江公园、新桥生态林园、圣水寺、大洲广场、大千园、大佛寺、东林寺、东兴老街八处城市主要景区。
其中新坝为植物科普教育的主题公园;新桥属城市组团隔离绿地。
规划为以常绿乔木为主的成片林地,结合寿溪河辅以少量设施,形成可供人休闲、乘凉的开放式绿地;圣水寺要保护、修缮寺庙建筑,完善设施,恢复山门广场和码头,增加周边绿地;大洲广场(图9)为已建成的城市广场,还需继续完善配套建设,增加文化氛围;大千园(图10)是以纪念、宣传大千先生,展示内江悠久历史文脉的主题公园,要重建太白楼,新建观景塔,完善鹭澜洞配套设施;大佛寺是一处历史文化景点,要解决好挂榜山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完善配套设施,处理好周边现代建筑同大佛寺古典建筑的关系;东兴老街是现存保存较完整的一段历史悠久的民居风格建筑,要作好对老街建筑的保护、维修和利用,恢复铁门坎历史面貌,保留浮桥,展现古渡风貌;东林寺以摩崖造像为特点,要保护摩崖造像,维修寺庙建筑,协调周围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