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

浅析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

浅析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摘要:作为地理学下的一大分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基于与城市规划上共同的对人地关系上的探讨上,本文主要讲述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分支学科与城市规划的密切联系以及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人口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地理城市地理村落地理城市规划应用前言: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大至历史遗迹、人类社会的发展,小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人文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而城市规划旨在运用一系列科学手段合理安排利用土地为人类创造出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活空间与条件。

在人地关系上,两门学科的相关联程度很高。

1.为什么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规划有密切的关系?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工作。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为城市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基于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等客观条件才能因地制宜的做出适宜的城市规划。

2.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与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是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关系,而这种关系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下面简要介绍下人文地理学中人地关系自古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的相关联性。

2.1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在西方渊源很长,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2可能论可能论也称或然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2.3适应论通过文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会有个长期的适应过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所限制,人类社会对环境也有利用的可能。

这里对城市规划思想已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2.4生态论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而不是单单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更进一步研究到了人类和自然的可相互感染特征。

此观点在如今的城市规划中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2.5环境感知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这一观点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可参考规划依据,城市规划中的“因地制宜”思想就与其有着一定思想上的相关联性。

2.6文化决定论文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每一种文化特征水平都对应于特定的人地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有的地方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不足,设计和建设了一些伟大的工程;有的地方利用本身的自然条件优势,充分营造了属于当地特有的一些文化。

2.7和谐论在上个世纪中期,由于世界各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面对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人类意识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保持和谐的关系。

城市规划中亦然。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的是反映“天人合一”思想的规划理念,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来,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在最高思想理念和目标上是统一的。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研究正由分离走向相互结合,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和政策决策起到愈益显著的作用。

3.人口地理与城市规划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较新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介于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和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研究人口数量与质量、人口增长与人口构成的时空差异及其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生态学以及人口学等关注人口问题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但研究人口现象的空间变化是地理学研究人口的重点。

人口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特点。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人口问题的调查研究一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为城市用地和城市布局、公共生活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与数量、交通运输和道路的相关指标、市政公用设施的构成、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等,无不与城市人口的数量与构成有密切关系。

通俗地讲,规划中有许多指标都是根据人口规模进行定量、根据人口的构成确定配置方向,如果人口搞不准,规划就无从谈起。

所以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在城市规划的工作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4.文化地理与城市规划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一门人文地理分支学科,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空间组合及发展演化规律,以及有关文化景观、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的文化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

城市规划中文化的规划非常重要,没有文化规划的城市是一个没有文脉、没有特质的城市。

寻找城市规划与文化规划的对接,是突出该城市的文化内涵、特色和个性的根本出路。

没有文化的城市规划可以说是一个不合格的规划,是不能指导特色城市建设的规划,也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城市规划。

文化规划需要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换言之,完整的城市规划需要文化地理学的研究。

5.历史地理与城市规划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

城市规划需要参考城市的历史,从历代的规划中总结经验,从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中总结出的演变规律对长远的城市规划来说极有益处。

6.城市地理、村落地理与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学和村落地理学是聚落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镇)的形成、发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区域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关系密切,这些学科与城市地理学互为补充。

城市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

村落地理学旨在研究村落的形成、发展、区域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村落是与城市相对而言的。

村落与城市一样,也是人类活动的中心,是人们生产、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

由于自然环境、民族特点、历史过程以及其他条件的差异,使村落的生产与生活活动等多种多样,但其对土地的依赖性较高。

因此,村落地理学把土地及其相关问题作为研究核心。

城市地理学和村落地理学所研究的问题也是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的问题,这些对于城市规划中区域体系、功能结构的构建有很大的影响。

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地理学和村落地理学的研究在慢慢的深入、进步。

7.城市规划中人文地理学的宏观应用总结7.1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体系,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城市规划具体的方案编制需要参考借鉴大量历史案例,以得出合理性发展期望,这就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而人文地理学中研究了许多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规律性的东西,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2构建一套相对成形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对应的专题研究铺好道路。

在具体分析研究对象上,人文地理学涉及了人口、工农产业、城市化、语言、宗教地理景观、旅游地理、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以及人类的行为与行为空间等方面,以分析阐述为主,主要表达了其每方面相应的发展演变及特色之处,而城市规划则加以利用之,在其对应的研究范围上增加了一些规划及调控的设计或者说是措施手段,制定城市发展方针,确定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结构等基本要素。

7.3鉴定各地特色,为城市规划的发展保护及个性化建设明确方向。

人文地理学深入研究了人口种族、人类行为心理、自然环境地理、大地景观、宗教地理、旅游景观等人类与大地间息息相关的一切活动。

无疑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个性特色有着深刻把握。

城市的发展往往具有其特有的特色和方向。

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城市的发展因新事物的出现而破坏现有的特色,引发城市的特色危机。

现当代人们逐渐唤起那独有的记忆,都在呼吁城市原有的特色,城市特色能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带来宝贵的机遇,而城市的发展也能为城市特色的延续和创新提供可能。

8.结语城市规划学科在西方有些国家是隶属于地理学这一大的范畴内的,两者在研究领域上存在许多相通相关联的地方。

而中国的城市规划也正在由设计方向慢慢发散深入扩展到各个领域中去,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挖掘,使不同城市的城市规划变得更加鲜明独具特色。

在不断的讨论中成熟和完善中使我们对于中国未来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走向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提高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水平的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好地做出合理规划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

城市规划和人文地理学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发展,为这个世界营造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1] 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7.06.01[2] 陈锦富《城市规划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01.01[3] 叶嘉安地理学与城市及区域规划.国际城市规划,2009 增刊.[4] 冯健基于地理学思维的人口专题研究与城市规划.文章编号:1002-1329(2012)05-0027-11[5] 赵中枢城市规划的地理学渊源[J]. 城市规划. 1992(01)[6] 张健健后现代城市规划的人文转向[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3(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