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人格障碍的诊断 (2)

第十一章 人格障碍的诊断 (2)


内心行为标准,在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上 比人际关系是次要的;其死板和固执对与
存在困难;过分严谨和拘泥道德的看法。他人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2.病理性人格特质表现如下: (1)强迫——刻板的完美主义 (2)负性情绪——固执
诊断
3.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的人格特质表达在不同时间相对稳定,在不同 环境下相对一致。 4.对于个体发展的阶段或者是社会文化环境而言,这种人格功能的损害 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能被理解为是符合规范的。 5.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仅仅是由于物质所带来的直 接的生理反应(如物质滥用、药物),或者是一般的医学状况(如严重 的头部外伤)所致。
鉴别诊断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共病问题极为突出。 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共病最常见的是抑郁和焦虑障碍。与抑郁症和 焦虑症区别。 与双相情感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相鉴别。
第四节
回避型人格障碍
诊断
(1)ICD-10诊断标准 ICD-10中,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编码为F60.6,特征为: 1.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 2.相信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没有吸引力或不如别人。 3.在社交场合总过分担心被人指责或拒绝。 4.除非肯定受人欢迎,否则不肯与他人打交道。 5.出于维护躯体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 6.由于担心批评、指责或者拒绝,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 动。
Hale Waihona Puke 鉴别诊断强迫型人格障碍需与以下几种进行鉴别: 1、正常强迫行为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强迫症 4、抑郁症
第六节
分裂型人格障碍
诊断
(1)ICD-10诊断标准 ICD-10中,将分裂型人格障碍归入精神分裂症的范畴,称为分裂型 障碍,编码F21。
诊断
(二)DSM诊断评估要点
1.典型的人格功能损害: (1)自我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身份:自我和他人界限模糊;扭曲 的自我概念;情感表达与环境或内心体 验不符。 2)自我导向:不切实际的或不合逻辑 的目标;没有清晰的内心标准。
关于临床诊断的说明
ICD-10对每一个类型的人格障碍描述了七个人格特性,并 且规定至少具备三个才能诊断为该类型的人格障碍;如果 只有一个或两个,可诊断为人格特性的尖锐化。
关于临床诊断的说明
DSM-V提出维度型-界定型混合模型,该模型对人格障碍的定义 进行了修正,即人格障碍是指自我身份发展能力和人际关系功能 的丧失,无法适应个体生存的环境和准则,即适应不良。
(二)DSM诊断评估要点
1.典型的人格功能损害: (1)自我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身份:过分与他人对比;夸张的自 我评价;情绪的调节反映自尊的波动。 2)自我导向:目标的设立是以获得他 人称赞为出发点,经常不能觉察自身的 动机。
同时符合 (2)人际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共情: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的能力受到损害;过分协调与他人的反应; 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身对他人的影响。 2)亲密关系:人际关系大部分是表面上 的,对他人的经历几乎没有真诚的兴趣, 更主要是对私利的需求。
2.病理性人格特质表现如下:
(1)敌对: 1.操控 2.欺诈 3.冷酷 4.敌意 (2)放纵: 1.无责任感 2.行为冲动 3.冒险
诊断
3.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的人格特质表达在不同时间相对稳定,在不同 环境下相对一致。 4.对于个体发展的阶段或者是社会文化环境而言,这种人格功能的损害 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能被理解为是符合规范的。 5.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仅仅是由于物质所带来的直 接的生理反应(如物质滥用、药物),或者是一般的医学状况(如严重 的头部外伤)所致。 6.患者至少年满18周岁。
同时符合 (2)人际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共情:在理解自身行为对他人影响上 有严重困难;经常错误理解他人的动机和 行为。 2)亲密关系:在发展亲密关系上存在明 显障碍,这与不信任和焦虑有关。
2.病理性人格特质表现如下:
(1)精神质 1.怪癖 2.认知和知觉失调 3.不寻常的信念和经验 (2)疏离 1.情感受限 2.退缩 (3)负性情绪 —— 多疑
人格心理学
第十一章 人格障碍的诊断
第一节
关于临床诊断的说明
关于临床诊断的说明
人格障碍的诊断目前还无金标准。 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均以临床证据作为各型人格障碍的诊 断标准,这些诊断依据主要来源于临床上的观察和经验总 结。
关于临床诊断的说明
从临床实际出发,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尤其是人际关系模 式)已经持续两年以上,既不与某种精神障碍或症状直接 联系,又没有任何相反的证据(数年前和现在大不相同的 证据),便可认为是人格特性的表现。
诊断
(二)DSM诊断评估要点
1.典型的人格功能损害: (1)自我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身份:明显枯竭、发展不良或不稳 定的自我形象,并常与过度的自我批评 相联系;经常感到空虚;在压力下容易 产生分离状态。 2)自我导向:目标、愿望、价值观或 职业计划不稳定。
同时符合 (2)人际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共情:缺乏识别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的 能力,高度敏感性。 2)亲密关系:激烈的、不稳定和冲突的 亲密关系;看待亲密关系常出现在理想化 和无价值两个极端。
2.病理性人格特质表现如下: (1)疏离 1.退缩 2.亲密回避 3.快感缺乏
(2)负性情绪 —— 焦虑
诊断
3.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的人格特质表达在不同时间相对稳定,在不同 环境下相对一致。 4.对于个体发展的阶段或者是社会文化环境而言,这种人格功能的损害 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能被理解为是符合规范的。 5.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仅仅是由于物质所带来的直 接的生理反应(如物质滥用、药物),或者是一般的医学状况(如严重 的头部外伤)所致。
诊断
(二)DSM诊断评估要点
1.典型的人格功能损害: (1)自我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身份:低人一等的自我评价,低自 尊,过度地感到羞怯和无能。 2)自我导向:不切实际的行为标准, 不愿意追求目标,冒个人风险或从加入 新的会涉及人际交往的活动。
同时符合 (2)人际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共情:对于批评或拒绝过分关注且敏 感。 2)亲密关系:不愿与人交往,亲密关系 中由于害怕被羞辱或被嘲笑而减少相互关 系。
诊断
(二)DSM诊断评估要点
1.典型的人格功能损害:
同时符合
(1)自我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2)人际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一):
1)身份:对自我体验主要来自于工作 1)共情:在理解和赞赏他人看法、感受
或生产;对强烈情绪的体验和表达狭窄 或行为上困难。
2)自我导向:刻板,过分高且僵硬的 2)亲密关系:在其看来与工作和生产相
鉴别诊断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疾病、焦虑障碍、 精神分裂症以及情感障碍所伴随的人格改变。
第三节
边缘型人格障碍
诊断
(1)ICD-10诊断标准 ICD-10通常把边缘型人格障碍划入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F60.3。这类人 格障碍有一个突出的倾向,即行为冲动,不计后果,伴有情感不稳定。 患者事先进行计划的能力很差,强烈的愤怒爆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 炸”;当其冲动行为被人批评或阻止时,极易诱发上述表现。 边缘型人格障碍有两个特定亚型,二者都以冲动性及缺乏自我控制为突 出表现。 F60.30 冲动型 F60.31 边缘型
诊断
3.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的人格特质表达在不同时间相对稳定,在不同 环境下相对一致。 4.对于个体发展的阶段或者是社会文化环境而言,这种人格功能的损害 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能被理解为是符合规范的。 5.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仅仅是由于物质所带来的直 接的生理反应(如物质滥用、药物),或者是一般的医学状况(如严重 的头部外伤)所致。
被动型人格障碍 暴发型人格障碍 受虐型人格障碍 混合型人格障碍
人格心理学
Thanks
引入了维度模式,即对各种人格特质进行评估的诊断方法。其中 包含了五个高级的人格特质域,每个领域包含多种人格特质。每 个人格障碍包含相对应的人格特质。
第二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诊断
(1)ICD-10诊断标准 该类患者常因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差异而引人注目,其特征 为:1.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
2.全面、持久的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与义务; 3.尽管建立人际关系并无困难,却不能长久地保持; 4.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微小刺激便引起攻击,甚至暴力行为; 5.无罪恶感,不能从经历中特别是从惩罚中吸取教训; 6.很容易责怪他人,或者当他们与社会相冲突时对行为作似是而非的
鉴别诊断
分裂型人格障碍需与反社会型、强迫型、表演型、分裂 样、偏执型人格障碍等进行鉴别。
第八节
特质特异型人格障碍
一、概 述
DSM-V的维度型-界定型模型将特质特异型人格障碍定 义为患者人格损害的严重程度足以诊断为人格障碍,但 其受损的人格模式及特征与上述的六种不一致。
二、临床表现
偏执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抑郁型人格障碍
2.病理性人格特质表现如下:
敌对: 1.自大 2.寻求注意
诊断
3.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的人格特质表达在不同时间相对稳定,在不同 环境下相对一致。 4.对于个体发展的阶段或者是社会文化环境而言,这种人格功能的损害 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能被理解为是符合规范的。 5.人格功能的损害和个体人格特质的表达不仅仅是由于物质所带来的直 接的生理反应(如物质滥用、药物),或者是一般的医学状况(如严重 的头部外伤)所致。
合理化解释。
诊断
(二)DSM诊断评估要点
1.典型的人格功能损害: (1)自我功能受损(满足下列两项之 一): 1)身份:自我为中心,自尊源自个人 的利益、权力或者快乐。 2)自我导向:行为目标的设定基于个 人的满足,缺乏亲社会的内心标准,与 其违反法律或文化中道德规范的行为相 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