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沪教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沪教版

浦东新区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一阅读 6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4分)悼念乔治·桑雨果①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②我祝福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

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③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④——不。

⑤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

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

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

这真是崇高的另一种存在。

⑥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

它能将思想——遮掩起来。

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她是自由的女神!⑦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⑧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

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

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

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⑨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

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

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

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

在她身上不乏诗才。

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⑩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

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

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

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

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

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11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12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13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

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

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

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

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

14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15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给我们留下妇女展露女性天才的权力。

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

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

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16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有删节)第④段独立成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第⑤段划线短语“某种形式”是指_____,“另一种形式”是指_____(2分)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乔治桑的逝世,作者之所以如此悲痛,是因为它们私交甚厚。

B.乔治桑是一位伟大的女权主义者。

她的斗争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C.第⑨段把乔治桑与巴尔扎克等伟人相比,意在凸显她的崇高伟大。

D.第12段“振翅搏击的响声”指伟人逝世引起的狂热崇拜和恶意辱骂。

结合全文,说说乔治·桑的“不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篇演讲词,本文的语言极富感染力,从文中试举一例加以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4分)逃离①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一年四季,树干上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

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

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②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③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

按照程式完成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逃离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的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水长。

④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⑤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

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在地狱里。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⑥只有逃离。

逃离成了我们本能的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

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⑦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

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份子,无处可逃。

⑧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

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

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⑨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⑩想起最心爱的一首诗——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世俗,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之极。

可在那幅想像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桃源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

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

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11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12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忽然明白,无需逃离。

被刺痛着,也要承受。

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13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14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

就像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以演绎风情万○种。

15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有删改)○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试加以赏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文中“树”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写树,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刻画了树静立夕阳的形象。

B.第②段我为它驻足出神,是因为它千姿百态的美深深地吸引了我。

C.第12段树的形象与第①段树的形象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缜密。

D.树的行为与“我”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我”的思考反省。

文章以“逃离”为题有何作用,试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谈谈文章结尾(第15段)给你怎样的启示。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写。

(4分)(任选4空,超过4空按前4空评分)1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旁宫赋》)(2)__________________,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__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山》)(5)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6分)送魏大①从军(陈子昂)匈奴②犹未灭,魏绛③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④。

雁山横代北,狐塞⑤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⑥功。

注○1魏大,作者友人,兄弟排行第一,故称。

②“匈奴”二字是以汉代唐,借指当时进犯边境的少数名族。

③魏绛,春秋时晋国人,以智谋消除晋国边患,诗人在此将其比作魏大。

④“六郡雄”指西汉时在边地立功的赵充国。

⑤狐塞:即飞狐塞,唐代北部边境重要关隘。

⑥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于单于,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12.从体裁看,这是近体诗中的_________诗。

(1分)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鉴赏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引用汗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典故,写出了当时军情的紧急。

B.颔联主要描写分别时的惆怅、无奈,表现友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故土的依恋。

C.颈联“横”“接”二字峻拔有力,写出了燕山地理的重要和飞狐塞地势的险峻。

D.尾联追慕前贤,语意与首联相呼应,使诗歌一气贯通,首位圆融,结构紧凑。

14.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1分)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