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第一章植物病理学的含义: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病害流行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到其他生物的侵害,或不适应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影响,使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破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植物病害的三层含义:(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侵染——原因(2)生理机能受到破坏(3)产生经济损失。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降低产量(2)降低品质(3)产生有毒物质,使人畜中毒(4)限制了农作物的栽培(5)影响农作物的运输与贮藏(6)影响经济植物病害的类型:按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有侵染性,能传染。
又叫传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
因素:真菌、细菌、线虫、病毒。
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不适合,或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不能传染。
又叫生理病害或非寄生性病害。
因素:温度、水分、光照、药害等。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环境人类环境病原物寄主病原物寄主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受病原影响生病后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针对植物本身而言)。
类型:变色、坏死(斑点)、腐烂、萎蔫、畸形(增生性和抑制性)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没有死亡。
斑点: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经死亡。
病征: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针对病原体而言)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点粒状物、菌核、脓状物。
植物病原学病原:病害发生的原因,是构成植物病害最活跃的因素。
分为生物类(引起侵染性病害)和非生物类(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寄生: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专性寄生物:在自然界间只能从寄主的活组织中获得营养,如锈菌、黑粉菌、白粉菌等。
不能人工培养。
非专性寄生物:(1)一种是侵害活的组织,组织死亡后仍能继续发育和繁殖,如引起叶斑病的真菌。
(2)一种是侵入寄主前先杀死寄主组织,再侵入其中腐生。
如菌核菌、丝核菌。
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的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转主寄生:锈菌特有,寄生阶段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致病性是指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1)产生毒素(2)产生酶(3)产生生长调节物质(4)从寄主吸取营养物质真菌:异样真核生物,营养体多为菌丝体,繁殖体为孢子,腐生,少数寄生。
植物病原真菌: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80%的病害由真菌引起。
子实体:真菌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
繁殖体:各种类型的孢子为繁殖体。
多型现象:许多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如锈菌。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过程。
营养生长产生菌丝或菌丝体;菌丝后发育为附着孢、吸器、匍匐丝、假根菌丝体后发育为菌核、菌索、子座真菌生长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担孢子)繁殖生长有性孢子产生有性孢子(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真菌的分类特殊菌属:根肿菌门根肿菌属:形态体眼,孢子囊呈鱼卵状寄生在寄主根部,形成肿瘤,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典型病害:白菜根肿病。
粉痂菌属:体眼孢子囊呈海绵状,侵染根部或块茎,形成粉痂或肿瘤。
典型病害:马铃薯粉痂病。
壶菌门节壶菌属:体眼孢子囊单生,萌发释放游动孢子。
代表病害:玉米褐斑病。
卵菌门水霉属:游动孢子囊棒状,游动孢子在囊内排成多排。
代表病害:水稻烂秧病,尤其在低温长期淹水。
绵霉属:游动孢子囊棒状,生于菌丝顶端。
代表病害:稻菌绵腐病和烂秧。
腐霉属:孢子囊多呈生姜状,萌发时形成孢囊,产生游动孢子。
如瓜果腐,引起瓜果腐烂病和多种植物幼菌猝倒病。
疫霉属:孢囊梗无限生长,游动孢子囊柠檬形,产生游动孢子。
代表病害: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疫病。
指梗霉属:孢子囊梗短粗,末端不规则的二叉分枝、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
单轴霉属:也称直梗霉属,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分枝末端平钝。
代表病害:葡萄霜霉病,向日葵霜霉病。
双霉属:孢囊梗二叉锐角分枝,末端尖细。
典型病害:大豆霜霉病,菠菜霜霉病。
假霜霉属:孢子囊梗有多干,单轴分枝,2-3回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主要寄生在葫芦科植物,黄瓜霜霉病、甜瓜霜霉病。
盘梗霉属: 孢囊梗二叉锐角分枝,末端膨大呈盘状。
典型病害:莴苣霜霉病。
白锈菌属:孢子囊梗棍棒形,游动孢子囊串生,形成白锈状物。
寄生十字花科,苋科,典型病害:白菜白锈病。
接合菌门根霉属:有假根和匍匐丝,孢囊梗与假根对生,典型病害:黑根霉引起的甘薯软腐病。
子囊菌门子囊果:含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为子囊果。
类型: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外囊菌属:子囊长圆形,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不形成子囊果子囊孢子芽殖产生分生孢子,均为植物专性寄生菌,代表病害:桃树缩叶。
白粉菌属: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烟草、芝麻、向日葵白粉病。
布氏白粉属:附属丝不发达,短菌丝状,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禾本科植物白粉病,如小麦白粉病。
单丝壳属:附属丝菌丝状,闭囊壳内有一个子囊。
代表病害:瓜类豆类蔷薇科白粉病。
叉丝单囊壳属:附属丝刚直,顶端多轮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仅有一个子囊。
代表病害:苹果白粉病、山楂白粉病。
叉丝壳属:附属丝顶端多轮二叉状分枝,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核桃白粉病、丁香白粉、板栗白粉病。
钩丝壳属:附属丝顶端卷曲呈钩状,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葡萄白粉病、杨树、柳树白粉病球针壳属:附属丝呈球针状,基部半球形,闭囊壳内多个子囊。
代表病害:梨树白粉、桑白粉、荔枝白粉。
长缘壳属:子囊壳有长颈,子囊孢子单胞无色,多为钢盔形,有的为扁圆形。
代表病害:甘薯黑疤病、甘薯黑痣病。
黑腐皮壳属:子囊壳埋生子囊座基部,有长颈,子囊孢子腊肠状,单胞无色或暗色。
代表病害:苹果树腐烂病。
绿核菌属:又称核黑粉菌属,在稻粒上产生墨绿色的分生孢子座,子座产生菌核。
代表病害:稻曲病。
核盘菌属:菌丝体可以形成菌核,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棍棒状,有拟侧丝,子囊孢子椭圆形成纺锤形,单胞无色。
代表病害:向日葵等菌核病。
担子菌门担子果:含有担子和担孢子的子实体。
担子菌门分为三个纲:冬孢菌纲(没有担子果,形成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层菌纲、腹菌纲。
锈菌目: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担子有4个细胞,每个细胞上产生一个小梗,小梗上着生单胞无色的孢子。
锈菌具有多型现象,有5种类型的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柄锈菌属:冬孢子双细胞,有柄,夏孢子单细胞。
代表病害:小麦秆、条、叶锈病。
胶锈菌属:冬孢子双细胞,有可以胶化的长柄。
代表病害:梨锈病多胞锈病属:冬孢子3至多个细胞,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柄的基部膨大。
代表病害:玫瑰锈病单胞锈病属:冬孢子单细胞,有柄,顶壁较厚,夏孢子单细胞,有刺或瘤状突起。
代表病害:菜豆锈病栅锈病属:冬孢子单细胞无柄,排列成整齐的一层,夏孢子表面有疣或刺。
代表病害:亚麻锈病黑粉菌目:冬孢子萌发形成担子有隔或无隔,担子上无小梗,担孢子直接产生在担子上。
黑粉菌属:冬孢子散生,冬孢子萌发产生有横隔的担子,担子侧生担孢子。
代表病害:玉米瘤黑粉病腥黑粉菌属:冬孢子堆大都产生在植物的子房内,常有腥味。
代表病害:小麦的两种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粒状孢子堆中间有寄主维管束残余组织形成的中轴。
代表病害:高粱散黑穗病。
半知菌类载孢体:由菌丝特化的承载分生孢子的结构载孢子的类型: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束、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半知菌类根据真菌类型、形态分为:芽孢纲、丝孢纲、腔孢纲粉孢属:分生孢子梗直立,顶部产生粉孢子,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引起各类植物的白粉病葡萄孢属:分生孢子梗无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着生小梗上聚集成葡萄穗状。
代表病害:番茄灰霉病梨孢属:分生孢子梗无色、细长、不分枝,呈曲膝状。
分生孢子梨形至椭圆形2-3个细胞。
代表病害:水稻稻瘟病尾孢属:分生孢子梗褐色、呈曲膝状,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线性、鞭形至蠕虫形,多细胞。
代表病害:甜菜褐斑病链格孢属: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单生或串生淡褐色至深褐色、硅隔状。
椭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有缘状细胞的分生孢子。
代表病害:引起马铃薯、番茄早疫病平脐蠕孢属:长梭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略突起,基部平截。
代表病害:玉米小斑病、水稻胡麻叶斑病突脐蠕孢属:长梭形、直或弯曲,深褐色,脐点强烈突起。
代表病害:玉米大斑病弯孢属:分生孢子梗呈曲膝状,分生孢子单生、弯曲、近纺锤形,大多具有3个隔膜,中间1-2细胞特别膨大。
代表病害:玉米弯孢叶斑病丝核菌属:菌核褐色或黑色,形状不一,菌丝多为直角分枝,褐色,在分枝处有溢缩。
代表病害:水稻纹枯病镰孢属:大型分生孢子多细胞,镰刀形,小型分生孢子单细胞,椭圆形至卵圆形。
代表病害:麦类赤霉病、瓜类枯萎病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生在寄主表皮,具分隔的刚毛。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椭圆形或新月形。
代表病害:黄瓜、辣椒、茄子等的炭疽病。
茎点霉属:载孢体是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极短,分生孢子单胞、很小,卵形至椭圆形。
代表病害:甜菜蛇眼病叶点霉属:载孢体是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极短,分生孢子单胞、很小,卵形至椭圆形。
主要引起叶斑病,代表病害:大豆灰星病,高粱斑点病。
拟茎点霉属:分生孢子器内产生两种分生孢子,甲型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单细胞、能萌发,乙型分生孢子线性,一端弯曲呈钩状,不能萌发。
代表病害:茄子褐纹病。
壳针孢属:分生孢子多细胞,细长筒状、针形或线性,直或弯曲,无色。
代表病害:番茄斑枯病、芹菜斑枯病寄生性植物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半寄生: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的水分及无机盐。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种子植物虽都以种子繁殖。
大多的传播方式是依靠风力或鸟类介体传播,有的则与寄主种子一起调运而传播菟丝子茎寄生、全寄生防治方法:(1)采用清洁的种子(2)粪肥要经过高温处理(3)合理轮作或间作也有一定的效果(4)利用寄生菟丝子的炭疽病菌制成生物防治的菌剂。
如鲁保一号(5)及时拔除列当根寄生、全寄生防治方法:(1)严格执行检疫,防止病区扩大(2)轮作,如甜菜、大豆、葱(3)铲除深埋植物病原细菌生产上重要的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坏腐病、茄科作物青枯病、细菌的特征:单细胞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大多数有鞭毛。
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数杆状菌,大小为0.5-0.8um-5um,少数为球状革兰氏染色和血清反应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少数是阳性紫色G+多数是阴性红色G—血清反应:一种抗原细菌的生理特征:喜欢有机质,一般要求有氧,温度26—30度,抗低温:PH为中性偏碱,致死温度为48—53度/10分钟细菌繁殖:裂殖方式繁殖、既一分为二,在适宜的条件下最快20分钟繁殖一次,最慢60分钟繁殖一次,一般24—48小时可以在培养基上长出细菌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