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策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策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策略
摘要:近年高考作文由材料作文转向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文将针对考生的审
题短板进行分析,力求引导学生合理表达立意思维。

关键词:任务驱动审题立意
一、概念解读
任务驱动型作文,全称是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在材料中增加“任务
驱动指令”,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的作文形式。

其本质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
也能防止套作。

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于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
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

任务驱动型作文,提供了明确的交际语境,将话题内容、作者身份、读者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文体、语言风格等作为题目的“规定成分”出现,考查考生
根据写作任务语境去设计写作主题、选择材料、选择材料的呈现方式(文体)和语
言表达风格等的能力。

二、审题原则
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于局部
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等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可以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
时对所提炼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时要注意三点:①服从材料的整体;
②观点比较新颖;③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1.
立意方法
本文根据材料形式区分不同的审题方法。

类型一:单则材料
1.主旨领悟法
主旨领悟法,是新材料作文最常用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
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就是切题的。

如果作文
材料中没有关键词、关键句,可以根据材料提炼中心。

分析材料,要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规律,概括中心。

2.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为把
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有暗示材料主旨的作用,它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

如果作文材
料中有关键词句,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


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
果的根本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祖父是名出色的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点儿空隙。

”木工
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
常常会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过“丰满”的缘故。

高明
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点儿空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
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道题的立意需要联系社会现实,如:留给他人一丝余地,留给自己一条退路;留一点儿空隙,给自己、给他人,这样社会就会有一个舒适的人际交往空间。

4.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
“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
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最佳立意
角度。

5.对象切入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物,好像根本就没有一
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
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要注意分清材料陈述对象的主次或层次,尽管材料涉及很多
人或很多事,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

审题时,要
分清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要从重要人或重要物的角度入手思考。


料重点写哪个对象,就从哪个对象入手,这是立意的根本点。

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说明起点很重要,很多事实都可以佐证。

但在一次采访中,著名作家路遥说,他写作构思的习惯常常是先以终点开始
而不管起点。

“如果确定不了终点,就很难寻找到人物的起点。

也将很难把握他(她)们内心的流向”。

这当然也很有道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立意可以侧重于写起点的重要,亦或写终点的重要,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总之,作文立意要有侧重点,论述时要对另一对象有所比较。

类型二多则材料
1.求同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相同内涵的多则材料。

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
意义,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
立意所在。

有时候,材料数量多,还可以取其中两至三则的共同点立意。

2.求异分析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

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
文的立意所在。

3.寻找关系法
对于那些既不大相同相近又不相对相反的多则材料,需要寻找内在的关联与
关系。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命题者对于材料的选择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放在一起的材料,必有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形成一种结构的蕴意和张力,指向
命题的意图。

或是前因后果,或是对比对照,或是时间发展,或是空间转换,或
是并列递进,或是总分相连,或是条件假设……总之,有一条隐藏的逻辑之线。

草蛇灰线,伏脉其中。

只有我们找出其中的逻辑关联与关系,才算审准题,才能
立好意。

作文立意要在符合材料大意的基础之上,还需符合“准、稳、深、新”的原则。

一要立意准确,就是准确提炼材料的主旨,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确”。

“思想健康”就是要体现时代的正能量,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二要理性、稳妥。

所持观点中肯,不走极端。

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行文缜
密妥当;三要深刻、集中。

“深刻”指论证触及事物或问题的本质,能揭示问题
产生的原因,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观点具有启发性。

“集中”指作文
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开掘,不旁敲侧击,不零乱分散;四要新颖、独到。

指观点、
材料、论证过程新鲜有创意,有个性特点,能给人以新鲜的心灵感受与教益;但“新”建立在写作者对社会、生活、事物所具有的独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之上,要行文有度,不可弄巧成拙。

综上所述:作文立意是有章可循的。

考生要立足于材料本身,同时关注任务驱动的具体要求。

清晰任务指令,学会发散思维,力图抢占立意制高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