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后一分钟》_刘淑琴

《最后一分钟》_刘淑琴

4
《南京条约》/v/b/8154186-1336434592.html 《北京条约》/dmt2/mcjs/b/bjty.htm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view/150460.htm 6、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指什么? ( “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 7、师:曾经的屈辱和痛苦让我们痛楚,而此时香港回归之际,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的耻辱终于雪洗。 四、练笔抒情,祝福香港。 1、师: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此刻,历史将被改写;此刻亿万华夏儿女的眼睛都注视着香港,祝 福着香港,齐读第四小节。 2、“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 么? /ziliao/2007-05/24/content_6145122.htm /view/2728766.htm 3、 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板书:迎接 4、指名读,齐读。 5、小练笔:是啊,此时是午夜,又是清晨,是崭新的一天的开始。作者祝愿回归后的香港更加繁荣富 强、前程无量。相信你们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要送给久别的香港。请拿起你的笔,记录下你们美好的祝 福吧。 (配乐) 6、总结:同学们,香港经历风雨,走过沧桑,走向繁荣。让我们走进回归后的香港,看看今日的香港 创造的辉煌吧。 /u63/v_MzgzMDQyNTI.html /show/1/62/3557495kaeb5fb18.html /show/1/48/95f769a5794da151.html /doc/1003/8/4/8/10038486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84866 /show/1/38/cee17124100d7036.html 师: 屈辱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 相信回家后的香港明天会更好, 相信这颗东方明珠会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v_show/id_XMjM2NzY5Mjg=.html?f=545600 祝愿)
这篇教材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而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离他们太遥远了实际上那时他们还没出生所以对于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五年级的学生是感悟不到的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掺杂了太多中国的近代史学生也可能理解不了人们当时的激动自豪喜悦之情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激发情感。 1、播放视频歌曲《公元 1997》/u77/v_NTYzNDU0NDk.html 2、师: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无数颗心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在这一刻,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 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啊, 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土地上开放,那一刻啊,经历了百年风雨的香港绽开了她灿烂的笑容。那一刻啊, 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 《最后一分钟》 ,来重温那一刻的激情吧!板书:最后一分钟 3、请大家随老师一同齐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期待回归。 1、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最后一分钟,请听范读。 (播放视频)/u62/v_NDc2NTA3NjY.html 2、如此饱满深情的诗,怎么样才能把它读好呢? 3、指名回答(要有感情,要注意语速,要有节奏,要有停顿„„) 4、学习课文生字。 5、指导朗读第一节。 (PPT)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
2
教学目标:1.认识 5 个生字。 2.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 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互联网的应用,了解历史,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归时、回归前、回归后的资料,并 对其进行筛选、整理用于课堂教学。 2.学生课前查阅、搜集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 教学方法:1。通过颂读法、交流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2.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师情况 省份 广东省东莞 市常平镇 职称 通讯地址 小教高级 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校 东莞市常平第二小学 姓名 刘淑琴
Liuqin0920@
52356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第二小学
6
板书: 24 最后一分钟 倾听 期待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升旗 自豪 联想 屈辱 迎 接 祝愿
【教学反思】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饱满深情的诗,香港回归,中国亿万人民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喷涌而出。如果 没有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充分了解,对香港历史的了解,学生是不能走进诗中,读出诗情的。所以在教学 这首诗时, 我大量使用了互联网技术, 通过互联网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了解。 歌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香港交接仪式的再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之情;香港的历史,虎门销烟等珍贵视频更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 之情, 回归后香港繁荣的图片使学生对香港的未来充满期盼。如此而来,学生的朗读、对诗句的理解 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学目标自然也就顺利完成了。
3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适当的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6、学生朗读。 7、指名朗读。 8、师:一百多年的等待,终于只剩下这最后一分钟了,作者开始了侧耳倾听,此时此刻,作者是什么 样的心情?(板书:倾听 期待) 9、师: 是啊,再过一分钟香港就回来了,作者满怀深情地期待着,他在心里开始呼喊: (齐读第一小节) 。 二、细读课文,再现回归。 1、师:最后一分钟终于在中国人的百年期待中到来了,同学们,你们想看看这最后一分钟的情景吗? (播放香港回归时的录像)/programs/view/409ljIfAurM/ 2、师: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你的心情怎么样?(板书:升旗 自豪) 3、师:是的,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心潮起伏,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此时此刻,我们想和作者 一起告诉全世界:最后一分钟,是——(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4、师:在这个小节作者抓拍了很多特写的镜头来表现自己的自豪的情感,假如你是记者,你还会抓拍 什么呢?请你也来做做诗人。 (PPT4:我也是小诗人:最后一分钟,是—— ,是—— ,是—— ) (最后一分钟, 是中华民族儿女脸上绽开的笑容, 是维多利亚上空飞扬的彩球, 是华夏土地的深情呼喊。 ) 三、品读诗句,回顾历史。 1、 、在这激动万分的时刻,在这个举国欢腾的时刻,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却满含泪水,为什么我们的嘴唇 却微微颤抖,那是因为我们仿佛看见——(齐读第三小节) 2、翻看香港的历史,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板书:联想 屈辱 3、谁收集了香港的历史?指名说说收集的历史。 播放视频:香港的历史 /v_show/id_XMTQ3MjY1ODYw.html /v_show/id_XNTYyNDQ4OA==_rss.htm 播放视频:虎门硝烟 /u46/v_Njg3MjA5NjE.html 4、师:回首香港的历史让我们的眼睛充满泪水,所以我们的心情变得沉重。请同学们用沉重的心情自 己朗读第二小节。 5、 “发黄的旧条约”指什么? (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 )
《最后一分钟》
学校:广东省东莞市常平第二小学 姓名: 刘淑琴
1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分钟》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两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 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3)收集有关香港的回归,香港的历史等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记述了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 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 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努力开 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这篇课文蕴涵着许多资源可供我们开发,以课文 为载体,运用互联网技术,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现在,拓展学生的视野,更深层次地理解 诗歌的内涵,学生的朗读也得到升华,在升华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这篇教材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而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离他们 太遥远了,实际上那时他们还没出生,所以对于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五年级的学生是 感悟不到的,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掺杂了太多中国的近代史,学生也可能理解不 了人们当时的激动、自豪、喜悦之情。虽然学生曾在三年级学过《"东方之珠"》,对香港有所 了解,但作为内地的学生,如果没有到过香港,对香港的历史、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知 之甚少,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教师有必要鼓励学生搜集有关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香 港的现在等资料,先学生自主地了解香港,再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