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电大《证据学》第3次平时作业答案1.某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越权作出了某项处理决定,行政相对人诉至法院,则这一事实属于行政诉讼证明对象中的()。
A.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B.与被诉行政行为合理性有关的事实C.与行政赔偿构成要件有关的事实D.行政诉讼程序事实参考答案:D2.证明对象是与()的主张相联系。
A.律师B.检察官C.当事人D.法官参考答案:C3.行政诉讼的证明责任是由谁承担?()A.原告B.被告C.法官D.书记员参考答案:B4.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的举证责任是()。
A.谁主张,谁举证B.原告举证C.被告举证D.法官举证参考答案:A5.我国法律规定,未满()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A.12B.13C.14D.15参考答案:C6.关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A.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B.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C.证据充分,就是证据越多越好D.在刑事诉讼中,各个阶段、各种事实的证明标准都是一致的参考答案:AB7.证明责任的特征是()。
A.证明责任总是和一定的法律职责和义务相联系B.证明责任还是和一定的法律风险相联系C.证明责任是独立的D.证明责任不利于诉讼的进行参考答案:AB8.下列关于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B.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C.人民法院也要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D.自诉案件被告人如果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参考答案:ABD9.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
A.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B.量刑情节C.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D.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参考答案:AB10.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是由以下哪些方面的事实构成?()A.当事人主张的民事诉讼程序事实B.民事争议发生过程的事实C.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D.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参考答案:ABCD11.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应当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A.对B.错参考答案:A12.证明对象在获得确证之前就可以确证真假。
()A.对B.错参考答案:B13.举证责任等同于证明责任。
()A.对B.错参考答案:A14.没有达到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没有任何不利后果。
()A.对B.错参考答案:B15.证明责任和证明主体是彼此相分离的。
()A.对B.错参考答案:B16.证明责任是从证明标准基础上产生的概念。
()A.对B.错参考答案:B17.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都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当事人和律师。
()A.对B.错参考答案:A18.我国刑法规定,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是犯了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案件,证明责任全部由检察院承担。
()A.对B.错参考答案:B19.从“谁主张,谁举证”出发,来分配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的分配原则。
()A.对B.错参考答案:B20.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不是统一的。
()A.对B.错参考答案:A21.证明对象(名词解释)参考答案:证明对象,即待证事实。
是指诉讼中需要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包括实体法事实和程序法事实。
实体法事实指对解决案件实体问题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
22.证明责任(名词解释)参考答案:证明责任,是指诉讼中承担提出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法律上的义务。
23.民事诉讼实行证明责任倒置考量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举证的难易程度;2.保护弱者;3.预防损害的发生。
24.刑事诉讼定罪量刑的证明标准的条件。
参考答案: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3.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25.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是如何的?参考答案:1.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对于公诉案件,应当由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是与其承担的诉讼职能相联系的。
2.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证明责任。
3.侦查机关对某些程序法事实承担证明责任。
4.人民法院是不负有证明责任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提出证据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
2021年春电大《证据学》第4次平时作业答案1.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是一个()的运行过程。
A.动态B.静态C.静止D.跳跃参考答案:A2.进行(),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局长批准。
A.技术鉴定B.侦查实验C.勘验检查D.物证鉴定参考答案:B3.区分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的明显标志是()。
A.有无法律规定B.概念是否一致C.特征是否相同D.种类是否相同参考答案:A4.()作为提高诉讼效率的一种途径,其是迅速结案的一条捷径。
A.司法认知B.事实推定C.法律推定D.免证事实参考答案:A5.司法认知的主体是()。
A.人民法院B.原告C.被告D.公安机关参考答案:A6.采取司法认知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并进行哪些必要的调查?()A.当事人陈述B.询问证人C.询问专家D.参阅书籍参考答案:ABCD7.事实推定的成立要件有()。
A.事实推定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无法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在B.基础事实必须已经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C.前提事实与推定事实之间须有必然的联系D.事实推定生效要件是许可当事人提出反证参考答案:ABCD8.推定可以分为()。
A.确定性的推定B.可反驳的推定C.法律推定D.事实推定参考答案:ABCD9.司法认知的范围应当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公众周知的事实B.裁判上显著的事实C.自然科学规律D.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参考答案:ABCD10.询问的对象是()。
A.犯罪嫌疑人B.刑事被告人C.刑事被害人D.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参考答案:CD11.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不得认定。
()A.对B.错参考答案:A12.我们所要审查、判断的就是证据所反映的事实与待证的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存在着客观的内在联系。
()A.对B.错参考答案:A13.证据材料只有在经过了审查之后才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A.对B.错参考答案:A14.侦查人员询问未成年证人的时候,要有父母或监护人在场。
()B.错参考答案:A15.定案证据必须与本案相关,体现的是真实性。
()A.对B.错参考答案:B16.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A.对B.错参考答案:A17.适用推定必须要求没有证据可以推翻它。
()A.对B.错参考答案:A18.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其都是经过了内部严格的审查程序,都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所以可以直接适用。
()A.对参考答案:A19.当事人针对司法认知可以进行反驳。
()A.对B.错参考答案:B20.司法认知可以分为对事实的司法认知和对法律的司法认知。
()A.对B.错参考答案:A21.法律上的推定(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法律推定,是指立法者应用演绎方法证明假定的事实并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无重要证据予以否定时,即确认为真实。
法律推定的结论直接来源于法律规定,而非证据。
推定的事实属于免证事实。
法律推定最早产生于民事立法,并且迄今主要适用于民事立法。
22.司法认知(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司法认知又称为审判上的认知,由西方诉讼程序中众所周知的事实无需证明的古老格言演变发展而来,指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对于应当适用的法律或某种待认定的事实存在与否或其真实性,无须凭借任何证据,不待当事人举证即可予以认知,作为判决的依据。
23.司法认知的功能有哪些?参考答案:1.司法认知有利于明确案件争议要点,减少当事人讼累,提高诉讼效率;2.有利于诉讼证明的规范化,可以起到“平衡器”的作用。
3.司法认知影响证明责任的分配,查明案件事实。
24.法律上的推定适用的条件是什么?参考答案:1.适用推定必须首先确认基础事实。
2.适用推定必须以无相反的证据推翻为条件。
25.事实上的推定与法律上的推定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参考答案:(1)法律效果不同。
法律上的推定,司法者必须适用;事实上的推定,司法者可以裁量决定是否适用。
(2)产生的方式不同。
法律上的推定是法律明文规定的。
而事实上的推定来源于司法人员的逻辑推理。
(3)适用的范围不同。
法律上的推定主要适用于非刑事诉讼。
而事实上的推定则存在于任何诉讼活动中。
(4)推定的种类不同。
法律上的推定分为可反驳推定和不可反駁推定。
而事实上的推定都是可反驳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