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摘要:本文以《统计学》课程为例,简要阐述课程教学过程中课
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分享两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并对教学效果
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统计学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课程
思政元素的设计提供参考,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字: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统计学》是财经类、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

该课程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相关专业分析经济数据、财务
数据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坚持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以
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通过本课
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基本统计软件,能运用描述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
进行加工处理,能运用推断统计的理论方法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简单
的推断统计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中各类
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遵循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
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围绕实现立德树人。

"育人"先"育德",注重传
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
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
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
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本课程坚持“理论够用,重在方法应用”的原则,突出统计分析
方法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重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重在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讲解。

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统计调查的开
展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训练。

在课程思政方面,把专业课程教学内
容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以开学第一课、我爱我的祖国、感恩父母等思
政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爱国、成人教育,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一)典型案例一:
1.课程思政案例主题:开学第一课
对学生进行“我向思维、习惯性思维”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目的”“目标”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

2.课程思政案例相关知识:统计概述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内容、研究对象、性质、应
用范围;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基本
概念。

(2)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学研究对象。

难点: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区分。

(3)教学内容
统计学的概念、性质、特点及其应用领域;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和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区别
与联系(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指标体系等)。

(4)具体实施(45分钟)
步骤一:提问让学生思考“目的”与“目标”的区别?根据学生
回答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学习的目的及目标;
步骤二:提问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排
序并讲解,过程中引出“习惯性思维、我向思维”,进行场景再现让
学生自己判断我向思维的强弱,并提醒学生我向思维并无对错,只有
强弱,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场景设计:提问“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回答:是益鸟,但
有一些危害性。

假设有一只热气球,你自己在热气球下方,啄木鸟在
上方,继续提问“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假设有一只热气球,
别人在热气球下方,啄木鸟在上方,继续提问“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假设有一只热气球,日本人在热气球下方,啄木鸟在上方,
继续提问“啄木鸟是益鸟还是害鸟?”。

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思
考我向思维。

步骤三:提问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分析的能力,引出《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二)典型案例二:
1.课程思政案例主题:我爱我的祖国
要求学生对近十年的国民统计公报进行时间数列的运算,应用时
间数列的理论知识,发现数据变化的规律,进行简单预测。

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并以此为导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
识提高对国家经济数据的分析能力,从大数据看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看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看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增强,进而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

2.课程思政案例相关知识:时间数列分析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时间数列各种水平和速度指标的含义;掌握时间数列的种类、编制原则、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运用问题探
究法与发现教学法结合,使学生能够对给定的具体时间数列进行趋势
分析与预测,寻找现象的变化规律。

(2)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难点: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与预测。

(3)教学内容
时间数列概述;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与计算方法;时间数列的速
度指标与计算方法;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与预测。

(4)典型案例的实施(45分钟)
步骤一:对时间数列理论内容进行总结,绘制思维导图;
步骤二:公布搜集数据的渠道,登陆国家统计局官网,查找近十
年(2012-2021年)国民统计公报,获取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全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普通本专科招生、全国总人口数等
指标数值,制作时间数列统计表,绘制时间数列统计图;
步骤三:针对已制作的时间数列统计表进行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发展速度相关指标的运算,并运用直线趋势预测法进行简单预测;
步骤四: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的制作,汇报我国近十
年各类指标数值的变化、总结祖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并表述自己的感想。

四、教学效果
本课程以自治区级教改项目“《统计学原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项目为支撑,以项目驱动统领教学过程的实施,结合课程思政典
型案例的引入,解决了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够,关
注度、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极大地诱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变为学生主动完成某项任务,使学
生通过本课程学习逐步养成独立完成岗位工作的习惯,爱岗敬业、无
私奉献,吃苦耐劳,具有一定的统计岗位胜任能力。

课程思政项目实
施整体效果良好。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因部分教学内容与数学知识联系较大,进行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有一定的难度;
2.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会影响理论教学的进度;
3.本课程中部分课程思政元素需要大量的数据搜集、整理及分析,增加了学生的课业压力;
4.本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方式改革,突出成果导向,成果与课程
思政项目设计相对独立,后期在两者结合上应该有后续的研究。

(二)对策
1.对理论内容进行整体分析,提炼出部分适合设计课程思政元素
的内容,设计5-8个典型案例进行实施,设计过程中考虑与教学成果
的结合,并通过2-3学期的实施后进行更新;
2.结合线上教学平台资源,经部分课程思政项目安排学生业余时
间完成;
3.对部分任务繁重的课程思政项目可以考虑学生分组完成。

以上是本人在统计学课程中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容易出现的问
题及对策的总结,设计还有待完善,问题还有待解决。

本人会在今后
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提高教学效果并获得更好的教学评价,为
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小燕.课程思政融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探索.《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06期
[2]刘美芬.课程思政视域下《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科技资讯》2021年第007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