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及教案
课文原文
《水调歌头》
宋朝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蝶恋花》
唐朝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淚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教案
课时安排
本课时为散文诗《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学习,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2.能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并朗读两首诗;
3.能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理解《水调歌头》和《蝶恋花》的意思;
3.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魅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及如何欣赏其美。

教学方法
1.阅读法:通过朗读散文诗、学习诗歌中句子夹杂的典故等方式对其进行理解;
2.讲解法:通过讲解散文诗作者背景、经历等方面对诗歌背景、意义进行讲解;
3.情境法:通过构建情境,创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感受散文诗与其他体裁之间的差异。

2.理解《水调歌头》(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苏轼的背景和经历;
2.教师讲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义;
3.学生朗读《水调歌头》。

3.感受《水调歌头》(10分钟)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进行情感交流。

4.作业布置(5分钟)
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诗歌要求写一篇作文,并在课后交给教师。

第二课时
1.反馈与检查(5分钟)
学生上交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2.理解《蝶恋花》(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欧阳修的背景和经历;
2.教师讲解诗歌内容和意义;
3.学生朗读《蝶恋花》。

3.感受《蝶恋花》(10分钟)
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并进行情感交流。

4.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两首诗歌进行总结,向学生介绍如何欣赏散文诗的美。

总结
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对散文诗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水调歌头》和《蝶恋花》两首诗歌,感受到了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欣赏文学的同时,学生也收获了感悟人生的思考和提高审美情趣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