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菊科牧草(苦荬菜)

菊科牧草(苦荬菜)

菊科牧草1.串叶松香草学名Silphium perfoliatuml.别名松香草、菊花草。

串叶松香草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的湿润草原地带。

我国1979年从朝鲜引入。

现全国各地都已推广种植,其中分布比较集中的有广西、江西、陕西、山西和吉林等。

串叶松香草高产优质,其单位面积的蛋白质产量远高于苜蓿、三叶草等豆科牧草,居各种牧草之首。

(1)基本特征串叶松香草是多年生丛生草本植物。

株高2~3米,根系庞大,由垂直根茎、水平根茎和大量的不定根组成。

播种当年呈莲座丛状,不抽茎;第二年抽茎,茎四棱,初期疏生白毛,后变为光滑无毛,绿或略带紫色,不分枝。

叶对生,呈交错十字排列,基生叶具柄,茎生叶无柄;叶长椭圆形,长约40厘米,叶面皱缩,叶缘疏锯齿,深绿色,叶面有稀疏的刚毛。

头状花序,聚伞状排列,着生于分枝的顶端,边缘为舌状花,中间为管状花,橘黄色。

果实为瘦果,扁平长心脏形,褐色,千粒重20~23克。

串叶松香草在亚热带地区生育期约240天,温带地区约160~180天。

串叶松香草的种子产量高,繁殖力强。

成熟的种子发芽率均达90%以上,种子休眠期很短。

其无性繁殖能力也很强,老根颈可切根繁殖,其根颈上只要有芽点,栽培后均能成活。

串叶松香草的再生力也比较强,每年可刈割3次。

但刈割时,必须留茬l0~15厘米,否则,影响再生,甚至导致早衰。

特别应注意的是,刚刈割后不宜马上灌水,否则,易引起烂根,导致死亡。

串叶松香草分蘖力比较强,分蘖时问多集中在春季和秋季返青时候,因此,如果进行分株繁殖,以此时期为最好。

串叶松香草喜温暖湿润气候,但耐寒性很强,能耐一38℃的低温。

其地上部分能耐-5~-6℃的春寒和秋冻。

在自然环境下,在35℃以上的持续高温下,只要土壤水分充足,它仍能正常开花结实。

但它不耐干热风,在3天干热风的袭击下,使其顶部嫩叶和花瓣干枯,使产种量和种子的饱满度都受到严重影响。

虽然串叶松香草根系发达,但由于株丛高大,叶片多而叶面积大,蒸腾能力强,耗水量大,耐旱性不强;但它的耐涝性比较强。

串叶松香草对酸性反应敏感,当土壤pH4.5~5.0时,植株生长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因此,在酸性土中生长较差。

适应的土壤pH为6.5~7.5之问。

在土壤pH为8的土壤上,尚能生长,但在pH为8.5的碱性土上,则生长不良。

尤其表现在播种后出苗困难,叶片生长缓慢,甚至早期死亡。

串叶松香草在荫蔽和土壤贫瘠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产草量低下。

(2)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轮作、播种繁殖、田间管理等技术。

1)整地施肥种植串叶松香草宜选择向阳、肥沃、湿润疏松、排水良好、微酸至中性砂土和壤土,翻耕前,每公顷应施基肥37 500千克以上,然后深翻耙平、作畦。

因为种子发芽,顶土力弱,所以,对整地要求严格,地面要平整,土块要细碎,如果土壤干旱,应浇后再播种。

2)播种与繁殖播种方式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种子发芽率。

因为串叶松香草的种子保藏不能超过两年,其发芽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保存两年的种子的发芽率仍较高,第三年则明显下降,第四年其发芽率仅有35%左右。

因此,对种子做发芽试验,以正确计算播种量;其次要清除杂质并用30℃温水浸泡l2小时再播种;也可采用细沙层积种子35天,均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并能基本达到出苗整齐的目的。

直接播种:在土地面积较大、劳力比较缺乏、种子量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直播法。

我国北方地区以4~8月播种为佳,如秋播应尽量提早,否则越冬困难,播期的早晚与根茎芽的发育有很大关系,而根茎芽的发育好坏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产草量和产种量,一般播种越早,根茎发育越多,第二年产生的分枝也越多,产革量和产种量也越高;反之则产量较低。

亚热带地区春秋播均可,春播以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为宜,再推迟亦可;秋播适宜在8月底至10月初。

土壤肥沃并且具备灌溉条件时,可以稀播,土壤肥力较差宜密植;收种用的种子田应稀播,刈割用作青饲田应密植。

在精耕细作、精心管理的条件下,一般以每公顷播种7·5千克为宜,稀者以6千克为好,密者以9千克为宜。

因种子发芽顶土力较弱,播种宜浅不宜深。

砂壤土播深3厘米,黏质土以2厘米为好。

可采用条播和穴播。

收草田用条播为宜,行距40-50厘米;种子田点播较好,行距l米、株距60~80厘米,每穴下种3~4粒,以后定苗l株。

串叶松香草当年只形成叶丛,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将种子田播种株行缩小1倍,第二年隔株间苗,间去的幼苗移植于其他大田中。

育苗移栽:采用育苗移栽,应精细整好苗床。

苗床可在大田,也可在温室(塑料棚),依移栽时间而定。

但播种期应在移栽前2.5~3个月进行。

播种量以每公顷地用种15~22.5千克为宜,如撒播,可按5厘米左右的间距撒播种子,然后盖上l~5厘米的细土,并经常洒水保持土表湿润。

当幼苗长出4片真叶,即可移栽至大田,并及时浇一次定根水。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多采用根颈(芽和根)分切移栽。

分切根颈的时间以春季萌芽之前为宜,在秋季老株枯死之前,分蘖芽萌发时亦可。

一般切分的子株应带有l~2芽点。

具体操作方法:将株丛挖起来,用刀细心地将每个芽连根切开,将分开的子株直接定植到大田。

收草田植株的密度,以每公顷45 000~60 000株为宜;如收种子,以每公顷l2 000~15 000株为好。

田间套种:由于串叶松香草播种当年或下一年,处于莲座丛期,覆盖率低,产草量较低。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能,使在单位面积和固定的时间内,获取比单播更多的饲料收获量,可试用以下套种方案:春播时在行(株)间种苦荬菜或籽粒苋。

当苦荬菜或籽粒苋收获后,再套种多花黑麦草。

秋播或移栽串叶松香草,可套种多花黑麦草或毛苕子等。

3)田间管理串叶松香草的田间管理包括间苗、除草、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间苗定植:串叶松香草株型高大,且分蘖力强,如不及时间苗定植,将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

这项工作可分两次进行:一次是当苗株达3~4片真叶时,间去过密植株;第二次间苗应在6片真叶时进行,每穴留苗1株。

中耕除草:串叶松香草子叶肥大,顶土出苗困难,出苗后,生长非常缓慢,尤其春播,在雨季到来时极易发生草荒,所以及时除草、松土是苗期管理的关键。

灌水、施肥:串叶松香草喜水肥,应合理灌溉施肥。

除在整地时施足底肥外,在苗期或移栽定植后半个月可结合灌水施一次人粪尿或速效化肥。

大田中,每刈割一次都要结合灌水施一次速效氮肥。

但对留种田,除正常保证水肥条件外,开花、结实期应多施磷、钾肥,适量灌水。

病虫害防治:串叶松香草一般较少发生病虫害。

苗期主要害虫为地老虎和蛴螬,它们主要危害幼苗和刚刚萌发的种子,可用毒饵诱杀。

其方法是选用90%的敌百虫(或50%的辛硫磷)1千克用适量水溶化后拌人炒过的麦麸或饼肥颗粒100千克中,即为毒饵,以每公顷用毒饵150千克左右施入土壤中,病害主要是根腐病,多发生在我国南方高温多雨地区或北方多雨季节。

防治方法是:防止新刈茬口受水浸泡,即下雨、受涝时不要刈割;刈割草地需停2~3天才能灌溉;如遇此病发生,应及时喷洒“多菌灵”或“退菌特”,能有效防治。

(3)收获与利用收获饲草有剥叶和刈割两种方式。

小块地多采用剥叶利用,此法最适合养猪较少的农户。

当植株超过10片叶时,即可陆续剥取基部成熟叶片,剥叶多少,以不影响植物生长为原则。

剥叶收获比整株刈割的好处是:不损伤生长点,有利饲草生长;可以收获更多更好的青饲料;剥叶收获更有利于青饲料的陆续定时、定量供应,避免了刈割时饲草过剩及两次刈割之间饲草不足的“青黄不接”现象,也便宜更经济用效地利用饲草;剥叶收获,可以利用种子田的叶片,适当剥叶牧草,不影响响种子的收获量。

但剥叶收获的最大缺点是费工费时。

凡是大面积栽培的串叶松香草多采取刈割利用。

试验证明:第一年夏、秋季刈割1~2次,并不影响其越冬;第二年可刈割2~3次,刈割时间以抽茎期,草高80~100厘米为宜;第三年以后,每年可刈割3~4次。

这样刈割的饲草,可保证幼嫩多汁。

串叶松香草的产草量和产种量受地区、水热条件和管理条件不同的影响差别很大。

经多年种植,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公顷年产鲜草112 500~150 000千克;水热条件较好情况下,每公顷最高产草量可达到375 000千克。

每公顷可采收种子900~1 500千克。

1)采种串叶松香草花期长达2.5~3个月,种子成熟不一致,且种子成熟后,很易脱落,因此,必须随熟随采。

为了避免种子损失,应在种子呈黑褐色而未脱落时及时采收。

种子收获后,及时晒干,除去杂物入库保存,切忌受潮和发霉。

其保存期不得超过2年,否则,其发芽力将急剧下降。

串叶松香草的营养丰富而完全,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含量很高,而粗纤维含量较低,可与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相媲美,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高(表19、表20)。

表19 串叶松香草的营养成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表20 串叶松香草的氨基酸含量(%)(续)2)利用根据全国各地试验,串叶松香草虽然适口性不太理想,猪一般不愿采食,需要经过驯饲。

经过7~10天的诱导饲喂,猪便喜欢采食串叶松香草。

如遇少数猪初食时有拒食现象,可采用以下方法诱导饲喂:①同原来用的饲料混合饲喂;②在切好的青草中少加食盐揉搓后或与原饲料混合饲喂;③将青饲用水浸泡6小时,沥水后拌精料饲喂;④打成草浆拌原饲料饲喂。

各种猪通过诱导都能很快适应采食。

串叶松香草叶量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易管理,是一种良好的暖季青饲料作物。

切碎或打浆或制成草粉等与其他饲料混合饲喂,可获得良好的饲喂效果。

作青贮保存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少量微贮剂能提高青贮质量。

串叶松香草干草经微贮、EM(一种微生物制剂)处理后能大幅度降低粗纤维含量,提高粗蛋白质、粗脂肪及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使其质地柔软、气味芳香,起到改善干草质地和提高适口性的作用(表21)。

表21不同处理对串叶松香草营养成分的影响注:增减(%)为微贮、EM处理相对于干草;加微青贮相对于微贮。

2.苦荬菜学名Lactuca indica L.别名苦苣菜、苦菜、山莴苣、鹅菜、良麻。

苦荬菜原为中国安徽野生植物,经多年驯化选育,已变成广泛栽培的青绿饲料良种。

目前,广东、广西、湖北、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已普遍种植。

近年来已引至北方各地,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表现良好。

它是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质量好、鲜嫩多汁的优良青绿饲料。

猪、牛、禽、兔、鱼均喜欢采食苦荬菜,苦荬菜有增强食欲、帮助消化、祛火健胃的作用。

(1)基本特征苦荬菜是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1.5~2米,含白色乳汁。

主根纺锤形,分叉。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光滑或稍有毛。

基生叶丛生,茎生叶互生,基部通常抱茎。

叶片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齿裂至深齿裂,长可达60厘米,宽2~8厘米。

头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舌状花,淡黄色,舌片尖端具有5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