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所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三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场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8题,56分)1.美国有一位宇航员,在向太空出发之前,媒体问她,“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带什么?”她说,“我要带书,我在宇宙中第一件事是要读书。
”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
可见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阅读的选择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阅读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2.2020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下简称“瓷博会”)采取“线下+线上”的展会新模式,打造运营“云瓷博会―让曾经的行业性展会蝶变成为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文化交流、陶瓷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陶瓷专业博览会。
瓷博会的举办①促使了陶瓷文化与陶瓷产业相互交融②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③印证了对外文化交流离不开现代传媒④集中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春节联欢晚会”可谓是中国人的年夜文化大餐,它让人们欣喜、鼓舞、陶醉。
尽管如此,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
这种差异的存在表明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要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A.①②B.②③C.②③D.①④4.下列对于中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①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对待传统文化,应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应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丰碑的同时,也铸就了独特的科学家精神,即胸怀祖国的爱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新时代,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文化意义在于①为实现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②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③激励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科学家④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该法规定,文化振兴要拓展乡村文化服务渠道,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引导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文化产业。
这既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律依据,也是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的指引。
由此可见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经济的进步推动文化同步发展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东方美人”是台湾苗粟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
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
这表明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8.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此举旨在①突出劳动教育提升科学素养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人的科学素养②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发挥环境的决定作用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优秀的时代新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由此可见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以良法保障善治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以保障生态安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0.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全国各地“齐心协力建包钢”,结束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母亲们以博大的胸怀精心抚育孤儿成长成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族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主要是①牢记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加强各民放间的相互尊重和文化交融④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央视一档原创型节目《朗读者》一播出就好评如潮。
选用一段精美的文字,通过朗读这种平常媒介来展现出文字背后的精彩人生故事,节目回归“老百姓”和“生活”原点,让镜头充满真诚,让内容富含人文的温度,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②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③文化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们在道德建设中要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准则和公民价值规范,有机融入公民道德建设各方面、全过程,用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这告诉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需要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弘扬民族精神③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2020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抗疫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受到表彰。
2020年11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对文明城市、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先进代表进行了表彰。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等得到表彰。
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对道德模范的诚挚关怀。
举行上述表彰大会有利于①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以传统思想道德促进个人成长②弘扬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③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力行④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近年来,某县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立了“晒阳阳歇凉凉”唠嗑队。
队员们深入村庄(社区)走到百姓中间,参与到群众唠嗑之中,采取“讲在家门口”的形式,将党史的历程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娓娓道来;将官方表达的理论知识用村民能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讲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转化成贴近百姓生活的日常点滴。
“晒阳阳歇凉凉”唠嗑队①采取了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先进文化②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④能够促进人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制度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
这个立法理念体现了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底蕴③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和现代文明是相协调的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同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
材料表明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②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③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
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世纪末20世纪初,有科学家预言有细菌能够以金属为食。
到了21世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他们偶然发现一种新细菌,该细菌会吃“金属”,百年前的预言终于被证实。
由此可知①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西方哲学家贝克莱指出“物是观念的集合”。
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两种观点根本分歧的是①“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③“世界是一团永不熄灭的活火”与“绝对精神是世界本原”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还具有①科学性和真理性②人民性和实践性③革命性和系统性④辩证性和理论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1.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