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会考 模拟试题

初中生物会考 模拟试题

试题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下列除哪一选项外,其余在结构层次上都是一致的()A. 银杏的叶B. 人的血液C. 狗的心脏D. 仙人掌的果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器官和组织的区别。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器官和组织的意义。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心脏属于器官,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A、D、C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B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最大( )A. B. C. D.【答案】D【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 观察到的细胞越大。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

观察时,物镜离玻片越近, 看到的细胞越大。

故选D。

3.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

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 花盆下的一群鼠妇B. 花丛中的一群蜜蜂C. 草原上的一群狼D. 草丛中的一群蚂蚁【答案】A【解析】解: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花盆下的一群鼠妇,群内没有明显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具有社群行为;蜜蜂、狼、蚂蚁群体中,个体之间有分工,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有等级现象,因此花丛中的一群蜜蜂、草原上的一群狼、草丛中的一群蚂蚁都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行为。

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社会行为的特点。

4.人的褐眼(A)与蓝眼(a)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表示某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表示蓝眼男性),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1、2号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23条B. 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22条+YC. 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或Aa,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 对+ XXD. 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染色体、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以及人的性别遗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的数目与组成、相对性状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以及人的性别遗传过程。

【解答】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人的褐眼(A)与蓝眼(a)是一对相对性状,人的褐眼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蓝眼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

题干图表示某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况, 4为隐性性状蓝眼, 其控制基因是aa ,分别来自亲代1、2 ,所以亲代1、2的基因一定是Aa,遗传图解如图所示:A.从图中可以看出, 1、2号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23条, A正确;B.4号是蓝眼,其控制蓝眼的基因型是aa , 4号是男性,因此其生殖细胞精子中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22条+Y,B正确;C.根据遗传图解可知: 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或Aa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对+ XX , C正确;D.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蓝眼的概率几率: 25%,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几率各占50% ,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几率:25% x 50%= 12.5%,D错误。

故选D。

5.1990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中,并成功表达,使棉花具有抗虫性。

培育抗虫棉运用的生物技术是()A. 克隆技术B. 转基因技术C. 发酵技术D. 组织培养技术【答案】B【解析】解:1990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伴孢晶体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中,并成功表达,使棉花具有抗虫性。

培育抗虫棉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故选:B。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应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生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6.目前,新冠肺炎仍然肆虐全球。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B. 每天对教室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 无症状感染者也属于传染源D. 出门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解析】解:A、新冠肺炎病毒属于病原体,A正确。

B、每天对教室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

C、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因此属于传染源,C正确。

D、出门带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D。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环节及其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7.下列叙述中,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的是A. 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重吸收作用B.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 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D. 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肾小球、根尖、神经元和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肾小球、根尖、神经元和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A.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滤过作用而不是重吸收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故B符合题意;C.神经元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并传导冲动,而不是调节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故C不符合题意;D.心脏中瓣膜的存在可以使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不可以把静脉血与动脉血分开,因此不支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图所示的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叶是蒸腾作用的唯一器官B.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C. 光合作用只发生在②叶肉细胞内D. ⑤气孔的开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气孔的特点、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场所,解题关键是熟记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气孔的特点及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场所。

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而不是唯一器官,A错误;B.⑤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③叶脉是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B错误;C.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②叶肉细胞中,保卫细胞内也有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D.⑤气孔的开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D正确。

故选D。

9.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实例是()A. 蚯蚓改良土壤B. 校园内的榕树能更新空气C. 干旱使水稻减产D. 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

A.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B.校园内的榕树能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干旱水极度缺乏,而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需要水,水严重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因此严重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表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C符合题意。

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节时,我们知道了植物叶片上有许多气孔,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你认为这是由于( )A、上表皮气孔少,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B. 下表皮气孔多,可吸收更多的氧气C. 下表皮气孔多,可加速水的散失D. 上表皮气孔少, 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散失【答案】A【解析】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

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如果水分蒸发过多,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会让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所以上表皮气孔少,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选A。

11.下面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表现的生物特征相符的是()A. 海豚捕食大马哈鱼——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 蘑菇能够由小长大——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 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D.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答案】C【解析】解:A、海豚捕食大马哈鱼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错误。

B、蘑菇能够由小长大体现了生物能生长,错误。

C、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正确。

D、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故选:C。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2.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B. ③是该神经结构的中枢C. 甲处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D. 乙处主要由神经细胞体组成【答案】B【解析】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感觉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感觉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的内。

④上有神经节因此④是感觉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叫白质,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⑤从而得出反射活动的传导路线是⑤→④→③→②→①,故A错误。

③是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故B正确。

甲处是脊髓中央的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体构成,故C错误。

乙处是脊髓的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故D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