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解剖学教案

临床医学解剖学教案


人卫(第四版)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月 日
授课班级
重 难
点 点
8
[手段与方法] 1.以电子幻灯片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配合应用相关挂图、标本、模型。 2.采用直观教学、讲授教学、演示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3.教师讲解与学生实习同时进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讲解新课](70-80 分钟) (详见后面课件) 第五节 脑颅 一、颅的上面观 二、颅的侧面观 三、颅的前面观 四、颅底外面 五、颅底内面 六、下颌骨和舌骨 七、 新生儿颅骨的特性及其生后变化 颅 总 骨 述 面颅
1
[要
求] (3 分钟)
1.不迟到,上课不讲话。 2.爱护教具、模型、标本和挂图,有损坏要赔偿。 3.请每人准备一本课堂练习本,每次上课前抽 10-15 分钟复习前次课内容。形式可以是 提问、小测验、拿标本讲解、上黑板做题等。作为平时成绩,课上完后要进行考试。 (期 中、期末考试及实验考试。 ) 4.在实验室上课,要遵守实验室有关规则。 (穿工作服) 实验小组:分六组,每组定组长一名。班长或学习委员总负责。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 要靠我们双方的努力、 互相配合才能做好。 同学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请及时提出来,互相协商、讨论,以尽快得到较好的效果。 [手段与方法] 1.以电子幻灯片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配合应用相关挂图、标本、模型。 2.采用直观教学、讲授教学、演示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3.教师讲解与学生实习同时进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讲解新课](90-100 分钟) (详见后面课件) 绪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一篇 第一章 第一节 论
6
[教 具]
挂图、标本、模型
1.锁骨和肩胛骨:P37 2.肱骨:P32 3.桡骨和尺骨:P49 4.手骨:P34 5.髋骨:P40 6.股骨:P41 7.胫骨和腓骨:P42 8.足骨:P43
[参考资料] 人体解剖学图谱(英文原版) 人体解剖学图谱 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7-117-O729-X/R.730 ISBN7-5381-3617-7
讲解新课90100分钟详见后面课件第三章呼吸系统第一节呼吸道鼻20分钟喉15分钟气管和支气管15分钟第二节肺肺的位置和形态10分钟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第三节胸膜胸膜的分部及胸膜隐窝5分钟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第四节纵隔课后小结8分钟1?鼻旁窦冇哪几对开口部位
第一次课教案
授课章节 教材名称 课 型 绪 论 人体解剖学 理论+实验 骨学概述 主 编 主要教学方法 授课时间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科及学习方法。 2.掌握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教 学 目 的 3.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4.掌握成人骨的数目、形态和构造。了解骨的理化特性。 5.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和位置。 6.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特点。 7.掌握胸骨的形态及分部。胸骨角的意义。 8.了解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 9.熟悉躯干骨的常见骨性标志。 躯干骨 吴先国 出版社 及版本 授课时数 3 学时
[课后小结] (5 分钟) 1、颅骨的名称及位置。 2、骨性鼻腔主要结构。各鼻旁窦的位置。 3、翼点的位置、构成和意义。 4、颅前、中、后窝内的主要结构。
[思考题] (2 分钟) 1、脑颅、面颅各有哪些骨构成? 2、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颅底内面有哪些主要的孔和裂?
[学生实习] (30-40 分钟) 学生:按实验教材要求,观察有关挂图、标本、模型等。 教师:指导并答疑。
人民卫生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哈医大、安医大、中医学院等)有关课件。
课后记:
4
第二次课教案
授课章节 教材名称 课 型 上肢骨 人体解剖学 理论+实验 下肢骨 主 编 主要教学方法 授课时间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上肢各骨的名称、位置和排列。 教 学 目 的 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3.掌握下肢骨的组成,下肢各骨的名称、位置和排列。 4.掌握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5.熟悉上、下肢骨的常用骨性标志。 6.了解手骨、足骨的名称、位置和排列。 重 难 点 点 上、下肢骨名称位置和排列。 上、下肢骨的基本形态结构。 教 [组织教学] (1-2 分钟) [复习旧课] (10 分钟) 上新课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上次课的内容。 上次课我们开始了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介绍了绪论及骨学的部分内容。其中解 剖学的基本术语,骨的形态结构及部分躯干骨的形态结构是重点。 提问 或小测验 1、何谓解剖学的姿势?与立正姿势有何不同? 2、骨按形态可分几类、各位于何处? 3、骨的构造如何,哪些骨终身保存红骨髓? 4、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颈、胸、腰椎各有哪些特点? 5、何谓椎孔、椎管、椎间孔、胸骨角? [手段与方法] 1. 以电子幻灯片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配合应用相关挂图、标本、模型。
[课后小结] (8 分钟) 1.上、下肢骨的名称、位置和排列。 2.上、下肢骨常用骨性标志。
[思考题] (2 分钟) 1. 简述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2. 简述肩胛骨的形态。 3. 简述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4. 在活体上能摸到上、下肢骨哪些主要骨性标志?
[学生实习] (30-40 分钟) 学生:按实验教材要求,观察有关挂图、标本、模型等。 教师:指导并答疑。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运动系统 骨 概 学 述
一、 骨的形态 二、 骨的构造 三、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四、 骨的发生和生长(了解内容) 第二节 躯 干 骨
一、椎 骨
2
二、骶 骨 三、尾 骨 四、肋 五、胸 骨 [课后小结] (6 分钟) 1.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 。 2.方位术语。 3.轴和面。 4.骨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5.躯干骨的组成。胸骨角。 6.椎骨的一般形态。 [思考题] (4 分钟) 1.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与立正姿势有何不同? 2.比较方位术语中内与内侧,外与外侧的不同? 3.运动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主要功能? 4.试述骨的构造,功能。 5.骨膜位于何处?它有何功能? 6.颈椎、胸椎、腰椎在形态上各有何特征?
[学生实习] (20-30 分钟) 学生:按实验教材要求,观察有关挂图、标本、模型等。 教师:指导并答疑。
[教
具]
挂图、标本、模型
1.全身骨骼:P1 2.骨的构造:P2 3.各部椎骨的形态:P5 4.胸廓(前面观) :P11 5.脊柱全貌:P4 6.胸骨:P13
3
[参考资料] 人体解剖学图谱(英文原版) 人体解剖学图谱 系统解剖学彩色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7-117-O729-X/R.730 ISBN7-5381-3617-7
5
授课时数 吴先国 出版社 及版本
3 学时
人卫(第四版)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月 日
授课班级



2.采用直观教学、讲授教学、演示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3.教师讲解与学生实习同时进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讲解新课](70-80 分钟) (详见后面课件) 第三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四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上 肢 骨 锁 骨 肩胛骨 肱 骨 尺 骨 桡 骨 手 骨 下 肢 骨 髋 骨 股 骨 髌 骨 胫 骨 腓 骨 足 骨
人卫(第四版)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月 日
授课班级
11
[手段与方法] 1.以电子幻灯片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配合应用相关挂图、标本、模型。 2.采用直观教学、讲授教学、演示教学及启发式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3.教师讲解与学生实习同时进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讲解新课](70-80 分钟) (详见后面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关节学 概 述
[学生实习] (30-40 分钟) 学生:按实验教材要求,观察有关挂图、标本、模型等。 教师:指导并答疑。
12
[教 具]
挂图、标本、模型
1.骨架、 颅(颞下颌关节)标本
[教 具]
挂图、标本、模型
人民卫生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哈医大、安医大、中医学院等)有关课件。
课后记:
10
第四次课教案
授课章节 教材名称 课 型 关节学概述 人体解剖学 理论+实验 躯干骨的连结 主 编 主要教学方法 授课时间 1.了解骨连结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 3.熟悉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 教 学 目 的 4.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掌握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6.掌握脊柱的组成和 4 个生理性弯曲。 7.了解脊柱各面观的形态特点及其运动。 8.掌握胸廓的组成、形态和运动。 9.了解脊柱的功能。 10.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形式。 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及其运动; 重 点 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难 点 滑膜关节的辅助结构。 教 [组织教学] (1-2 分钟) [复习旧课] (8-10 分钟) 1、脑颅、面颅各有哪些骨构成? 2、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3、颅前、中、后窝内各有哪些主要结构? 4. 骨性鼻腔外侧壁可看到哪些主要结构? 学 过 程 脊柱、胸廓的连结及运动。 颅骨的连结 吴先国 出版社 及版本 授课时数 3 学时
人卫(第四版)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月 日
授课班级
重 难
点 点
人体解剖学标准姿势、轴和面; 骨的形态、构造;椎骨的基本形态。 内侧与外侧,内与外的区别; 骨的构造;各部椎骨的特征。 教 学 过 程
[组织教学] (1 分钟) [自我介绍] (1 分钟) [教材介绍] (3 分钟) 今天我们要共同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人体解剖学》 。 《人体解剖学》分三部分 内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 总学时 96,有理论课和实验课,第一学 期全部上完。因内容多,安排的学时少,所以只能讲系统解剖学部分。局部解剖学和断层 解剖学内容可供学生参考自学用,同学们如有问题可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 本门课程主要是形态结构,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要充分结合标本、模型、活体观 察、挂图、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