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时人工材料价差如何调整?
人工价差结算时在费用汇总界面补充人工价差项只读取规费和税金?那材料价差哪?如果是跨年工程材料价差不同该怎么处理?
答:分时间段计算材料平均价,工程量也分时间段统计汇总,这样就可以分时间段进行调差了
如果合同约定,材料价格超过合同材料价格的5%,
可以按超过部分的金额补差。
这样原来合同中材料价是100元,现在市场价或信息发面价是120元。
计算如下120-100(1+5%)=15元是价差,调差金额为:材料量*15*税金。
(2)全部价差:就是120-100=20元,调差金额和为:材料量*20*税金。
单项调整材料的补差金额具体计算公式如何?
答:公式为:
C1=(P-P0)×W
式中:C1——单项调整的材料价差;
P——双方确认的结算价格;
P0——单项材料定额预算价;
W——单项材料定额规定的消耗量。
材料调差公式:定额消耗量*差价*(1+税率)
合同如果有风险约定的:按确认价(或信息价+采购保管费)- 中标价(或合同价)*1.05(乙方应承担的风险5%)=价差*工程量*3.4%=调价金额。
合同如果无风险约定的:按确认价(或信息价+采购保管费)- 中标价(或合同价)=价差*工程量*3.4%=调价金额。
合同为综合单价合同,水泥投标单价为385元/吨,投标中实际材差文件为430元/吨,施工过程中材料价格为460元/吨,共有3485.6吨水泥,5%以内风险由施工单位承担,试问结算的时候我的材料价怎么调??
答:(460-430)/430=0.698=6.98%〉5%(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属于价格上涨,追加材料差价=460-385*1.05=8.5元/吨;8.5*3485.6*3.41%=1010.30116元
(1)如果合同中没有关于材料调差的条款,施工方能进行主要材料的调差吗?
(2)如果发包方在合同中写“所有材料的价差均不予以调整,材料价差的风险应在承包人投标报价中考虑。
”是否合理?
答:(1)能进行调差,可根据信息价、市场价进行调整,不过需要甲方认可为好,比如信息价的期数,市场价的认价。
这样在审计时减少争议。
(2)如果发包方在合同中写“所有材料的价差均不予以调整,材料价差的风险应在承包人投标报价中考虑。
”是否合理?不合理,近年来国家针对这类问题出了一些规定,在新版合同条款和计价规范也对涨价等因素引起的风险范围做了规范,不能都由施工方承担全部风险和无限制承担风险,另外最好是在合同谈判时协商作出约定,比如约定范围和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