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字5篇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字5篇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字5篇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字(篇1)方言是文化的传承,是知识的开始,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

作为中国人,你必须学会方言。

今天,我们小区开了一场关于“方言”的晚会,为的就是考考别人知不知道方言。

“亲爱的家长孩子们,敬爱的爷爷奶奶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我举办的方言晚会。

废话不多说,我们现在开始。

首先你们知道什么叫方言吗?”我一看,激动的目光投了过来,只有几个同学举手,其中有一位说:“方言是地方的语言。

”我不禁拍拍手,激动的说:“不错,但你们知道‘吃厨饿顿’是什么意思吗?”我抬头一看,我惊讶极了,一个人都没举手,这时一个老奶奶含泪说到:“我们以前吃一顿就要饿一顿,现在这些孩子都忘了方言的意思了,他们是没经过艰苦的生活啊!我感动极了,我被眼前这位奶奶的生活状况惊呆了!是啊,以前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其实我也是刚刚认识方言,现在我真怕同学们都把自己家乡的方言忘了,那是种文化失传。

就在这时,一个小男孩哭了感动地说:“老奶奶,您放心,我们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虽然现在生活好了,我们还会要求自己学会方言。

”我们展开了方言的讨论。

过了一会儿,晚会结束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思考着,今后要多办这样的晚会,让孩子学习很多的知识啊!回家,我想查更多的方言,并记住它们,努力吧!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字(篇2)重庆城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

但若抛开这些称号,方言则成了重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重庆方言以直白易懂,灵活多样,短小精悍,形象生动而着称。

使语言交流不但幽默风趣,而且含蓄生动,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魅力。

“掐没得。

”一阵熟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我回头一瞧,原来是表弟,我连忙回答:“摸掐,屋头来客老,喊我买酒。

不忙摆老,我还会切嘞。

”咚咚咚,一阵短促的敲门声。

“开起累,你个傻娃,我忙得很,莫添乱老。

”妈妈像开枪打子弹一般说到。

我敢忙进屋,把酒放在了桌上,只见小姑她们都在为这顿团圆饭忙活着。

我趁着大家都在忙活,偷偷躲在阳台吃薯片,可真是浮生偷得半日闲。

谁知被妹妹发现了,她大声吼道:“你个撇娃。

”但被我及时阻止,可是牺牲了我的薯片。

我失落的回到客厅,唉声叹气的,忽然,我眼前一亮,深深地被桌上的红烧排骨吸引了。

我最喜欢吃独食了,还没等开饭,我就开始享受美味了……不知妈妈什么时候出现了,结果可想而知了。

父母们正边吃边摆龙门阵时,妹妹突然哭了起来,妈妈破口大骂:“仙人板板,你在干哈子”。

妹妹正哭得起劲时,突然转身夹了一块红烧排骨,这让大家很意外,开始是一愣,后来便狂笑不止——本来大家不知她如何收场,没想到……正当我笑得合不拢嘴时,小姑喊道:“不行老,我要包席老,你妹妹恩是小娃儿,上一刻说的,累一刻都变卦老。

”我开始还不解的望望妈妈,但我很快恍然大悟。

给大家透露一下,其实包席就是喷饭啦!关于重庆方言,我记得一个恨有趣的笑话,其实这个笑话就是与“开枪”有关,你可别惊讶,这个开枪可不是真的开枪,只是重庆人所说的说话。

其实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是一张无形的名片,它会让大家的生活更融洽,更和谐。

俗话说一方一俗,其实就是造就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原因。

重庆方言不仅诙谐幽默,又具有浓厚的麻辣风味,就像重庆人的性格一般,火辣又奔放。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字(篇3)撇开方言的相对独立性不说,单从当代人对方言的主观态度上看,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方言的取舍存留及其未来趋向。

总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空间的扩大,不同区域间文化的碰撞、融合,特别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应用,方言必然会渐渐淡出人们的口头表达。

但由于一代又一代土生土长的人对它的不自觉应用,一些方言因其独特的生命力,还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其生存的故土仍会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为此,在进行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对待方言,我们应当抱之以如下态度。

首先,不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必须尊重和正视历史业已形成的方言及其词汇。

就是说,在普通话还没有完全占据统治地位的今天,我们不能因为方言的继续使用而甚感羞愧,他人也不应当就此而予以指责,要给那些还在继续使用方言的人们表示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讲方言者来说,必须认识到方言在对外交往中的局限性。

其次,对那些具有一定历史渊源、形象生动、使用频率很高的方言词汇,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其自然流淌,其命运任由时间自由裁决。

因为这些在当下词汇能够为更大范围内的人们所理解和认同。

例如:咥饭、舀水、解手、撼上等词汇。

对它们既不扩大宣传,也不人为消灭。

再次、要有意识的加速对多数怪癖方言和词汇的淡出。

虽然方言及其词汇体现着一定区域的文化传承,但它毕竟给大范围的交流带来了不便。

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努力,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汉语教育、强化对普通老百姓的普通话推广,以提高他们对方言有限性的认识。

第四,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损于社会进步和语言文明的词汇,有损于地方文化形象的粗野词汇,通过“讲文明、树新风”等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达到挤压其生存空间之目的,以求尽可能早的将其赶出口头语言的舞台。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字(篇4)一次语文课上,老师一改常规,给我们上了一节不一样的语文课。

如同以前一样,我们那一天上古诗词欣赏,照例老师都会请同学朗读诗词,但这一次老师却说:“有哪位同学会说广州话?我想请一位同学用广州话来读一下这首诗。

”顿时,教室一下子热开了锅,同学们有的激动万分,有的在互相讨论,研究老师究竟有何用意。

起初同学们还有些害羞,不敢读,但在老师的鼓励下,还是有人举手了。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看了一下那首诗,默默在心中读了一下,便用广州话深情朗诵了出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同学们先是因为觉得新鲜,不习惯,发出了些嬉笑声,但不久后就被朗诵同学使用粤语朗读的独特韵味吸引。

当同学读完后,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向我们解释了她的用意:“据说广州话是一种古语,古人很有可能是用这种语言讲话的。

因此我想叫同学用广州话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比普通话更押韵。

”同学们仔细回顾了刚才的朗读,发现果然如此。

正当同学们惊叹广州话的神奇时,一位来自汕头的同学举起手来:“老师,我想用潮汕话来读一下。

”老师点了点头,那位同学便站了起来,用一口不太流利的潮汕话朗诵。

教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了,大家纷纷一边笑一边听他的朗诵。

细心的同学发现,潮汕语似乎比普通话与广州话更加押韵,原来潮汕语也是古语的一种。

原本是诗歌赏析的语文课一下变成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一种展现。

老师说:“这就是语文的魅力,不同的语言读相同的一篇诗歌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这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其实,广州在前几年为了能普及普通话,提高市民的普通话水平,要求在学校里,老师上课与学生回答问题必须用普通话。

这一规定实施后,从学生一代开始,广州人说普通话的水平日渐提高,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广州人慢慢不会说广州话了。

广州作为一个古城,拥有自己独具一家的岭南文化,其中粤语就是其代表之一。

但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学生们都讲普通话,很少讲广州话,这对广州话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普及普通话是应该的,但在此同时,也应保护好广州话。

因为岭南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保护广州话就是保护了岭南文化的独特性与完整性,这才能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弘扬中华文化应该是在主体文化与各种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共存,而非仅仅发扬主体而排斥或同化地域文化。

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字(篇5)“诶,好好好,慢着点儿的……”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听到文登方言,一种朴实的亲切感扑面而来。

这,是我的家乡话,也是最亲切最熟悉的语言之一。

每当这些方言萦绕在耳畔,心中的热爱便一次又一次油然而生。

文登这座小城,着实不大,但有亭台楼阁的朦胧烟雨,转角长廊的淡淡回风,更有文化中引人注目的特色方言,成为摇曳在心头永不散去的记忆。

印象中第一次仔细听文登话是街坊邻居的问候:“你是没吃晌?”“诶,吃了。

”随后便是一阵攀谈。

当时不解风情的我扑哧笑了,这是什么话?从音调到节奏都是那么“土味”,但“土味”之中还有那么一点让我热爱的风情和热情。

自那以后,“土味”方言彻底进入了我的生活。

某个周末,我路过一家路边摊,那上面插着的糖葫芦一个个又大又红,表面镀上的糖在阳光下几乎反光,当真像是冰塔!我刚准备过去,瞟见卖糖葫芦的老人——皮肤黝黑粗糙,脸上手上的褶皱像是没被熨烫过的衣服,我不禁怀疑他的可信度。

我悻悻地被食欲驱赶过去。

“多少钱?”我盯着他的眼睛。

“俺这也不贵,小姑娘要几根?反正一根三块,两根五块!”说完,朴实的笑容浮现在他脸上。

不知为何,从他发声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好像突然有了着落,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原本心中的这样那样的担忧全部消失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家乡话在我心里已经生根发芽了,我对它的热爱早已萌动。

后来,当我在外旅游时,听到家乡话,听到这“土味”的文登方言,便像回了家似的,那种熟悉感是其他事物如何都换不回来的啊!文登方言可能并不闻名于世,但这也是文化的一大重要部分,是成百上千年历史的沉淀。

纵使“土味”,里面包含的也是文登人民的热情好客,我爱这“土味”方言。

无论何时何地,希望文登方言能真正扎根于我心底,能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对它始终保持一颗炽热的心。

今天你问候“吃了么?”了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