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记〉选读》自主检测

《〈史记〉选读》自主检测

《〈史记〉选读》自主检测作者:陈伟荣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文》2012年第12期一、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

怀王曰:“如约。

”乃尊怀王为义帝。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

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诸将皆曰:“善。

”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

”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

”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

(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绣:锦绣衣服B. 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都:建都C.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锐:锐利的兵器D. 诸侯罢戏下,各就国国:国家2. 对括号中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项……出 / 之国 / 使……帝 / 曰 / 古……里 / 必……游。

B. 项……国 / 使……帝 / 曰 / 古……里 / 必……游。

C. 项……之 / 国……帝 / 曰 / 古……里 / 必……游。

D. 项……国 / 使……帝 / 曰 / 古……方 / 千……游。

3. 下列表明项羽残忍、自私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①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②烹说者③乃尊怀王为义帝④身被坚执锐首事⑤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⑥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A. ①②⑤⑥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⑥D. ①②③④4.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项羽进咸阳后,残忍地屠城、焚宫、劫财、抢妇,又烹说者;紧接着又逐放和杀害了义帝,并瓜分了天下。

B. 项羽进咸阳后,残忍地屠城、焚宫、劫财、抢妇,又烹说者;紧接着又逐放和杀害了义帝,并瓜分了天下;还违约封刘邦为汉王。

C. 项羽进咸阳后,残忍地屠城、焚宫、劫财、抢妇,又烹说者;紧接着又挟私心立侯王,自立西楚霸王;逐放和杀害了义帝。

D. 项羽进咸阳后,残忍地屠城、焚宫、劫财、抢妇,又烹说者;紧接着又逐放和杀害了义帝,并瓜分了天下;又挟私心立侯王,自立西楚霸王。

5. 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2)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3)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

【参考答案及解析】1. D(国:诸侯封地)2. B3. A(③为项羽迫不得已;④为自夸)4. C5. (1)天下刚刚发动反抗,我借助扶立诸侯的后裔来讨伐秦国。

(2)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地区的九个郡,建都彭城。

(3)(项羽)让使者把义帝迁徙到长沙郴县去。

使者催促义帝起程,左右群臣渐渐叛离了他。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

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

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1. 对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从此:自此以后B. 公子妄人耳妄人:狂妄的人C. 平原君乃免冠谢免冠:脱下帽子D. 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面目:脸色、面貌2.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B.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指代“毛公”“薛公”C.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D. 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和“名冠诸侯不虚”的一组是()A.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公子乃谢夫人去B.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C. 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D.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都正确的一项是()A. 魏公子听说有两个隐士分别躲在赌博馆和豆浆店里,就想见见他们;可这两个人瞧不起公子,不愿见面。

但公子还是找到其中一人,两人一见如故。

B. 面对平原君的鄙视,魏公子用假装要离开赵国的办法迫使平原君很快向他道歉并坚决挽留;除此之外,魏公子还特别能借题发挥,善于宣传自己,以至天下有本事的人都纷纷前去投奔。

C. 毛丞、薛公的成功劝谏,最终成就了魏公子忠君报国的美名,同时也充分说明魏公子“仁而下士”,赢得了人们的忠诚待之。

D. 魏公子之所以最后被免去上将军一职,从根本上讲是秦国的反间计太厉害,太巧妙,以致“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2)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3)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参考答案及解析】1. C(A. 从此,在这里是两个词,跟随这两个人;B. 妄人,妄,无知狂妄,妄人,这里为“糊涂、荒唐的人”;D. 面目,面子、颜面)2. D(这里的“之”称代的是平原君误解信陵君这件事)3. B(前者为公子之言,言为心声,表明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后者为公子“名冠诸侯不虚”的具体情景的叙述)4. C(A. “有两个隐士分别躲在赌博馆和豆浆店里”“这两个人瞧不起公子”“公子还是找到其中一人,两人一见如故”均与原文不符;B. “假装”应是“整理行装”,“特别能借题发挥,善于宣传自己”也无文字依据;D. “从根本上讲是秦国的反间计太厉害”认识错误)5. (1)凭我这么个人跟他们交往,害怕他们不想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

(2)天下的士人又前往归附魏公子,魏公子使平原君的门客都到自己门下来了。

(3)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

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

”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

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

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

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

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

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1.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 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B. 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啖:给……吃C. 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枉法:歪曲法令D. 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通“嘱”,嘱咐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①请以人君礼葬之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廉吏安可为也A. ①③④B. ①⑤⑥C. ②③⑤D. ②④⑥3. 对原文问题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优孟言辞诙谐幽默。

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 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

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 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

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