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孔径计算

涵洞孔径计算

涵洞孔径计算
1、涵洞设计流量计算原则
流域面积小于30 k m 2的河流,利用《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中径流形成法公式计算流量,用经验公式复核。

2、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1 -径流形成法公式 公式: 其中:Q p :规定频率为p 时的洪峰流量(m 3/s ); ψ:地貌系数,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5;
h :径流厚度(mm ),由暴雨分区、规定频率P%、土的吸水类属一级汇流时间确定,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9;
z :被植物或坑洼滞留的径流厚度(mm ),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10;
F :汇水区面积(km 2);
β:洪峰传播的流量折减系数,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B-11;
γ:汇水区降雨量不均匀的折减系数,查《公路涵洞设计细册》附录B 表
B-12;
δ:小水库(湖泊)调节作用影响洪峰流量的折减系数,查《公路涵洞设计
细册》附录B 表B-13,本项目路线无小水库,则δ=1。

计算公式2-经验公式法 经验公式Ⅲ:Q p =CS F
其中:Q p :规定频率为p 时的洪峰流量(m 3/s ); C :系数,C =0.4;
S :频率为P 的雨力(mm/h ),查四川省雨力(mm/h )等值线图,S=90 F :汇水面积(km 2)。

经验公式Ⅳ:Q p =KF n
其中:Q P :规定频率为p 时的洪峰流量(m 3/s ); K :迳流模量,K=0.74;
()5
42
3
F
z h Q p -ψ=
F:汇水区面积(km2)。

(1)、汇水面积
流域面积从1:5000或1:10000的地形图上勾绘出汇水区范围,然后再以图形法求算面积。

(2)、设计流量
本次所选的涵洞汇水面积均小于30 k m2,故采用径流形成法公式计算流量。

依以上参数,对路线上部分涵洞1%洪峰流量进行计算,结果见下表1-1。

表1-1 涵洞设计流量
注:本次根据流域面积范围选择设计流量值。

3、涵洞孔径计算
考虑本合同段区域的地形、地貌,涵洞选择无压力式较为适宜。

首先计算各标准孔径涵洞的允许流量,再根据各涵洞的设计流量进行孔径的选取。

本次涵洞类型均为盖板涵,根据参考资料7,各标准孔径盖板涵及箱涵计算流量的简化公式为:Qp=1.581BH3/2 (m3/s)
式中:H:涵前水深,H=h
进/β,h

=hd-Δ;
h进:洞口处水流深度;
β:进水口处壅水降落曲线,通常采用0.87;
h d:涵洞净空高度;
Δ:进水口涵洞净空高度;
B:涵洞净宽。

根据以上公式,涵洞流量、孔径计算如下表3-1:
表3-1 盖板涵及圆管涵流量、孔径计算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