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点思考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点思考

在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点思考摘要: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方法以及理念都提出了质疑,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以及学习习惯,达到传递学习方法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物理学科特征的了解不足,导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趣味性,使得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以及热情,造成物理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通过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创新,从而真正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教学理念;互动性
随着教学制度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不断被新的教学手段所取缔,带来了教学中的新面貌。

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更加强调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改变原有教学过程中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带来学生多方位的成长,也提升相关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是我国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物理学科本身就是注重现象以及严谨推算过程的,这些导致了在现有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习惯于传统的解题能力的培养的现状,没有落实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掌握。

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我国现有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理念进
行的改革,充分结合了时代发展的特色,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通过教学改革,能够带来教学目的上的丰富,提升我国基础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多方面思考能力以及素质的人才,从而最终带来相关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发展新面貌。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人才培养主要是针对专项技能的工业化人才培养,而随着经济模式等的创新,人才的全面能力要求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制度改革也迫在眉睫。

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学生被确立为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应该拥有决定学习方法以及改变学习效果的主动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导致老师只是注重于对相关知识点的解读,老师处于教学中的绝对权威,对于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与教学进度等的脱离。

(二)发挥老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老师应该发挥自我的教学创新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加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学生成长以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积极的开导,更好的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同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
率。

(三)注重实践的教学过程
实践能力是新时代下的人才观念,也是新课标对于学生能力考察的重要指标,改变了传统教学目的中只注重考试成绩的片面考核指标。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扩散,促使学生去联系生活实际来完善学习过程,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增加学生的生活观察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困境
高中物理涉及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注重培养对客观世界的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以及方法上的陈旧,导致最终教学效果的不佳,这种教学困境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抽象教学内容带来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高中物理在物理知识上更加的深入和抽象,相关的教材内容也与初中有了很大的不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了对模型的抽象以及定量描述过程,要求学生具有逻辑推理以及总结能力,教学内容的抽象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动力,不利于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

(二)教学实验的功利性没有调动学生热情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要利用相关实验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完成,实验本身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改变学习中对于教材的依赖,但在目
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实验也具有较强的功利性,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和掌握,学生也只是从实验中得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对于实验过程没有积极的参与进来,没有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改变。

教学实验的功利性体现为对教学目的的单一,在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死板的再现和模仿过程,直接交给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得实验并没有注重去提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是与新课标发展理念不相符合的,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

(三)注重解题能力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高中物理需要运用到各种理论以及数学运算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造成学生对于解题过程的死记硬背,并没有带来学生的自主思考过程。

这种注重解题能力的现状是由于教学的应试性目的所造成的,学生没有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也没有起到活跃和丰富学生思维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措施
现有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困境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造成了学生学习动力以及效果的低下,从而不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目的达成。

在新课标背景下,运用人性化的教学观念,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来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相关改革,从而最大化的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良好达成。

(一)结合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
在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改革时,应该充分利用到物理的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既有相关严谨理论知识的内容,也涉及到了课堂实验等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来提供给学生全面而系统的理论知识系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也应该积极注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物理理论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也被放置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进行物理知识的深化,会丰富物理教学的层次,同时也带来学生物理学习多方位的体验。

(二)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能力是对现代化人才的最新要求,也是新课标中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能够更好的掌握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内容。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在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法,并且建立课上课下的多方位互动,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种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并且结合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提供给学生自主可行的自主化学习平台,从而做到对物理知识的及时了解和掌握,也延伸物理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
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过程,起到了活跃课堂氛围以及增加课堂互动参与性的目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打破以往依赖于教材以及老师讲解的传统方式,从多种角度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教学上的便利性以及直观性,将物理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变得较为具体可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以及逻辑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物理知识进行巧妙的嫁接和组合,通过各种视频、音频、图片以及相关软件来丰富物理教学过程,而由于高中生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互联网等带来的新鲜学习视角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

(四)师生的互动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老师和学生是教学中的两个主要参与角色,两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打破以往的角色定位,积极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提出意见和建议,采用多种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更好接受,也不断促使老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结:
新课标产生于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带来的人才观念的变化中,对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和改革,注重学生在教学中主体角色的发挥,促使老师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来深化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是我国基础教学中的重要
环节,有着其学科上的教学内容,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三个方面的教学困惑:抽象教学内容带来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实验的功利性没有调动学生热情;注重解题能力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丰富,结合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以及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成都市石室中学)
参考文献:
[1]成丽.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学史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侯嘉励.“非常规”物理实验与日本“制物”教育有机结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3]徐在菊.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与研究
[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