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处罚类文书概览受案后,如果是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行政案件,办案民警填写《受案登记表》报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批后,行政案件予以立案;如果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公安机关依法不予调查处理,要制作《不予调查处理告知书》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扭送人或投案人;经审查,认为属于其他公安机关管辖的,在特定情况下要先行处置,在受理后的二十四小时内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填写《移送案件通知书》,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
办案单位如需对违法嫌疑人进行传唤,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填写《传唤证》,进行传唤。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制作《询问笔录》,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规定》第五十三条:对现场发现的违法嫌疑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违法嫌疑人到案经过、到案时间和离开时间。
办案单位向被侵害人、证人了解案情时要制作《询问笔录》。
《规定》第五十七条:询问查证期间应当保证违法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并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在询问查证的间隙期间,可以将违法嫌疑人送入候问室,并按照候问室的管理规定执行。
《规定》第五十九条首次询问违法嫌疑人时,应当问明违法嫌疑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现住址、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是否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拘留、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收容教养等情况。
必要时,还应当问明其家庭主要成员、工作单位、文化程度、民族、身体状况等情况。
违法嫌疑人为外国人的,首次询问时还应当问明其国籍、出入境证件种类及号码、签证种类、入境时间、入境事由等情况。
必要时,还应当问明其在华关系人等情况。
《规定》第六十条询问时,应当告知被询问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故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应负的法律责任,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办案单位对于违法行为案发现场,必要时可以进行勘验。
勘验现场时要制作《勘验笔录》。
办案单位如需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进行检查,需制作《检查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开具《检查证》,进行检查。
检查过程中,要制作《检查笔录》。
办案单位组织辨认活动的情况要制成《辨认笔录》。
办案单位在执法过程中需呈现现场情况时要制作《现场笔录》。
办案单位依法向有关单位或个人调取证据要制作《调取证据通知书》通知证据持有人,对调取的证据要开具《调取证据清单》。
办案单位需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对专门技术问题进行鉴定的,要制作《鉴定聘请书》。
办案单位实施扣押、扣留、查封、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等证据保全措施时,应当会同当事人对证据查点清楚,制作并当场交付《证据保全决定书》和《证据保全清单》。
调查结束,在即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要对违法嫌疑人履行书面告知程序,制作《公安行政处罚告知笔录》。
对于提出听证申请但不符合听证条件的要制作《不予受理听证通知书》通知申请人;对于符合听证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安排听证程序,制作《举行听证通知书》告知需要听证的违法嫌疑人有关听证的相关事宜,听证过程中要制作《听证笔录》,如实反映听证的情况。
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写出《听证报告书》,连同《听证笔录》一并报送公安机关负责人。
对违法行为人不予行政处罚的,要制作《行政处理审批表》提出不予行政处罚的意见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通知违法行为人;确有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先制作《行政处罚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然后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罚,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的还需同时填写《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清单》;收缴涉案物品超过500元的,要制作《收缴物品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收缴,收缴时要出具《收缴物品清单》;追缴违法所得财物退还被侵害人的,要制作《追缴物品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追缴,追缴时要出具《追缴物品清单》。
人民警察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当场收缴罚款的,同时填写罚款收据,交付被处罚人;未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告知被处罚人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被处罚人在行政拘留执行期间,想提出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应先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拘留所应当立即将申请转交作出行政拘留决定的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且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条件的担保人的或者按规定标准交纳保证金的,应当在收到被处罚人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申请之时起二十四小时内作出决定,制作《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决定书》送达拘留所,拘留所应立即释放被处罚人。
提供担保人的,担保人要出具《担保人保证书》;交纳保证金的,公安机关要制作《收取保证金通知书》,由保证金交纳人交银行。
行政拘留处罚被撤销或者开始执行时,公安机关应当制作《退还保证金通知书》交当事人,由当事人交银行。
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执行的,由决定行政拘留的公安机关制作《没收保证金决定书》,且恢复执行行政拘留。
适用调解程序的案件,应制作《治安调解协议书》,做好调解工作。
经过调查,发现没有违法事实、违法行为已过追究时效、违法嫌疑人死亡等情形,办案人员要制作《终止案件审批表》,经派出所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制作《终止案件调查决定书》,终止调查。
公安机关终止调查时,违法嫌疑人已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
公安机关采取责令改正、限期改正、限期整改,或者停止违法行为、停止非法运输活动、停止燃放等措施,应当制作《责令通知书》通知违法行为人改正或停止某行为。
公安机关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前,可以先用《催告书》催告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义务。
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下达《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经催告仍不履行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下达《代履行决定书》代为履行或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公安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要制作《强制执行申请书》。
公安机关可以制作《社区戒毒决定书》责令吸毒成瘾人员在所在社区接受社区戒毒,社区戒毒期满时,公安机关要出具《解除社区戒毒通知书》给社区戒毒人员;对吸毒成瘾人员决定强制隔离戒毒的,应当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通知吸毒成瘾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对于需要延长戒毒期限的戒毒人员,由强制隔离戒毒所提出延长戒毒期限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制作《延长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情况良好的可以提请解除,但须出具《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书》;对于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可以制作《社区康复决定书》通知其到所在社区接受社区康复,解除社区康复的,要出具《解除社区康复通知书》通知社区康复人员。
公安机关决定对卖淫、嫖娼人员采取收容教育的,应当制作《收容教育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收容教育决定书》;对拒绝接受教育或者不服从管理的被收容教育人员,可以延长收容教育期限,但须出具《延长收容教育决定书》;对于确有悔改表现或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前解除收容教育,但须出具《提前解除收容教育决定书》;对收容教育期满人员要发给他们《解除收容教育证明书》,通知家属或者单位领回。
对有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有协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有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嫌疑的;有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或者从事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嫌疑的外国人采取拘留审查措施的,要制作《拘留审查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拘留审查决定书》。
需要延长拘留审查期限的,要制作《延长拘留审查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延长拘留审查决定书》。
需要解除拘留审查的,要制作《解除拘留审查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解除拘留审查决定书》。
对违法外国人不适用拘留审查,可以限制其活动范围。
限制活动范围的,要制作《限制活动范围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限制活动范围决定书》。
对违法外国人或者其他境外人员需遣送出境的,要制作《遣送出境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遣送出境决定书》。
需将违法外国人驱逐出境的,要制作《驱逐出境审批表》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驱逐出境决定书》。
二、主要法律文书制作笔录时间年月日时分至年月日时分地点办案民警或者勘验、检查人姓名及工作单位检查或者辨认对象当事人/辨认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见证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身份证件种类及号码)事由和目的过程和结果办案民警或者勘验、检查人年月日当事人、辨认人或者见证人年月日写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检查或者辨认对象。
只适用于检查笔录和辨认笔录。
当事人/辨认人基本情况。
只适用于制作现场笔录和辨认笔录。
见证人基本情况。
只适用于制作检查笔录、现场笔录时被检查人或者当事人不在现场的情形,如果在就不需要见证人。
事由和目的。
根据具体情况填写,比如勘验笔录可填写“及时提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检查笔录可填写“查找作案工具”;辨认笔录可填写“辨认违法嫌疑人”;现场笔录可填写“记录现场情况,固定证据”等。
过程及结果。
制作勘验笔录时,写明现场概况及现场勘验情况,照相、录像的内容和数量,绘图的种类和数量;对现场勘验中发现和提取的物证,应当根据物证不同特点,分别写明物品的名称、品质、重量、尺寸、体积、标识等。
制作检查笔录时,写明是否当场检查,记录检查的过程及发现的涉及案件事实的有关情况。
制作辨认笔录时,写明辨认的组织实施过程以及辨认的结果。
制作现场笔录时,写明现场概况、民警在现场开展工作的情况、现场人员情况;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制作现场笔录的,还应当记录民警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的情况。
根据《规定》第六十八条的规定“对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
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
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但检查公民住所的,必须有证据表明或者有群众报警公民住所内正在发生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安全的案(事)件,或者违法存放危险物质,不立即检查可能会对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
”所以,检查笔录中应有反映民警进行检查的正当性的文字表述。
过程及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七条之规定,依法对违法嫌疑人孙××的住宅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