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患者家属协助鼻饲的护理体会

患者家属协助鼻饲的护理体会

患者家属协助鼻饲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鼻饲患者最佳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生命体征平稳、无消化道症状和鼻饲禁忌症的128例鼻饲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通过护士对患者家属进行计划性、随机性、示范性鼻饲操作及相关知
识的宣教,家属掌握鼻饲操作后,让家属协助鼻饲护理。

结果:通过正规全面的
宣教,家属均能正确有效地为患者进行鼻饲护理。

结论:家属协助鼻饲的护理方
法是安全可行的,既节省了护理人力,又提高了患方的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属协助;鼻饲;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1-0194-02
神经内科意识障碍和吞咽障碍的患者很多,其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45%[1]。


常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有呛咳的患者,为保证营养摄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采取鼻饲方
式进食,而神经内科又是鼻饲人数较多的科室,日常患者的进餐时间大多相同,同一时间段
需鼻饲的患者较多,而当班护士的工作量又很大,往往患者需要鼻饲时,护士没能做到一呼
即到,让患者久等后食物容易放凉,或因与家属有事要做存在时间冲突等原因,造成患者不
能及时进食,家属或患者就容易出现不满意情绪。

再者,有些患者出院后也要居家鼻饲食物,为保证出院后居家鼻饲护理正常进行,家属也应学会鼻饲护理。

我科在临床实践中,教会患
者家属协助鼻饲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的鼻饲患者共128例,年龄30至93岁,疾病诊断:
脑出血、脑梗死、植物人、重症肌无力、脑炎。

其中清醒患者43例,意识障碍患者85例。

2.方法
2.1 鼻饲患者的病情选择标准
生命体征平稳,意识障碍或清醒均可,无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便血等,无鼻饲禁忌症。

2.2 能协助鼻饲的家属选择标准
通过护士的专业指导,懂得鼻饲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懂得食物的配制要求,理解并配合鼻饲护理工作。

2.3 协助鼻饲的宣教实施。

患者病情平稳后,责任护士就可以开始实施让家属配合护士做鼻饲的宣教。

主要通过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示范性教育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导。

2.3.1计划性教育做好让家属协助鼻饲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患者插胃管进行鼻饲之日起,向家属宣教鼻饲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促进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告知鼻饲流质饮食的食材选用、配制、保存方法,食物的量及温度,鼻饲的方法、次数、间隔时间,鼻饲用的注射器抽吸方
法及鼻饲的速度,鼻饲过程如何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进食反应,有异常如何呼叫医护人员。

2.3.2随机性教育利用一切与家属沟通的机会随时进行常规和相关知识的宣教,如胃管
刻度的观察,防止胃管脱出的方法,防止返流及误吸的方法等[2]。

2.3.3示范性教育
(1)责任护士负责一对一在床边对家属进行鼻饲流程的操作示范及讲解,并现场由家
属模拟鼻饲护理流程,看其掌握程度,直到其熟悉流程。

鼻饲具体步骤:先评估患者病情。

根据需要给予翻身或吸痰。

抬高床头约40~50°。

查看插入胃管的刻度是否和胃管标签上记
录的刻度一致,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任用下列一种方法均可确定胃管在胃内:①先用注射
器回抽胃管,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在胃内;②若回抽无胃液,可用听诊器在剑突下胃区听诊,有气过水声表示胃管在胃内;③胃管外口在水下无气体冒出。

鼻饲温开水20ml冲洗胃管。

鼻饲流质食物及药物。

鼻饲温开水适量。

清洁胃管外口端,妥善固定好胃管。

(2)向家属及清醒患者宣教鼻饲注意事项:鼻饲前后应洗干净双手。

边鼻饲边观察患
者面色、呼吸、主诉或反应。

鼻饲后保持半卧位至少30min,避免剧烈翻身,以免食物返流。

主食的鼻饲间隔时间至少4h,两次鼻饲之间可鼻饲100~200ml的温开水或果汁,鼻饲食物
的温度为38~40°为宜,大约与手背温度接近即可。

鼻饲速度缓慢均匀,忌暴力猛推,给患
者做口腔护理至少2次/d,避免口腔溃疡及感染,硅胶胃管一般使用30d后应重新更换。


下列情况之一,若在家鼻饲者应暂停鼻饲,应去医院就诊或请医生上门诊治。

胃潴留:鼻饲
后4h仍能抽出胃内残留胃液超过150ml。

患者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血、呼
吸困难等不适。

鼻饲过程有呛咳现象。

抽出胃液呈咖啡样或鲜红色。

管道堵塞。

胃管向外滑
脱超过5cm。

不能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回抽胃管无胃液,或听诊胃区无气过水声,或胃管
外口在水下有大量气体冒出。

2.4 家属协助鼻饲
每次家属准备好食物后告知当班护士,护士到床旁观察患者病情,以确定本餐次是否适合让家属协助鼻饲,如果患者病情平稳,护士确定胃管在胃内,向家属交待鼻饲量,让家属
给患者进行鼻饲,护士利用巡房时随机观察患者鼻饲后情况。

2.5 效果评价方法
家属协助鼻饲后第2天,由责任护士对家属及清醒患者进行询问,并收集家属及患者
的反馈意见,询问的内容主要有:通过实践后,家属对鼻饲护理的熟练程度,患者和家属对
协助鼻饲的满意度,患者有无出现鼻饲并发症。

3.结果
所选患者及家属均能掌握协助鼻饲的方法,患者无鼻饲并发症出现。

对协助鼻饲的临床护理方式均表示理解和配合。

4.讨论
经过临床实践,这种有选择性地让家属协助鼻饲的护理方式是安全可行的,既节省了护理人力,又提高了患方的自我护理能力,增进了家属与患者的感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要护理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4.1 有利于降低鼻饲患者胃肠道的并发症
有效的防止并发症是胃肠内营养的成败之一[3],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多与鼻饲食物的配制、鼻饲的速度、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等有关,通过协助鼻饲,能让家属更熟悉患者的生活
习惯、饮食特点,而且随时能关注患者的进食情况和观察并发症,而在院期间,护士是先了
解病情及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才给家属鼻饲,这样也大大提高了鼻饲安全性。

4.2 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居家护理
神经内科患者通常康复期较长,很多患者在院需鼻饲食物,出院后仍需居家鼻饲,为患者出院后的营养及康复能提供更好的保障,家属就需要掌握鼻饲方法以便进行居家鼻饲护理,如果在出院时才宣教,时间仓促,家属难以掌握,在住院的较长时间里实施宣教和让家属具
体实践鼻饲操作,更容易让家属掌握和接受,在鼻饲的过程遇到问题也知道如何应对[4]。

4.3 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
美国护理学专家认为,护士的责任是帮助而不是替代,护理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我们向家属宣教健康知识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家属的
主观能动性,协助护士护理患者,大大减轻了护士临床工作量[5]。

4.4 提高了家属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神经内科患者多,尤其是老年人多,工作需耐心细致,护士工作量很大,往往患者的需求未能及时满足,容易让患者不理解,从而降低护理满意度,而护士通过全面正规的宣教,
让家属掌握了鼻饲护理知识,又能灵活及时地给患者进食,保证了患者的营养供给,又不妨
碍家属的时间安排,从而提高了患方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臻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1(1):869-871.
[2]胡玲利.家属参与型鼻饲护理模式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10):34-35.
[3]郭红卫.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3.
[4]焦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5.
[5]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86-2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