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文本简析: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
全诗共有4个小节。
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和亲人谈心似的,“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题激趣【课件出示:香港美景的图片】并【课件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同学们,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那里有颗“东方之珠”——香港。
谁能根据你课前查找的有关香港的资料,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介绍香港吗?预设:【课件出示:香港是“购物天堂”,香港是“美食天地”,香港是“儿童乐园”,香港是“旅游胜地”……】同学们,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却被英国殖民者霸占了,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今天,让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夜晚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
【课件出示课题:24*最后一分钟】齐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吗?这一分钟有着什么特殊含义?预设:【课件出示: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997年7月1日0时0分。
这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
】同学们,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这历史性的“最后一分钟”,让我们深情地读读——最后一分钟。
设计意图:开课简单明了,用图片和歌曲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使学生对香港产生亲近感;解析课文题目,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同学们,请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老师还有要求哦!【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多种方法理解。
(方法提示:找近义词法、反义词否定法、词语拆分组合法等。
)3、默读诗歌,想想诗歌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同学们,请根据阅读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生字:叩刹硝髓铸】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招呼。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同学们一起来读读。
同学们,生字你们读得很精彩,那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倾听、归程、叩问、旗帜、脊梁、刹那、颤抖、硝烟、骨髓、铸进、悄然落地】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谁来带领大家读读?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PK一下,看看哪组读得更精彩?同学们,你们读得都很精彩,老师你们点赞!那这些词语你们理解吗?【课件出示:叩问、脊梁、硝烟、骨髓】同学们,谁来把你的理解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
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轮读诗歌,哪些勇敢的同学来展示展示你的精彩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诗歌的怎样顺序来叙述的?预设:【课件出示:最后一分钟来临前、来临时、来临后。
顺序:时间顺序】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四个小节,思考: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预设:【课件出示:迎香港回归看国旗升起今扬眉吐气揭开新篇章】同学们,课文题目是“最后一分钟”,请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四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预设:【课件出示:激动、自豪、欢欣鼓舞、热情憧憬】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扫除字、词障碍,同时强化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通过分节朗读诗歌,理清文章的脉络,感知诗歌抒发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走进历史,激荡情怀同学们,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
诗人李小雨为何如此激动,所有中国人民为何如此期盼?让我们先走进香港的历史,了解香港的历史吧!同学们,小组交流交流你们课前搜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同学们,谁来把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资料袋: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同学们,香港的割让给中华民族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不断努力,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与诗人李小雨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香港的历史,有助于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点拨搜集和汇报资料的注意点,教给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这是一种对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的方法积累。
四、诵读诗句,激情感悟1、学习第1小节。
同学们,还剩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个历经沧桑的孩子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
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走进第1小节。
同学们,读书要留有痕迹,一边读一边想,动笔画一画,可以抓住一些词语来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读书感受与大家分享分享?【课件出示:第1小节】同学们,你们从“心跳”中体会到了什么?“叩问”是什么意思?请展开想象,想象人们会怎样询问。
“让我拉住你的手”“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越走越近、最后一分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课件出示: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跟亲人谈心似的,饱含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
体会到所有中国人都怀着激动、自豪的心情。
】同学们,一百年的企盼,一个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急切?一起读读。
引读:午夜。
香港,让我拉住你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兼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2、学习第2、3小节。
同学们,作者把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这一分钟,用生动的诗句描绘成真实的场景,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特区冉冉升起的时候,作者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反复朗读第2小节,并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同学们,“旗杆”象征着什么?从“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你感受到了什么?“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学们,眼望国旗,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情感复杂,第3小节中哪两个词把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了?【课件出示:第3小节】预设:【课件出示:痛苦、欢乐】同学们,眼望国旗,作者回想起哪些痛苦的历史?今天又因什么而欢乐?请自由朗读第3小节。
同学们,作者回想起痛苦的历史,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预设:【课件出示:1、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2、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3、深入骨髓的伤痕。
4、一纸发黄的旧条约。
】同学们,从“沸腾”这个词中你看到的仅仅是欢乐吗?同学们,回忆往昔固然痛苦,再看今朝怎不欢乐?请用朗读来展现你们对诗歌的理解吧。
【课件播放交接仪式视频片段】同学们,当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香港的土地上降落,当五星红旗和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升起,飘扬在香港的上空时,你想到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请你们拿起你手中的神笔写写吧。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3、学习第4小节。
【课件出示:今天的香港图片】同学们,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港人治港”方针的成功实践,在回归后的十几年里,香港特区政府和人民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全面支持下,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等困难,保持了香港的高度繁荣与快速发展,继续发挥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作用。
同学们,面对崭新的香港,你想说些什么?把你的祝福凝练成一个词语、一句话。
同学们,谁来把你对崭新的香港的祝福语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深情祝福】同学们,让我们捧起书本,把我们对香港的美好祝福读出来。
【课件出示:紫荆花】同学们,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
【课件出示: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同学们,这句诗暗示着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预设:【课件出示: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表达了作者对香港的深情祝福。
】同学们,紫荆花不仅是香港的市花,在古代,它还寓意着兄弟间的团结与互助,而且香港的区旗紫荆花旗,寓意香港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当第一面紫荆花旗飘扬在香港的上空时,这个阔别母亲怀抱近一个世纪的孩子回来了。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永载史册的日子——1997年7月1日。
请再读第4小节。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结合背景资料,轻松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以诵读为依托,感受诗歌情感美、音韵美、意蕴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五、总结全诗,学习写法同学们,“最后一分钟”既是午夜,又是清晨。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时间名词吗?它是屈辱的结束,是崭新的开始。
文章连续四次出现“最后一分钟”,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
请同学们记住这种写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同学们,美国《财富》杂志曾断言,香港回归后,将是死路一条。
然而鲜活的事实让那些恶意的预言落空,香港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请同学们【课件出示:课后查找并阅读香港回归后,这十几年中发生的故事,写写自己的感想,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篇读后感,表达你对香港人民的热爱之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