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最新】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犄.角(jǐ)虎兕.(sì)颛.臾(zhuān)骇.人听闻(hài)B.社稷.(jì)庠.序(xiáng)洿.池(kuā)白雪皑.皑(ái)C.柙椟.(dú)嫉.恨(jí)繁芜.(wú)义愤填膺.(yīng)D.饿莩.(piǎo)数.罟(cù)汗涔.涔(cén)浅尝辄.止(zé)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古往今来,仁人志士们以雄才大略行富国强兵之道,圆民主自由之梦;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B.听善于表达的人说话,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生动活泼的语言能让人获得精神的享受;反之,枯燥干瘪的语言使人感到无味而生厌,官腔套话更是在糟蹋语言。

C.杜甫诗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留芳百世的名篇,孕育于诗人的生命,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绚丽、或冲淡,或典雅、或通俗,充分展示出文学的魅力。

D.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译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

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青藏高原具有的生态人文环境,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极其浓郁的风土人情是中国文明画卷中最为亮丽的部分。

随着经济动脉的,青藏高原的文化将迎来一个与其他文化的新时期。

这对于内地文化是一种净化,对于藏文化是一种。

A.独到延伸交融提升 B.独到延续交汇升华 C.独特延续交汇提升 D.独特延伸交融升华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来到工作现场,唐东平自作主张,结果把事情办砸了。

面对别人的不满和指责,他先是怒目而视,既而..强词夺理,推卸责任,实在是不可理喻。

B.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C.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D.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B.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C.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D.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展厅里陈列着许多革命先烈的遗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6.(题文)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四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刘勰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

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

①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②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③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④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A.④③①②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A.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B.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C.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D.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8.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祸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9.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B.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C.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和莫泊桑。

D.《论语》首创语录之体,以记言为主。

“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事论纂(先师孔子)语言。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龟玉毁于椟中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五十者可以衣.帛矣A.雄.飞雌从绕林间 B.侧身西.望长咨嗟C.既来.之,则安之 D.歌.以赠之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黎民..不饥不寒C.是使民养生..衣裳起敛容..丧死无憾也 D.整顿1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乃尔是过与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血色罗裙翻酒污 D.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

冉有与季路支持季氏攻打颛臾,这显然违背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所以,孔子对他们进行了批评,他观点明确,情绪慷慨激昂,充分显示了“当仁不让”的精神。

B.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牧师,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

他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思维逻辑严密,感情充沛强烈,语言优美,铿锵有力,极富感召力,是一篇影响深远的激情演讲。

C.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软硬兼施,采用吓、哄、骗、逼等手段对付鲁侍萍,鲁侍萍倾吐了心头的怨恨,痛斥了周朴园的卑鄙无耻,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D.《蜀道难》代表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特色。

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对自然景物冷漠地观赏,在纵笔行文中抒发自己的个性与感受。

15.对《琵琶行》诗句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

“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

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16.“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

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

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

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