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工艺.doc

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工艺.doc

精心整理曝气生物滤池的原理及工艺摘要:曝气生物滤池(BAF)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新工艺。

介绍了上向流和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相比较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处理能力强、处理效果好、受气温影响小、耐冲击负荷、不需二沉、工艺流程简单和菌群结构合理等优点。

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应用。

并讨论了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运用中的预处理及除P脱N等关键技术。

该工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除磷脱氮;生物膜;预处理Work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BAFWangxin,Abstract: The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in recent years developed an aerobic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of the new technology. Introduced to the stream and flow to the BAF's basic working principl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BAF has a strong capacity to deal with good results, the effects of small temperature resistance, impact load, no two Shen, a simple process and the flora a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he advantages. Analysis of a typical home and abroad BAF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iscussed the BAF technology and the use of pre-N in addition to P from the key technology. The process in our country will be widely applied.Key words: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removel of P and N;biofilm;pretreatment我国执行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对除P脱N提出了较高要求。

而现有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难以达到该目标。

为此,必须建立新的污水厂或对现有污水厂进行改造,使之具有除P脱N功能。

同时,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及城市区域的拓展,污水处理设施离城区越来越近,有的甚至建在城区,因此,污水厂的土地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异味和噪音。

由于以上诸多客观需求,必须寻找新的污水处理技术。

实践表明,淹没式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除P脱N处理方法之一。

BAF(Biological Aerated Filer)技术最早由法国CGE(Compaguine Generele des Eanx)公司所属的OTV(L’Omnium de Fraitements et de Valorisation)公司开发。

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地已有数百座大小各异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BAF技术。

我国已经有多个示范工程,从BAF工艺的开发到日趋成熟,国内外出现了多种基于BAF技术的水处理工艺。

我们针对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就如何运用BAF水处理方案进行了探讨。

1 BAF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1.1BAF基本工作原理BAF工艺类型和操作方式有多种,各具特点,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原理是反应器内填料上所附生物膜中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填料及生物膜的吸附阻留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厌氧段的反硝化作用。

BAF水流流向主要分为下向流和上向流,其中下向流以OTV公司的BIOCARBONE工艺为代表;上向流以OTV公司的BIOSTYR工艺为代表。

BIOSTYR和BIOCARBONE工艺示意图见图1。

图1BIOSTYR和BIOCARBONE工艺BAF反应器为周期运行,从开始过滤到反冲洗完毕为一个完整的周期。

具体过程如下:在BIOCARBON工艺中,经预处理的污水从滤池顶部进入,在滤池底部进行曝气,气水处于逆流。

在反映其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NH3-N被氧化成NO3-N,另外由于在生物膜的内部存在厌氧/兼氧环境,在硝化的同时实现部分反硝化。

在无脱N要求的情况下,从滤池底部的出水口直接排出系统,一部分留做反冲洗之用,如果有脱N的要求,出水需进入下一级后置反硝化柱,同时需外加碳源,因为内环境反硝化不能使出水TN达到排放要求。

随着过滤的进行,由于填料表面新产生的生物量越来越多,截留的SS不断增加,在开始阶段水头损失增加缓慢,当固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堵塞滤层的上表面,并且阻止气泡的释放,将会导致水头损失很快到达极限,此时应立即进入反冲洗再生,以去除滤床内过量的生物膜及SS,恢复处理能力。

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反冲洗水为经处理后达标水,反冲空气来自于地部单独的反冲气管。

反冲时关闭进水和工艺空气,水气交替单独反冲,最后用水漂洗。

滤层有轻微的膨胀,在气水对填料的流体冲刷和填料间相互摩擦下,老化的生物膜和被截留的SS与填料分离,冲洗下来的生物膜及SS 在漂洗中被冲出滤池,反冲洗污泥回流至预处理部分。

由于正常过滤和反冲时水流方向相反,使填料层顶部的高浓度污泥不经过整个滤床,而是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滤池,这对保证滤池的出水是有利的。

在BIOSTYR工艺中,经预处理的污水与经硝化的滤池出水按一定回流比混合后进入滤池底部。

在滤层中进行曝气,曝气系统将滤池分为好氧和缺氧两部分。

在缺氧区,一方面反硝化菌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滤池中的NO3-N转化为N2,实现反硝化。

另一方面,填料上的微生物利用进水中的溶解氧和反硝化产生的氧降解BOD,同时,一部分SS被吸附截留在滤床内,这样便减轻了好氧段的固体负荷。

经过缺氧段处理的污水然后进入好氧段,好氧段的微生物利用从气泡转移到水中的溶解氧进一步降解BOD,硝化菌将NH3-N氧化为NO3-N,滤床继续截留在缺氧段没有被除去的SS。

流出滤层的水经上部滤头排除滤池,出水按需求分为:(1)排出处理系统;(2)按回流比与原水混合进行反硝化;(3)用作反冲洗水。

随着过滤的进行,滤层中新产生的生物膜和SS积累不断增加,水头损失与时间呈线性正相关。

当水头损失达到极限水头损失时,应及时进入反冲洗以恢复滤池的处理能力。

由于在BIOSTYR工艺中没有形成表面堵塞层,使得BIOSTYR工艺比BIOCARBONE工艺运行时间要长。

反冲时也为气水交替反冲,反冲洗水即为贮存在滤池顶部的达标排放水,反冲空气来自底部的反冲洗气管,反冲水自上而下。

其反冲过程基本类似于BIOCARBONE工艺。

两者的反冲过程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但必须把握以下原则:既要恢复过滤能力,又要保证填料表面仍附着有足够的生物体,使滤池满足下一周期净化处理要求。

从BIOCARBONE到BIOSTYR工艺的运用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该技术的关键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填料(密度为0.8g/cm3左右的有机填料)。

相比而言,BIOSTYR工艺有如下优点:(1)重力流反冲洗无需反冲泵,节省了动力;(2)滤头布置在滤池顶部,与处理水接触不易堵塞,便于更换;(3)硝化/反硝化在同一池内完成。

1.2BAF的工艺特点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更高的生物浓度和更高的有机负荷。

BAF中采用的粗糙多孔的粒状填料为微生物提供了更佳的生长环境,易于挂膜及稳定运行,可在填料表面保持较多的生物量,单位体积内微生物量远远大于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量(可达10~15g/L)。

高浓度的微生物量使得BAF的容积负荷增大,进而减少了池容积和占地面积,使基建费用大大降低。

(2)占地面积小。

由于在BAF反应器中,处理效果与填料高度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填料高度来减少占地面积。

(3)工艺简单,基建费用低。

由于填料的机械截留作用以及滤料表面的微生物和代谢中产生的粘性物质形成的吸附架桥作用,因此,可省去二沉池,进而降低基建费用,在稳定运行情况下,去除SS的机理类似于普通快滤池,只要没有发生穿透,出水SS均较为理想。

(4)受气温影响小。

由于BAF滤池为半封闭或全封闭构筑物,其生化反应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小,因此适合于寒冷地区进行污水处理。

(5)菌群结构合理。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的分布相对均匀,而在BAF中从上到下形成了不同的优势生物菌种,因此使得除C、硝化/反硝化能在同一个池子中发生,简化了工艺流程。

(6)耐冲击力强。

BAF 滤池对有机负荷、水力负荷、温度的变化不像活性污泥法那么敏感。

2 国内外典型的BAF 组合工艺及特点按照污水处理要求不同,可将BAF 工艺分为以下几类:除C/硝化工艺;C/硝化/反硝化工艺;除C/除P/脱N 工艺。

2.1 除C/硝化工艺图2为某设计院设计的试验工程,原水经过预处理,进入BAF 滤池实现除C 和硝化,在该工艺中,由于生物膜厌氧内环境的存在,对TN 有一定的去除率,但TN 不是控制指标,适用于对NH 3-N 排放有要求的工艺。

当进水固体杂质较多时,初级处理建议采用水解,这样可减少初级处理的产泥量。

图2 水解- BAF 工艺2.2 除C/硝化/反硝化工艺图3的工艺为基于A/O 的原理对图2工艺的改进。

因为在图2工艺中未涉及对TN 的要求,如果对TN 排放有限制,只需将出水的一部分回流到前段水解池便可以实现反硝化,实现脱N 目的,通常回流比R 为100% ~300%。

图4的工艺将硝化和反硝化分别在两个滤池中进行,该工艺操作方便运行可靠,但必须外补充碳源供反硝化之用,并且外加碳源的量必须严格控制,外加碳源过少,反硝化不彻底,TN 排放不能达标;外加碳源过多,出水COD 难以达标。

因此建议适当多加碳源,但必须再出水中将DO 质量浓度维持在2 ~4mg/L,以防止出水COD 超标。

图5的工艺中将BAF 作为三级处理,实现脱N 的目的,该工艺采用BIOSTYR 工艺,代表性的有法国GERGY 污水厂。

该厂处理流量为40,000m 3/d,进出水水质见表1。

图3 水解- BAF 硝化工艺图4 两端后置脱N 工艺图5 BAF 三级处理工艺P 剂便可。

相关主题